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篇商品:价值存在的自然形式 27
第一章 商品与使用价值 27
一 使用价值及其“质”和“量”的规定 27
二 使用价值的“社会性”或“排己性” 29
三 使用价值的地位和作用 29
第二章 商品与交换价值和价值 33
一 商品的交换价值 33
二 商品的价值 35
三 古典经济学的缺陷 37
第三章 商品的两个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40
一 具体劳动与使用价值 40
二 抽象劳动与价值 43
三 价值规定与生产资料私有制 46
四 价值的“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 49
五 商品作为一种“形式规定” 51
第四章 商品价值的多级本质及其方法论基础 53
一 马克思与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 53
二 商品价值本质的多层次规定 55
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商品价值规定 61
第五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决定 66
一 问题的提出 66
二 “思维抽象”、“假设”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 69
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假设”与“思维具体” 74
四 “思维具体”、“假设”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 81
五 总结与结论 87
第六章 储备劳动及其二重性 92
一 两种不同性质的储备劳动 93
二 与价值创造有关的储备劳动 96
三 与价值创造无关的储备劳动 100
四 储备劳动与价值实现 105
中篇 货币:价值存在的独立形式 111
第七章 价值形式:货币分析的基础 111
一 价值形式与交换价值 111
二 价值形式的两极 112
三 价值形式的特点 117
第八章 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20
一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20
二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24
三 一般的价值形式 130
四 货币价值形式 136
第九章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 140
一 货币的本质规定 140
二 货币拜物教 143
三 根由与出路 149
第十章 价格形式与价格标准 154
一 价格形式与价值形式 154
二 计量单位与价格标准 161
三 价格标准的历史演化 162
第十一章 货币职能的分化 166
一 价值尺度 167
二 流通手段 171
三 其他职能 175
第十二章 价格形式的展开 189
一 “观念价格”或“想象价格” 190
二 “金银价格”或“实在价格” 195
三 “符号价格”或“象征价格” 197
四 “契约价格”或“信用价格” 205
下篇 资本:价值存在的自为形式 211
第十三章 资本的真正本性 211
一 资本与价值增殖 211
二 价值增殖与雇佣劳动 213
三 雇佣劳动与生产关系 215
四 资本家与劳动者 218
第十四章 资本的“文明面”及其“悖论” 220
一 资本的“文明面” 220
二 资本的经济学“悖论” 227
三 资本“悖论”与雇佣劳动制 236
第十五章 资本剥削:本质规定与现实表现 244
一 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的剥削观? 245
二 如何把握马克思剥削观的本质内涵? 248
三 如何运用马克思剥削观分析现实问题? 255
第十六章 资本、收入与剥削 261
一 问题的提出 261
二 雇佣工人储蓄的基本特征 262
三 “收入”与“资本”的本质区别 268
四 结论 273
第十七章 商业劳动与资本剥削 275
一 商业工人与商业劳动 276
二 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 279
三 商业工人不是剥削者 285
第十八章 资本的“囚徒困境”与资本主义的终结 293
一 生产力的发展与利润率的下降 293
二 资本的“囚徒困境” 299
三 资本主义在矛盾中走向消亡 303
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