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农业学大寨的缘起 1
第一节 七亿人口大国粮食短缺的现实要求 2
第二节 共和国领袖未来理想社会的必然选择 17
第三节 大寨典型的神奇力量 30
第二章 农业学大寨的发动 46
第一节 山西发现大寨典型 46
第二节 大寨业绩传遍中国 56
第三节 大寨先进事迹引起中央重视 63
第四节 廖鲁言大寨调查 66
第五节 大寨精神的生成 72
第六节 周恩来向全国发出学习大寨的号召 74
第七节 毛泽东宴请陈永贵 76
第八节 “农业学大寨”原句的来历 78
第三章 各地学大寨的热潮 84
第一节 各地贯彻学大寨精神 84
第二节 一大批大寨式农业典型的涌现 102
第三节 三次全国农业展览 136
第四节 学大寨热潮的环境、主线和特点 144
第四章 学大寨运动走向歧途 168
第一节 大寨成为政治典型 168
第二节 大寨经验的异化 182
第三节 昔阳建成大寨县 195
第四节 全国同念一本经 207
第五节 大寨成为朝圣地 218
第五章 稳定农业生产的努力 227
第一节 中央察觉“左”的错误 227
第二节 农业领域初步纠“左”的努力 230
第三节 纠“左”的反复 246
第六章 “普及大寨县”运动 251
第一节 山西率先推行普及大寨县 251
第二节 第一次全农会 260
第三节 第二次全农会 274
第四节 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 280
第五节 脱离实际的工程 294
第六节 超越生产力的过渡 309
第七节 弄虚作假的“大寨县” 319
第八节 荒唐的行行业业学大寨 325
第七章 学大寨运动的终结 342
第一节 初现抵制之声 342
第二节 地方党报的“反击” 348
第三节 围绕《六十条》的争论 357
第四节 引发高层质疑 362
第五节 中央工作会议再争论 369
第六节 公开批评学大寨运动 376
第七节 山西被迫反思 397
第八节 中央郑重批示 416
第八章 后大寨时期 420
第一节 学大寨运动的余波 420
第二节 学大寨典型的怀旧心情 428
第三节 大寨精神的永恒影响 433
第四节 历史地看待学大寨运动 435
后记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