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民国初创 1
篇首语 2
没有龙的新国旗 3
中国将有伟大的未来 6
武昌事变后的中国时局 16
梁启超称共和制不合中国国情 20
满清军队在南京屠城 21
万众瞩目的袁世凯 23
孙中山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 29
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29
孙中山大总统发表对外宣言 31
英国雇员回忆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32
美国学者百森评中国时局 34
满清朝廷举棋不定 36
中国危机牵动远东政治格局 38
孙中山接受美联社采访 43
袁世凯秘密觐见隆裕太后 45
清帝宣布退位 46
袁世凯全票当选总统 48
民国组成新内阁 49
中国留学生应召回国 51
西安撤侨历险记 52
陆徴祥出任民国新总理 58
美国经济学家应邀出任民国要职 58
莫理循被任命为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59
孙中山否认将参选总统 67
假共和、真独裁:濮兰德访谈录 68
美国呼吁共同承认中华民国 78
袁世凯正式当选民国总统 79
民国将有新国歌 80
退位幼帝受到优待 81
《重构中国》书评 83
徐世昌当选民国总统 87
徐世昌宣誓就职 87
上海和平谈判有所进展 88
北京政府因和谈失败而倒阁 89
外蒙王公希望重返中国怀抱 90
要自治还是要银票 91
中国退位幼帝近况 92
前美国公使芮恩施讲述袁世凯 95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中 97
第二篇 捍卫宪政 99
篇首语 100
新内阁名单被国会否决 101
宋教仁遇刺 101
谋杀宋教仁嫌犯越狱逃跑 102
在美华人为讨袁战争发起募捐 103
民国官员赴美考察司法制度 105
孙中山策划再次发动革命 107
《民国西报》评袁世凯独裁 109
《亚细亚日报》再次遭到炸弹袭击 111
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111
前民国总理唐绍仪公开抨击袁世凯 115
君主立宪制是中国的选择 122
伍廷芳寄望中国青年 128
北京政变影响远东力量平衡 133
孩儿皇帝重新登基 141
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馆避难 143
张勋复辟计划流产 145
北京事变调停失败 147
孙中山畅谈中国时局 148
段祺瑞组建新内阁 152
首批日元贷款所购军火运抵中国 153
民国新一届国会宣告成立 153
张作霖要求新宪法有中国特色 154
第三篇 维护国权 155
篇首语 156
日本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 157
英德海军集结山东沿岸 158
日英联军攻陷青岛 158
“中国摩根”张振勋访谈录 163
《恰克图条约》签字 170
中国从欧洲战争中获益 170
中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174
美国远东事务专家谈中日条约 178
成千上万华工运往欧洲 188
中国即将加入协约国 190
中国对德、奥两国宣战 191
大战将激发中国巨大潜力 192
协约国同意民国延迟还债 195
德皇威廉二世掠夺中国财物 196
苏俄抗议中国庇护白俄残部 199
顾维钧解释中国参战原因 200
中日在巴黎和会上爆发争端 202
中国学生强烈抗议巴黎和会决定 207
日使称中国收回山东没有法律依据 208
中国学生割指抗议巴黎和约 210
苏俄愿援助“解放”中国 210
芮恩施说中国是开启和平大门的钥匙 211
徐世昌感谢美国总统电贺民国国庆 215
中国代表团抵华盛顿受到欢迎 215
施肇基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 217
顾维钧就华盛顿会议表明中国立场 220
民国政府要求取缔在华外国邮政 221
列强同意撤出外国在华邮局 226
善后大借款系列报道 229
中国是列强利益碰撞的火药桶 229
威尔逊总统反对对华借款 235
威尔逊总统希望与中国进行友好贸易往来 240
中国签署借款合同可能引发起义 241
“二十一条”系列报道 243
美国获得日本对华索价要点 243
日本对中国进行威胁 244
日本对华要求全部内容曝光 244
国会授权威尔逊全权处理对日政策 248
威尔逊总统将递交对日照会 250
美国推迟对日本“二十一条”表态 250
读者来信:日本人的辩解 251
读者来信:周先生的反驳 252
日本首相就“二十一条”发表谈话 253
中华会所宣布联合抵制日货 254
关于《巴黎和约》的读者来信系列 255
日本把什么福音送给中国? 255
门罗主义奠定美国领土扩张基础 256
建议比格罗先生去中国看看 257
中国拒签《凡尔赛和约》是明智的 260
日本人在误导世界 263
第四篇 西风东渐 265
篇首语 266
新式医学院将落户上海 267
西风吹过中国 267
中国正在成为美国的翻版 271
女人服饰的变化是另一场革命 278
亚洲复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事件 284
中国第一家百货公司开业 294
天津高尔夫球场建在坟场里 294
上海对汽车的兴趣大增 295
送给朱尼金牧师的摩托车 296
现代医学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 296
洛克菲勒基金会计划在华创办医院 298
中国路况太差限制汽车进口 305
美国汽车出口远东 306
京津两地约有400辆汽车 307
美国银行将在上海开设支行 307
在中国发展救世军 308
美国商会呼吁改革领事制度 312
卡车将取代骆驼 313
美国打字机在中国 313
中国获邀参加波特兰博览会 314
第五篇 文化觉醒 315
篇首语 316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317
奥柏林学院在山西兴办教育 318
中国人以戏剧宣传华夏历史 319
民国将军就读哥伦比亚大学 322
美国富商资助两所中国大学 323
《永乐大典》惊现伦敦 324
《清廷纪事》书评 327
《中国年鉴》1914年版出版发行 330
第二届远东奥运会将在上海举行 330
袁世临终前谈中国教育改革 331
庚款助学成绩斐然 333
金陵女子学院令人瞩目 334
电影在香港举步维艰 334
前教育总长率团赴美考察 335
国际新闻俱乐部在北京成立 336
杜威教授希望帮助中国革新教育 336
天津学生罢课惊动总统 337
美国科考队在中国收获颇丰 337
五所教会女中开建 338
北京大学首次录取女学生 338
中国人自拍电影杀青 339
电影在天津大受欢迎 340
在中国寻找龙骨 340
在唐人街观赏中国戏 341
百老汇上演中国话剧 352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专题 353
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 353
凯蒂夫人的考察报告 355
广州妇女大闹议会要求参政权 360
第六篇 实业兴起 367
篇首语 368
西式医院在广州开诊 369
袁世凯批准铁路建设计划 369
银元、港币与中国对外贸易 371
对华贸易在战争迷雾中增长 373
中国寻求5亿美元铁路贷款 376
民国的植树造林计划 379
民国推行币制改革 380
中美合资筹建银行 381
顾维钧表示欢迎美国来华投资 383
中国纯锑产量大增 386
中国工业革命进程综述 387
战争刺激民国工业复苏 395
中国盲人生活无虞 396
美国对中印两国白银出口剧增 397
中国因战争享受繁荣 397
美国4艘万吨轮将在上海制造 398
西方工程师建议引进自动电话 400
中国制造铅笔 401
天津建立碳酸饮料厂 402
民国打破金属禁运限制 402
上海百货商店颇受欢迎 402
民国远洋货轮首航西雅图 404
民国的贸易创纪录 404
武昌将建立新棉纺厂 405
现代化的中国前途无量 405
上海首家卡车运输公司开业 407
评民国铁路建设 408
新式大饭店将现身上海外滩 410
发网制造在中国 411
大规模电话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412
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取得进步 412
北京至济南航线开通 413
中德合资电器设备厂将落户苏州 413
第七篇 民生世相 415
篇首语 416
中国画在蒙特罗斯画廊展出 417
故宫珍宝开始拍卖 420
慈禧爱犬远渡英伦 421
开封的犹太教堂 422
顾维钧迎娶民国总理女儿 425
《李鸿章回忆录》出版 426
四川吸食鸦片者将被枪决 434
“通济”舰爆炸致35人死亡 435
美国为德国难民和战俘提供协助 435
普吕肖上尉逃离青岛记 436
竹筒装金条从中国寄来 438
中国古董拍卖成交踊跃 439
庆亲王奕劻去世 440
美国炮艇在重庆附近遇袭 441
厦门附近地震,万人丧生 441
两名美国工程师在华被绑架 442
奇怪流感横扫华北 443
在华美国人兴起学中文 443
北京政府开始全面禁烟 444
莫小毛打官司 444
美国女明星的中国印象 450
“昭陵六骏”两件浮雕落户美国 454
罂粟之路 455
退位清帝生母自杀身亡 461
中国饥荒系列 462
纽约教会为赈济中国饥民募捐 462
科学赈济中国饥民 463
中国饥荒灾害危及百万生命 467
聚落农场帮助饥民恢复重建 467
饥荒迫使父亲毒子卖女 468
中国的丫环买卖 469
中国饥民死亡人数急剧上升 472
附录:《纽约时报》民初报道英文原文目录 474
重要名词索引 482
后记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