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子尧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50402225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包括导论、可转换债券的一般分析、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文献述评、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分析——国外理论在我国的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一):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二):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三):基于财务效应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的其他解释、结论等九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0.导论 1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0.2.1 基于代理成本的解释 3

0.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 5

0.2.3 国外其他理论假说 6

0.2.4 国内的研究 7

0.3 研究思路 7

0.4 创新、局限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8

0.4.1 主要创新点 8

0.4.2 局限性 9

0.4.3 进一步研究方向 9

1.可转换债券的一般分析 10

1.1 可转换债券的概念与特点 10

1.2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条款 11

1.3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经济特性 13

1.3.1 投资者与发行人的权利互换 13

1.3.2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构成 15

1.4 可转换债券的市场状况:国内与国外的比较 15

1.4.1 国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产生、发展与基本特征 15

1.4.2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

2.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文献述评 25

2.1 基于委托代理成本的解释 26

2.1.1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 26

2.1.2 可转债融资的资产替代假说 30

2.1.3 可转债融资的连续融资假说 34

2.1.4 可转债融资的控制管理层机会主义假说 37

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 40

2.2.1 可转债融资的后门权益融资假说 40

2.2.2 可转债融资的风险评估假说 44

2.3 国外其他理论假说 46

2.4 国内相关研究 48

3.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分析——国外理论在我国的实证检验 51

3.1 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财务特性的实证检验 51

3.1.1 实证分析变量的选取 51

3.1.2 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 54

3.1.3 单因素分析——基于参数和非参数的方法 55

3.1.4 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56

3.1.5 结论 59

3.2 连续融资假说在我国的实证检验 59

3.2.1 基于理论提出研究假设 59

3.2.2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60

3.2.3 累积超额收益率: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计算 61

3.2.4 多元回归分析 62

3.2.5 结论 63

4.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64

4.1 公司融资选择模型——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64

4.1.1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64

4.1.2 公司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66

4.1.3 资本结构的信息传递模型 67

4.1.4 公司融资的优序融资模型 70

4.2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分析: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模型 71

4.2.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71

4.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型 72

4.3 模型的实证支持: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效应 77

4.3.1 国内外相关研究 77

4.3.2 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 79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81

5.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Ⅱ):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 93

5.1 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基本理论研究 93

5.1.1 控制权的产权理论分析 93

5.1.2 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经济学阐释 94

5.1.3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分析 98

5.2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分析:考虑控制权收益的模型 99

5.2.1 模型基本假设 100

5.2.2 考虑控制权收益的融资模型 101

5.3 招商银行发行可转债的案例研究 105

5.3.1 案例介绍 105

5.3.2 案例分析 107

5.3.3 简要总结 111

6.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Ⅲ):基于财务效应的分析 112

6.1 从稀释与税盾效应分析可转债融资动机 112

6.1.1 不同融资方式的稀释与税盾效应实证分析——以首钢为例 112

6.1.2 结论 117

6.2 从融资成本分析可转债融资动机 117

6.2.1 再融资成本计量模型的构建 117

6.2.2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成本的实际测算 120

6.2.3 结论 123

7.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的其他解释 124

7.1 从制度约束看可转债融资动机 124

7.1.1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变迁 124

7.1.2 三种再融资方式制度约束比较 126

7.2 从融资契约设计看可转债融资动机 134

7.3 从股票市场环境看可转债融资动机 138

8.结论 140

8.1 研究结论 140

8.2 构建可转债融资的良好发展环境 143

8.2.1 正确定位可转债融资方式 143

8.2.2 改善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 144

8.2.3 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144

8.2.4 积极推动可转债中介服务 145

8.3 改善可转债融资的监管方式 145

8.4 提高投融资主体对可转债的认识 147

8.4.1 改变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误区” 147

8.4.2 培育和发展可转债的机构投资者 147

参考文献 149

附录1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成本 163

附录2 我国上市公司已发行可转债契约条款 167

附录3 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182

附录4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 188

附录5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 196

附录6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199

后记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