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决策 高中政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春娇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560252931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解题类的教辅图书。书中高中课程标准,全面讲解高中思想政治各个阶段的专题知识和解题方法。

经济生活 2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

1 商品的概念 2

2 货币的产生过程 3

3 货币的定义和本质 3

4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4

5 影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货币流通的规律 5

6 纸币与纸币的发行 5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7

8 信用卡的含义、用途及优点 8

9 支票和汇票 9

10 外汇和汇率 9

11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0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2

1 供求影响价格 12

2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14

3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

4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6

5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16

6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7

7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9

8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

9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20

10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1

11 价格变动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2

12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23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24

1 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4

2 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25

3 消费的类型 26

4 贷款消费 27

5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8

6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29

7 消费心理时消费行为的影响 30

8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1

9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1

10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31

11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2

12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33

1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3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35

第一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35

1 生产决定消费 35

2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35

3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37

4 社会再生产 38

5 大力发展生产力 39

6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39

7 公有制为主体 40

8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40

9 混合所有制经济 41

10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2

11 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42

12 非公有制经济 43

1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4

14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45

第二课 企业与劳动者 45

1 企业、公司 45

2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6

3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及其权利 47

4 公司的组织机构 47

5 公司制的地位和作用 48

6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48

7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50

8 国企改革与公司制、股份制 51

9 劳动和就业 51

10 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2

11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53

12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54

13 劳动者权利与企业经营 55

第三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56

1 储蓄存款 56

2 利息的含义及其计算 56

3 利率及其表示方法 57

4 储蓄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57

5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58

6 股票 59

7 债券 60

8 商业保险 62

9 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 63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64

第一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64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64

2 按劳分配的意义 65

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5

4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66

5 按生产要素分配 66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68

7 效率 69

8 收入分配方式与效率的关系 69

9 公平 70

10 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 71

11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1

1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2

1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兼顾效率与公平 73

14 兼顾效率与公平和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保障 74

第二课 财政与税收 74

1 财政 74

2 财政收入 74

3 财政收入的制约因素 75

4 财政支出 76

5 社会保障 77

6 财政收支状况 78

7 财政政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市场类型 79

8 集中力量办大事 80

9 人民生活有保障 80

10 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81

第三课 征税和纳税 81

1 税收的基本含义 81

2 税收的基本特征 82

3 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82

4 我国税收的种类 83

5 增值税 83

6 个人所得税 84

7 纳税人与负税人 85

8 我国税收的性质 86

9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 86

10 “纳税人”意识 87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8

第一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8

1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88

2 资源配置的方式 89

3 市场秩序 90

4 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90

5 社会信用制度 91

6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92

7 市场调节、市场规则与劳动者的权利 93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93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4

10 宏观调控 94

11 宏观调控的目标 95

12 宏观调控的手段 95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的性质 97

14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 97

第二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98

1 总体小康 98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9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0

4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101

5 GDP的含义 101

6 科学发展观 102

7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因 103

8 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103

9 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4

10 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105

11 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107

1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08

第三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09

1 经济全球化 109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10

3 跨国公司 110

4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11

5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12

6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112

7 生产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的关系 113

8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发展 113

9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113

10 世贸组织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13

1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14

12 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115

13 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115

14 “走出去”的战略 116

15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117

16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7

17 世贸组织的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的关系 118

政治生活 120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20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0

1 国家的产生、本质、根本属性 120

2 我国的国家性质 120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121

4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21

5 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122

6 民主与专政 122

7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23

8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23

9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4

10 公民的政治自由 125

11 监督权 125

12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26

13 遵守宪法和法律 126

14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26

15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27

16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27

17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28

18 政治生活的内容 129

19 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 129

20 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及方式 130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30

1 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130

2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131

3 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132

4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32

5 决策的重要性 133

6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34

7 专家咨询制度 135

8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135

9 社会听证制度 135

10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137

11 基层民主制度 138

12 村民委员会 138

13 城市居民委员会 138

14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39

15 村民自治与我国的选举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40

16 公民民主监督权利的内容 140

17 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方式 141

18 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意义 142

19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43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44

第一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44

1 我国政府的性质 144

2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144

3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145

4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146

5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47

6 政府职能的履行 148

7 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149

8 我国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原则 150

9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51

10 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52

第二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53

1 依法行政的含义 153

2 依法行政的原因 154

3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154

4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及意义 155

5 民主决策 156

6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157

7 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57

8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57

9 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58

10 为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喝彩 159

11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60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1

第一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1

1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161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 161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161

4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162

5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和任期 162

6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63

7 政体的含义及我国的政体 164

8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165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6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167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67

第二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68

1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168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68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69

4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170

5 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171

6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171

7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172

8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72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3

10 我国的民主党派 174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175

12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176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76

14 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78

15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178

16 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国务院之间的关系 179

第三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80

1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80

2 民族平等的原则 180

3 民族团结的原则 181

4 各民族共同繁荣 182

5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83

6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183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4

8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85

9 自治权 185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86

11 宗教的产生、发展及本质 188

12 我国的宗教状态 188

13 宗教的社会作用 188

14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89

15 依法管理国家宗教事务 189

16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90

17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0

18 弘扬科学精神 191

19 民族与宗教 192

20 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的关系 192

21 反对邪教 193

2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93

2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94

第四单元 生活在当代国际社会 195

第一课 走近国际社会 195

1 主权国家 195

2 国际组织 197

3 国际关系 198

4 国家利益 199

5 国家力量 200

6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00

第二课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201

1 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201

2 联合国安理会 202

3 联合国的作用 202

4 联合国改革 203

5 中国与联合国 204

第三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5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05

2 和平问题 205

3 发展问题 205

4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206

5 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途径 206

6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7

7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08

8 综合国力 209

9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0

10 外交政策 210

1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1

1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2

13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213

14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14

文化生活 216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216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216

1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216

2 文化的含义 216

3 文化的产生 217

4 文化素养后天形成 217

5 文化的力量 218

6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19

7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19

8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20

9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22

10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22

11 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223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225

13 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225

14 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 226

15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226

16 综合国力与文化竞争力的比较 227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27

1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27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28

3 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229

4 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影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230

5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31

6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31

7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32

8 文化的重要作用 234

9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235

10 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并不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35

11 文化竞争力的内涵 236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38

第一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38

1 238

2 文化遗产 238

3 文化多样性 239

4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40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241

6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措施 242

7 文化传播的含义 243

8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44

9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244

10 文化传播的作用 245

11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246

12 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区别 246

13 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区别 247

14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与传媒手段 247

第二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48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248

2 文化的继承性 248

3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248

4 传统文化的特点 249

5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250

6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51

7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53

8 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54

9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54

10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55

11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55

12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56

第三课 文化创新 257

1 文化发展的实质 257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7

3 创新的意义 258

4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59

5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59

6 文化的另一重要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60

7 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262

8 文化借鉴与创新及其意义 263

9 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26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4

第一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64

1 古代辉煌的历程 264

2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65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265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66

5 中华文化的衰微 267

6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67

7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树一帜 268

8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68

9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269

10 中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70

11 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270

12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71

13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272

14 文字、文学、文物、文明与文化 273

第二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274

1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74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74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75

4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77

5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78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78

7 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 题 280

8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80

9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出 281

10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281

11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82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83

第一课 走进文化生活 283

1 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 283

2 对文化市场应该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284

3 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284

4 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286

5 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287

6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87

7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288

8 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89

9 崇尚时尚与崇尚新文化的区别 290

10 “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的区别 290

11 大众文化与我们所提倡的文化 290

12 澄清当前文化发展中的几个误区 290

13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91

第二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92

1 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292

2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292

3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92

4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93

5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294

6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95

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296

8 发展教育事业 297

9 发展科学事业 297

10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298

11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98

12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299

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涵 300

14 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 300

第三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301

1 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301

2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01

3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02

4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02

5 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304

6 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04

7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05

8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305

9 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06

10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06

1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307

12 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关系 307

13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307

生活与哲学 309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309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309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09

2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309

3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09

4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10

5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11

6 具体知识的内容 311

7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311

8 哲学与实践的关系 312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313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313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13

3 唯物主义 314

4 唯心主义 315

5 唯心主义的思想根源 316

6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317

7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318

8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318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319

1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19

2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19

3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20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321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22

6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22

7 毛泽东思想 323

8 邓小平理论 323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3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24

第一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324

1 什么是物质 324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25

3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26

4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27

5 运动是有规律的 327

6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329

第二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330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30

2 人脑的机能 330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31

4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332

5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33

6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34

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35

8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37

第三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338

1 实践的含义 338

2 实践的特点 338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39

4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39

5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40

6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41

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41

8 真理是客观的 342

9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43

10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 343

11 认识具有无限性 34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45

第一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45

1 联系的含义 345

2 联系的普遍性 345

3 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 346

4 联系的多样性及表现 347

5 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348

6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48

7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349

8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350

9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350

第二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351

1 发展的普遍性 351

2 发展的实质 352

3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53

4 事物发展途径的方法论 354

5 量变和质变 355

6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人们的启发 356

第三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57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57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57

3 矛盾普遍性原理 359

4 矛盾特殊性原理 359

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61

6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62

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363

8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363

9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65

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66

1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 366

1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366

第四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368

1 辩证的否定观 368

2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369

3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70

4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370

5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71

6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72

7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373

8 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373

9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37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374

第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374

1 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374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75

3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75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75

5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377

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377

7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77

8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378

9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78

1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9

11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80

第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381

1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381

2 人生的价值 382

3 价值观的含义 383

4 价值观的作用 383

5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84

6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385

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385

8 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386

9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386

10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387

11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87

12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88

经济学常识 390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390

1 斯密的理论贡献 390

2 斯密的政策主张 390

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391

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391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392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 392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392

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392

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393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393

1 罗斯福新政 393

2 凯思斯革命 394

3 新自由主义 394

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395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396

1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396

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396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396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396

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396

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397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7

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8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399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399

1 国家的本质 399

2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400

3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401

4 国际组织概况 401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402

1 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402

2 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402

3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03

4 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403

专题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404

1 美国的联邦制 404

2 美国的两党制 404

3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406

4 美国的利益集团 407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7

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407

2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408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408

4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9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410

1 联合国:最具普通性的国际组织 410

2 中国与联合国 411

3 走进世贸组织 412

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412

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413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414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 414

1 学会做人道德为先 414

2 继往开来,综合创新 414

3 公民道德规范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 414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415

1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415

2 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 415

3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416

4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416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417

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417

2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 418

3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419

4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419

专题四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 420

1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420

2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420

3 网络的伦理困惑 421

4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 421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422

1 走进虚拟的世界 422

2 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422

3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423

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