第一章 小说人格塑造及其原则 1
第一节 小说人格塑造的确立 1
一、现实人格形象的呈现 1
二、现实人格的艺术表现 2
第二节 小说人格塑造的共性化原则 4
一、现实人格的共性化 4
二、小说人格塑造的共性化原则 6
第三节 小说人格塑造的个性化原则 7
一、现实人格形象的个别存在 7
二、小说人格塑造的个性化原则 8
第四节 小说人格塑造的稳定性原则 9
一、现实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9
二、小说人格塑造的稳定性原则 10
第五节 小说人格塑造的发展性原则 11
一、现实人格的发展动态 11
二、小说人格塑造的发展性原则 12
第二章 小说常态人格塑造的路径 13
第一节 人格选择与人格类型 13
一、人格选择与定型 13
二、人格类型的划分 16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常态人格分类 17
四、帕尔默的九型人格分类 33
五、荣格的人格类型 39
六、弗洛姆的人格类型 41
七、发展着的人格类型 42
第二节 小说常态人格塑造的路径 43
一、圣人型人格塑造 43
二、君子型人格塑造 45
三、小入型人格塑造 46
四、英雄型人格塑造 47
五、柔弱型人格塑造 51
六、中和型人格塑造 51
七、狭隘型人格塑造 53
八、道德型人格塑造 54
九、颓废型人格塑造 55
十、面子型人格塑造 56
十一、小农型人格塑造 58
十二、隐退型人格塑造 60
十三、迷信型人格塑造 61
十四、侠义型人格塑造 62
十五、超然型人格塑造 64
十六、规诫型人格塑造 66
第三章 小说病态人格塑造路径 67
第一节 现实病态人格及其成因 67
第二节 现实病态人格类型 69
一、焦虑型人格 69
二、孤独与自闭型人格 71
三、抑郁型人格 72
四、反社会型人格 73
五、多重型人格 74
六、强迫型人格 75
七、性变态型人格 75
八、精神分裂型人格 77
第三节 小说病态人格塑造路径 78
一、双重型人格塑造 78
二、扭曲型人格塑造 81
三、性变态型人格塑造 83
四、欲望型人格塑造 84
五、精神分裂型人格塑造 86
六、孤独与自闭型人格塑造 88
七、抑郁型人格塑造 90
八、焦虑型人格塑造 91
第四章 小说常态人格塑造的方法 93
第一节 人格理论对现实人物发掘的指导意义 93
一、超越性格论的局限 93
二、人格理论视野中的现实人物 94
三、认识现实人格的基本特征 96
四、影响现实人格的多元因素 98
第二节 小说人格形象的整体塑造 103
一、小说人格构成元素的立体描述 104
二、人格塑造要达到人格共性与人格个性的高度统一 118
三、典型化人格的塑造 125
第三节 人格形象的特征化塑造 129
一、人格性格元素凸显 129
二、人格情感要素的表现 130
三、人格意识元素的表现 131
四、人格气质元素的反映 131
第五章 小说病态人格塑造方法 133
第一节 人格塑造视野的人性化开拓 133
第二节 小说病态人格塑造方法 136
一、科学地审视现实病态人格 136
二、重视和发掘童年的记忆 139
三、重视对人格成长的环境描写 142
四、重视对病态心理的发掘 143
五、重视对病态人格形象行动的描写 144
第六章 小说人格批评的路径与方法 146
第一节 小说人格批评的原则 146
一、小说人格批评的科学性原则 146
二、小说人格批评的审美性原则 147
第二节 中华文化视域内的小说人格批评的路径 154
一、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批评路径 154
二、道家文化影响下的人格类型的批评路径 159
三、佛教文化影响下的超然型人格批评路径 160
四、伊斯兰教文化影响下的规诫型人格批评路径 161
第三节 西方人格心理学视域下的人格批评路径 161
一、精神分析学人格批评路径 161
二、社会文化学人格批评的路径 167
三、特质理论人格批评路径 170
四、自我实现与需求的批评路径 171
五、存在分析理论的批评路径 172
六、九型人格批评的路径 173
附 录 小说人格批评范例 177
当代小说文化人格研究论纲——以《白鹿原》为例 177
中国现代小说人格塑造高峰的断裂——暨鲁迅为何停止小说创作 189
人格塑造与人格批评——评卡梅伦·韦斯特《24重人格》 202
开创当代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九型人格》理论对人物塑造的启示 210
文化的繁荣与小说的突围 220
明清章回小说的文化人格塑造 228
2012:文学的一缕阳光——年度小说病态人格塑造览评 240
人格批评的样本——解读柯云路的《童话人格》 250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