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与常见病治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元良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8259147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用现代的语言诠释古老的,深奥的中医学,内容涉及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和症状诊断,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介绍了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常见病治疗;推荐了内科、儿科、妇科及伤科常见病、多发病调治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基本特点 1

一、整体观念 1

二、辨证论治 3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6

一、阴阳学说 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

二、五行学说 10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1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1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4

第三章 藏象学说 16

一、脏腑 16

(一)五脏 16

(二)六腑 28

(三)奇恒之腑 32

二、气、血、津液 33

(一)气 34

(二)血 37

(三)津液 38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40

第四章 经络 43

一、经络的概念、组成及生理功能 43

(一)经络的概念 43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4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45

二、十二经脉 45

(一)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46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46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47

三、奇经八脉 48

第五章 病因病机 49

一、病因 49

二、病机 52

(一)正邪相争 52

(二)阴阳失调 53

(三)气机失常 53

第六章 中医基本诊断方法 55

一、望诊 55

(一)望神 55

(二)望色 56

(三)望舌 56

(四)望形态 60

二、闻诊 61

(一)听声音 61

(二)嗅气味 62

三、问诊 63

(一)主诉与主症 63

(二)症状与体征 63

四、切诊 65

(一)脉诊 65

(二)按诊 66

第七章 辨证 67

一、八纲辨证 67

(一)阴阳 67

(二)表里 69

(三)寒热 71

(四)虚实 72

二、脏腑辨证 7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73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76

(三)脾与胃病辨证 79

(四)肝与胆病辨证 82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84

三、气、血、津液辨证 86

(一)气病辨证 87

(二)血病辨证 88

(三)津液辨证 89

四、卫气营血辨证 90

(一)卫分证 90

(二)气分证 91

(三)营分证 92

(四)血分证 93

第八章 中药 95

一、中药基本知识 95

(一)中药的性能 95

(二)中药的归经 98

二、中药用法 99

(一)配伍 99

(二)禁忌 100

(三)剂量 101

三、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102

(一)解表药 102

(二)清热药 104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07

(四)芳香化湿药 109

(五)消食药 110

(六)理气药 111

(七)止血药 112

(八)活血祛瘀药 113

(九)泻下药 115

(十)驱虫药 117

(十一)开窍药 117

(十二)温里药 118

(十三)平肝熄风药 119

(十四)安神药 120

(十五)利水渗湿药 121

(十六)祛风湿药 122

(十七)补虚药 124

(十八)收涩药 128

(十九)外用及其他药 129

第九章 预防与治则 131

一、治未病 131

(一)未病先防 131

(二)既病防变 132

二、治则 133

(一)治病求本 133

(二)扶正祛邪 135

(三)调整阴阳 136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36

三、调护 137

(一)顺应自然 137

(二)天人相应 138

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145

一、常见急症的处理 145

(一)外感高热症 145

(二)咯血 152

(三)呕血 155

(四)胁痛 158

(五)中风 163

(六)心痛(心绞痛) 165

(七)厥脱 166

二、内科疾病的中医辨治 171

(一)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171

(二)病毒性心肌炎 174

(三)支气管炎 177

(四)获得性肺炎 180

(五)慢性阻塞性肺病 182

(六)支气管哮喘 185

(七)支气管扩张症 188

(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92

(九)病毒性肝炎 195

(十)原发性肝癌 198

(十一)慢性胃炎 200

(十二)消化性溃疡 203

(十三)上消化道出血 205

(十四)胃癌 207

(十五)慢性胆囊炎 210

(十六)高血压病 212

(十七)急性脑血管病 215

(十八)偏头痛 219

(十九)冠心病、心绞痛 220

(二十)心律失常 223

(二十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225

(二十二)尿路感染 228

(二十三)肾病综合征 230

(二十四)糖尿病 233

(二十五)高脂血症 237

(二十六)类风湿关节炎 239

三、妇科病疾的中医辨治 242

(一)月经先期 242

(二)月经后期 246

(三)月经量多 249

(四)月经量少 252

(五)痛经 255

(六)闭经 260

(七)崩漏 263

(八)经断前后证候 268

(九)带下病 270

(十)妊娠恶阻 273

(十一)胎漏、胎动不安 274

(十二)产后腹痛 279

(十三)产后恶露不绝 281

(十四)急性乳腺炎 283

(十五)乳腺小叶增生症 285

四、儿科疾病的中医辨治 287

(一)小儿支气管哮喘 287

(二)流行性腮腺炎 290

(三)小儿营养不良(疳证) 292

(四)泄泻 296

(五)小儿惊厥 299

五、其他疾病的中医辨治 303

(一)溃疡性结肠炎 303

(二)大肠癌 305

(三)筋伤 307

(四)脱臼 324

第十一章 适宜技术应用 330

一、刺灸 330

(一)针刺方法 330

(二)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332

(三)灸法 335

二、常见疾病针灸治疗 337

(一)感冒 338

(二)头痛 338

(三)咳嗽 338

(四)哮喘 339

(五)泄泻 339

(六)胃脘痛 339

(七)腹痛 339

(八)呕吐 340

(九)腰痛 340

(十)面瘫 340

(十一)中风 340

(十二)痹证 341

(十三)失眠 341

(十四)癃闭 342

(十五)痛经 342

(十六)痿证 342

三、刮痧 342

(一)器具 343

(二)操作方法 343

(三)适应范围 343

(四)注意事项 343

四、按摩 344

(一)按摩选穴 345

(二)按摩的部位及常用手法 346

(三)常用按摩手法 350

五、常见疾病的按摩疗法 358

(一)颈椎病 358

(二)落枕 360

(三)慢性腰肌劳损 361

(四)肩关节周围炎 362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363

六、拔罐疗法 364

(一)拔罐法的概念和特点 365

(二)罐具的种类和拔罐方法 365

(三)拔罐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