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3
可持续的中国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战略 3
一、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概念 3
二、中国可持续的粮食(食物)安全的态势 3
三、提高粮食(食物)生产的潜力和障碍潜力发挥的因子 9
四、国际粮食(食物)安全的态势 13
五、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16
六、建议战略的可行性及风险分析 18
主要参考文献 22
分论 29
第一章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若干总体趋势和新情况 29
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粮食生产的国际背景 29
二、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32
三、我国已再次出现粮食销售总量大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格局 45
四、所谓“粮食短缺”实际上是缺商品粮,尤其是优质口粮和饲料粮、豆 50
五、大豆和小麦生产能力不足的根源在于经济效益低下,连带造成国际竞争力差 51
六、“粮食要95%以上靠自给”的提法已不符合实际 54
七、能够净调出相当数量商品粮食的省(自治区)越来越少 55
八、今后15年粮食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增加,预计年增率超过1% 55
九、今后粮食产能的提高须主要依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主要靠科学技术 56
十、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正在由传统的格局转变为新格局 57
第二章 对L.布朗的预言及对其若干论点的分析 60
一、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谷物生产力一定会下降? 61
二、谷物生产单产水平已“到顶”了?中国水稻平均单产绝对超不过日本? 63
三、水资源是中国农业“不可逾越”的障碍? 64
第三章 对我国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的威胁与挑战 67
一、应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挑战 68
二、历史的和国际的经验教训应引以为戒 75
三、长期“以粮为纲”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 80
四、未来我国农业领域生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挑战 84
五、耕地质量及其综合生产力的变化 88
六、科技替代稀缺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案例 89
第四章 耕地质量及其综合生产力的变化 90
一、标准耕地和人均标准耕地的概念 90
二、用标准耕地衡量耕地的年综合生产能力 91
三、用人均标准耕地综合衡量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93
四、用人均标准耕地分析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94
五、人均标准耕地指标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97
第五章 四省地方政府组织粮食生产的比较研究 98
一、17年来粮食主产省区粮食生产的概况 98
二、四省粮食生产中带有趋向性的态势 101
三、发展粮食生产的区域模式 107
第六章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的实质 116
一、中国粮食问题由历史条件形成的特殊性 116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决于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种粮积极性 118
三、提高大面积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128
四、就粮食数量安全而言,未来的最大挑战在于蛋白/能量饲料需求猛涨 130
五、对若干传统“粮食”观念的批判 133
六、调解粮食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与资源、环境保育的矛盾 137
第七章 若干对策性建议 139
一、不再强调粮食自给率必须高度自给方针,尊重粮食调拨和定价中的市场经济规律 140
二、下大气力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 141
三、通过科技进步,替代水、土等短缺资源 148
四、大幅度提高饲料粮、豆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开发出非常规蛋白/能量饲料资源 149
五、大幅度增加对商品粮主要贡献地区的各项投入和补贴 151
六、开发保证食粮安全的新领域 153
七、大力扩大包括生物燃料/材料在内的粮食非食用深、精加工的“内需”,拉升粮价推动粮食增值,持续地提高粮农的增产积极性 156
第八章 粮食自给率适度降低对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作用及利弊得失分析 158
一、粮食生产的生态足迹分析 158
二、粮食进口及正、负面影响的模型分析 162
三、增加粮食进口的可行性和风险分析 165
第九章 发展生物能源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 175
一、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遭质疑 175
二、2008年春夏之际的粮价暴涨并不是世界粮食产、需关系变化的真实反映 176
三、认为美国将消耗巨量玉米于燃料乙醇生产是误解 177
四、包括生物能源原料在内的农产品涨价未必是坏事 179
五、生物能源与消除贫困及保障粮食安全的“反弹琵琶”关系 181
六、发展经济要靠“扩大内需”,保障粮食安全也要靠“扩大粮需” 185
七、生物能源不应成为忽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替罪羊” 188
八、结语 189
主要研究发现和结论 192
参考文献 196
附录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状况与中国农业发展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