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证据法与诉讼模式 1
证据调查与民事诉讼模式 3
一、导论 3
二、证据调查与诉讼模式各词汇的含义辨析 10
三、两大法系的民事证据调查程序与诉讼模式 14
四、中国的“证据调查”相关术语、证据调查程序与诉讼模式 31
五、结语:诉讼模式的变容与纠结 43
证据调查与刑事诉讼模式——一个回到原点的研究 47
一、问题的提出 47
二、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据调查程序与诉讼模式 51
三、中国的刑事证据调查程序与诉讼模式 61
四、结语 67
两大法系民事审判程序比较——一个比较法律实验的视角 70
一、案情简介 71
二、两个模拟审判程序 73
三、对两个模拟审判程序的比较分析 79
四、实验的结论及启示 88
第二编 证据方法 93
证据:概念、属性及构成 95
一、引论 95
二、证据概念与证据属性各学说的比较分析 97
三、证据的构成:证据、实体法及诉讼程序 109
四、一个初步的结论:我国应当移植大陆法系的证据概念模式 122
嘱托调查制度论纲 128
一、嘱托调查的含义和宗旨 128
二、嘱托调查制度的历史沿革 131
三、嘱托调查制度与类似或关联制度的比较 135
四、嘱托调查的法律性质 140
五、嘱托调查的受嘱托人及其应答义务 147
六、嘱托调查的客体 151
七、嘱托调查的程序 153
八、嘱托调查报告的法律效力 160
嘱托鉴定制度论要——主要以日本法为研究对象 164
一、嘱托鉴定制度概述 165
二、嘱托鉴定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167
三、嘱托鉴定的受嘱托人及其应答义务 168
四、嘱托鉴定程序的启动 171
五、嘱托鉴定的程序规则 173
六、嘱托鉴定书的提出及其调查 174
七、嘱托鉴定书的说明 176
八、嘱托鉴定费用及其负担 178
九、嘱托鉴定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79
单位证明制度:基础转换与制度重构 181
一、我国关于单位证明制度的学理论争及其评析 182
二、单位证明制度基础的再探寻 185
三、大陆法系的嘱托调查制度 193
四、单位证明制度的法理基础转换 200
五、单位证明制度的重构 207
六、结语 220
第三编 证据调查 221
日本民事诉讼中的唯一证据理论 223
一、唯一证据理论:涵义和法理依据 225
二、何谓“唯一证据” 228
三、唯一证据如何处理 229
四、唯一证据理论与禁止证明预断原则的冲突与调适 236
五、唯一证据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38
论民事诉讼中的摸索证明 241
一、摸索证明的含义 242
二、摸索证明的法理分析 245
三、摸索证明与我国民事诉讼 253
民事证人书面证言作证论 264
一、书面证言的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264
二、证人书面证言作证程序的启动 271
三、证人的到场和具结 274
四、证人的询问与书面证言的制作 279
五、对证人不履行义务的处罚 282
六、证人书面证言作证的有关费用 283
七、书面证言的法律效力 285
八、在完善证人书面证言作证程序时需要纠正的两个偏误 289
民事诉讼中的自由证明论略 292
引言 292
一、自由证明界说及其意义 293
二、自由证明适用的证明对象 295
三、自由证明适用的程序种类 298
四、自由证明的证据方法 300
五、自由证明的证据调查程序 302
六、结语:自由证明的未来 305
第四编 证明责任 307
证明责任:徘徊在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之间——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309
一、引论 309
二、从行为责任到结果责任 312
三、结果责任是证明责任的主导方面 318
四、行为责任是证明责任的通常实践表现形态 323
五、否定之否定:大陆法系的非结果责任说 328
六、代结语:证明责任的未来 337
德国关于证明责任本质的论争及其启示 341
一、引言 341
二、不借助于辅助手段克服真伪不明的方法 343
三、借助于辅助手段克服真伪不明的方法 347
四、结论和启示:从当事人的诉讼责任回归法官的裁判义务 352
违反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的证明妨碍 356
一、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简述 357
二、医疗机构违反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的证明妨碍的构成 361
三、医疗机构违反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的证明妨碍的法律效果 363
四、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及其评析 367
损害数额的诉讼认定——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案为例 372
引言 372
一、法院酌定损害数额制度的法律性质 374
二、法院酌定损害数额制度的适用对象 375
三、法院酌定损害数额制度的适用条件 379
四、法院对损害数额的酌定 381
五、损害数额酌定结果客观性、合理性的保障 385
六、结语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