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梁启超评传(附谭嗣同评传)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广学,何卫东著;匡亚明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305060199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1

第一章 青少年梁启超的成长之路 3

一、“教化之儒”的子孙 5

二、“王者之儒”的高足 15

三、走进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过程之中 27

第二章 梁启超“民主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形成 38

一、“京师强学会”阶段:首次对西方“政学”的系统涉猎 39

二、《时务报》阶段:超越洋务派的“变法”主张 50

三、时报学堂阶段:“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学术思想的初步形成 60

四、“百日维新”时期:谱写悲壮的历史,跨入崭新的“时代” 71

第三章 梁启超对西方近代自由观的认同 84

一、日本维新学者对梁启超的巨大影响 86

二、走进全新的学科结构和思想境界之中 99

三、康、梁学术分途,以及梁启超执“言论界之牛耳” 109

第四章 “新民说”:重建中华民族之魂 118

一、“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 120

二、“轻生死”的尚武精神 130

三、“开明专制”:速养我大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必要之条件 143

四、“新民说”: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真正起点 152

第五章 以“政体进化”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活动家 158

一、对《新民丛报》与《民报》两报论辩的简短回顾 161

二、以“政体进化”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172

三、以“政体改良”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者 184

四、简短的结语 194

第六章 第三次中西文化“对话”的先觉者 196

一、第三次中西文化“对话”的历史前提 198

二、“拔现代人之黑暗痛苦以致诸高明”的先秦诸子学 212

三、科玄大战后对先秦哲人人生哲学现代价值的重新阐释 221

第七章 行铸“小康”、神往“大同”的社会主义论辩家 228

一、前论:《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对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233

二、正论:20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大辩论中梁启超所承担的历史角色 241

三、结论:行铸“小康”、神往“大同”的伟大思想家 254

第八章 墨学研究:建立与唯科学主义争胜的学术基地 258

一、前论:以“宗教家墨子”为中心的墨学研究 261

二、正论:对墨子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现代阐发 270

三、副论:对于墨学的思想结构和本质的深入分析 280

四、简短的余论 286

第九章 影响不在江河而在大海的“现代新儒学”的倡导者 289

一、儒学之“大义”——“修己安人” 292

二、梁启超之“微言”——“明心见性” 299

三、影响不在江河而在大海的“现代新儒学”的倡导者 309

第十章 以“科学”立教、以“无我”铸造人生的佛学研究 320

一、对原始佛学的“世间解”创教宗旨的深入阐发 324

二、述中国佛教发展史,给佛教的中国化以重要的历史地位 334

三、以“科学”立教、以“无我”铸造人生的新佛教哲学 347

第十一章 一生之魂融于史的历史哲学家 361

一、历史是人类业力的进化史,或日是自由意志发展史 365

二、历史学既是一门科学,亦是一门艺术 378

第十二章 清代学术精神的积极承继人 398

一、萌发近世“时代思潮”的早期启蒙期学术 403

二、戴、章学术和实现方法之革命的乾嘉考据学 414

三、晚清“今文学”运动:孕育新学的母体 424

附:谭嗣同评传 441

第一章 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441

一、“世家子弟中桀傲者也” 442

二、“秋雨年华”无名而有实的变法活动 459

三、为中国“民政”理想而献身的“第一烈士” 479

四、近代中国思想急速变化的侧影 490

第二章 “尽变西法”:谭嗣同政治、经济与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 500

一、“尽变西法”的提出是谭嗣同思想大转折的重要标志 502

二、批判中政之暴而赞扬西政之仁,决意以万国公理公法为中国立法 511

三、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高劳动效率,以我之仁还诸西人之仁 524

四、废科举、兴学校,培养务实、开新的变法人才 532

第三章 仁通三教:对“大同”理想的形而上的理论建构 539

一、“以太”所显示的世界统一性是《仁学》的“科学基础” 542

二、“微生灭”,道通为一,实是耶、佛、孔三教的共同宗旨 554

三、以佛教救孔教,“以心挽劫者”,实是谭氏精神之大原、理想之所托也 566

第四章 谭嗣同是“典型”的改良主义者 573

一、谭嗣同与梁启超“小异而大同” 578

二、梁启超是谭嗣同思想的积极继承者 583

三、谭嗣同的思想与后来的革命派“形似而实不是” 590

四、恢复谭嗣同“典型”改良派形象的意义所在 596

附录 599

《梁启超评传》主要参考书目 599

《谭嗣同评传》主要参考书目 606

索引 609

《梁启超评传》人名和重要词语索引 609

《谭嗣同评传》人名和重要词语索引 623

后叙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