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论文体例的界定 1
一、论説性 2
二、论评性 2
三、论辩性 3
贰、论文写作的条件与认知 4
一、主观的态度 4
二、充分的理由 4
三、质朴的语言 5
四、研究的科学性 5
五、学术的独创性 5
叁、论文写作的原则 7
一、清新 7
二、真实 7
三、简洁 8
四、切贴 8
肆、论文写作的准备 10
一、题目选择 10
二、资料蒐集 11
三、资料分析 13
四、资料比较 13
五、资料采访 15
六、资料考证 18
(一)辨伪问题 18
(二)版本问题 26
(三)校勘问题 29
1.文字笔划的增减 30
2.文字的衍削 31
3.语句的损益 32
4.文字的错置 33
(四)避讳问题 35
1.改字 35
2.空笔 37
3.缺笔 37
4.改音 37
七、资料的「内证」与「外证」 39
伍、地理与方言的辨识 42
一、地理 42
二、方言 45
陆、工具书的运用 51
一、关于文字音义方面 51
(一)字典类 52
(二)音韵类 53
(三)虚字类 53
二、关于文辞意义方面 54
(一)辞典类 54
(二)训诂类 56
三、关于文类记事方面 56
(一)事物起源类 57
(二)事物掌故类 57
(三)文辞典故类 59
四、关于年历纪元方面 60
五、关于人物传记方面 62
(一)索引 63
(二)辞典 64
六、关于别号、别名方面 65
七、关于年谱、生卒年表方面 66
八、关于合传方面 67
九、关于生卒、碑传方面 68
十、关于地志邑乘方面 69
(一)索引 70
(二)辞典 71
(三)地方志 72
(四)地理志 72
柒、人名及地名的运用 74
一、人名称谓 74
二、地名括注 77
捌、问题推论及文字表达 80
一、推论与联想 80
二、文字按排 83
(一)独立引文 83
(二)转引他文 84
三、文字斟酌 86
四、文字校勘 88
玖、标点符号的应用 92
一、标号 92
(一)书名号(﹏) 93
(二)私名号(_) 95
(三)引号(「」『』) 95
(四)问号(?) 96
(五)惊叹号(!) 98
(六)夹注号(())或(【】) 98
(七)删节号(……) 99
(八)破折号(——) 102
二、点号 103
(一)句号(.)或(。) 103
(二)逗号(,) 104
(三)顿号(、) 104
(四)冒号(:) 105
(五)分号(;) 105
(六)音界号(.) 106
拾、论文写作的体例 108
一、图片、书影 108
二、序(或作「序言」、「引言」、「自序」、「前言」等) 110
三、目次 111
四、写作提要 112
五、绪论(或作「导论」或「引论」) 113
六、本论(或称「正文」) 114
(一)列证法 115
(二)引证法 117
(三)分析法 119
(四)诠释法 122
(五)类比法 123
七、结论 124
八、附注(或称「注释」,「注」、「注」通用) 126
九、附录 126
十、参考书目 126
重要参考资料 128
附录一:论文写作要则 131
附录二:读书札记 145
壹、何谓「札记」 145
一、札记一词的界定 145
二、札记方法及意义 145
贰、札记名著一览 154
一、唐人札记 154
二、宋人札记 155
三、明人札记 156
四、清人札记 157
叁、札记例説 161
一、阪泉及涿鹿之役 161
(一)阪泉与涿鹿 161
(二)究竟爲何而战 164
二、燕与商 167
三、西伯戡黎 168
四、孔子周游 169
五、墨翟之姓 170
六、甄后与曹丕兄弟是否有「三角」关系 173
七、甲山北湾孙武宗谱的发现 179
八、司马迁南游路线的观察 183
九、三峡峭壁「悬棺」揭秘 188
十、蒲松龄的〈夹谷行〉及夹谷地名考 194
十一、「卢沟桥」还是「芦沟桥」? 195
十二、台湾原住民的来历 198
十三、「起旋」一词的辨正 202
十四、荆轲刺秦之行 214
十五、〈考城隍〉寓意考 216
十六、村字释义 221
十七、道人与道士 228
跋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