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小学社会教育学的意义 2
一、小学社会教育学是当代世界各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2
二、小学社会教育学对小学社会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
一、小学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5
二、小学社会教育学的任务 6
第三节 小学社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8
一、小学社会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8
二、小学社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9
第一章 小学社会教育目的 13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小学社会的关系 13
一、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13
二、小学社会在实现小学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位置 18
第二节 确定小学社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
二、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有关理论 23
三、儿童心理学的理论 24
第三节 小学社会教育目的 26
一、教育方针对课程目的的影响 26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社会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 30
三、小学社会教育目的的内容 33
第二章 小学社会与小学生社会心理发展水平 34
第一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 34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34
二、小学生社会心理发展水平 38
第二节 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策略 42
一、小学社会教学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 42
二、小学社会教学要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心理发展 46
第三章 小学社会课程设置与内容 50
第一节 小学社会课程设置及其发展 50
一、设置小学社会课程的原因 50
二、小学社会课程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51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学大纲和教材 55
一、小学社会教学大纲 55
二、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 62
三、小学社会教材内容体系和编写原则 68
第四章 小学社会教学过程 73
第一节 小学社会教学过程的特征 73
一、教学过程理论概述 73
二、小学社会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 74
三、小学社会教学过程的模式 78
四、小学社会教学过程与学生认识过程 80
五、小学社会教学过程与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 86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88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88
二、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89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 89
四、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统一 92
第五章 小学社会教学组织形式 96
第一节 小学社会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96
一、小组教学 96
二、课堂教学 99
三、参观和访问 103
四、社会调查 106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学的主要环节 108
一、备课 108
二、上课 112
三、辅导 114
四、其它环节 117
第六章 小学社会教学原则和方法 123
第一节 小学社会教学的基本原则 123
一、教学原则概述 123
二、小学社会教学基本原则 123
第二节 小学社会主要教学方法 131
一、小学社会教学方法概述 131
二、小学社会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132
第七章 小学社会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 140
第一节 小学社会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0
一、小学社会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140
二、小学社会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 143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学与班队活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关系 146
一、小学社会教学与班队活动的关系 146
二、小学社会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关系 149
第三节 小学社会教学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 152
一、小学社会教学与家庭教育相配合 152
二、小学社会教学与社会教育相沟通 155
第八章 小学社会教学评价 161
第一节 小学社会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161
一、小学社会教学评价 161
二、小学社会教学评价的功能 163
三、小学社会教学评价的原则 164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学过程评价 166
一、小学社会教学过程评价的意义 166
二、小学社会教学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168
三、小学社会教学过程评价的方法 169
第三节 小学社会教学效果评价 171
一、小学社会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171
二、小学社会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172
三、小学社会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173
第四节 小学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75
一、小学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意义 175
二、小学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176
三、小学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 177
第九章 小学社会教师 180
第一节 小学社会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80
一、小学社会教师的重要地位 180
二、小学社会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182
第二节 小学社会教师的素质 184
一、思想政治素质 184
二、职业道德素质 184
三、文化科学素质 186
四、专业技能素质 187
第三节 小学社会教师的进修提高 189
一、小学社会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189
二、小学社会教师进修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