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第一章 中俄教育交流的发轫与初成 1
第一节 教育交流的前奏:元至清代前期的中俄关系 2
一、元代的中俄关系 2
二、明代的中俄关系 6
三、清代前期的中俄关系 9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的里程碑:俄罗斯文馆的办理 12
一、俄罗斯文馆创立的背景 13
二、俄罗斯文馆的建立与发展 27
三、俄罗斯文馆的组织运作与教学活动 34
第三节 清末民初的中俄教育交流 43
一、“随使游历”与派遣学生留俄 43
二、建立各类俄语教育机构 54
三、沙俄在中国边疆地区的教育活动 71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中苏教育交流 78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留苏教育 79
一、留苏热潮的时代背景 79
二、留苏学生的派遣过程 81
三、留苏学生的留学情况 106
第二节 国民政府治辖下的中苏教育交流 117
一、苏俄教育思想的译介传入 117
二、苏联支持下的军事教育 122
三、民国时期的俄语教育 125
四、其它领域的教育交流活动 13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苏教育交流 148
一、中共教育事业的苏联影响 148
二、留苏教育的延续 159
第三章 共和国初期的中苏教育交流 167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中苏教育交流的演进程序 168
一、历史准备 168
二、热潮初起 172
三、“蜜月”欢度 174
四、热潮遽退 177
第二节 建国初期中苏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 179
一、两国留学生的互派 179
二、两国教育团组往来 188
三、苏联教育专家来华 191
四、苏联教育书籍译介 203
五、两国高校校际交流 209
第三节 建国初期中苏教育交流的时代特点 211
一、不对等性明显 211
二、政治色彩浓烈 212
三、全方位的渗透 215
四、由反思而批判 218
第四节 建国初期苏联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19
一、新型学制的确立 219
二、教育内容的更新 226
三、教学组织与方法的改进 228
第四章 “文革”至苏联解体时期的中苏教育交流 229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中国有关政策调整 230
一、中苏关系背景的变换 230
二、中国留学政策的调整 234
第二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复苏轨迹 240
一、中苏教育交流的中止期(1967-1982) 240
二、中苏教育交流的逐渐恢复期(1983-1988) 243
三、中苏教育交流的正常发展期(1989-1991) 246
第三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 249
一、留学人员往来 249
二、教育团体互访 252
三、教育书籍引译 255
第四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时代特点 259
一、通过“间接”了解苏联教育来打开局面 260
二、语言文字学习是教育交流的突破口 265
三、高中等教育层面为教育交流主流域 266
四、政府官方交流是教育交流的主渠道 266
第五章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教育交流 268
第一节 中俄教育交流的历史背景 269
一、中俄政治外交关系的建立 269
二、中国对外教育政策的完善 270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的进展趋向 279
一、中俄教育交流的上升时期(1992-1999) 280
二、中俄教育交流的发展时期(2000-2005) 282
三、中俄教育交流的提速时期(2006-) 285
第三节 中俄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 287
一、两国留学生的互派 287
二、教育团组及人员的往来 291
三、译印苏俄教育书籍和研究苏俄教育专著 291
四、语言文字交流与学习 297
五、高校展与高教论坛 300
六、中俄大学校长论坛 302
七、中俄大学生艺术节 303
八、中俄中小学生夏、冬令营 306
九、两国高校间联合办学 308
第四节 中俄教育交流的主要特点 311
一、自费生为留俄生主体 311
二、教育交流渠道多样化 312
三、教育交流领域多层化 313
四、教育交流内容多元化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