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上卷 甘蔗地下害虫 2
第一章 甘蔗地下害虫种群发生动态 2
第一节 国外甘蔗地下害虫为害情况 2
第二节 我国甘蔗地下害虫发生与为害情况 2
第三节 甘蔗地下害虫种群发展趋势 3
第四节 引起甘蔗地下害虫暴发为害的因素 4
第二章 金龟甲 7
第一节 国外甘蔗金龟甲的种类及分布 7
第二节 我国甘蔗金龟甲种类及分布特点 9
第三节 影响甘蔗金龟甲分布的因素 9
第四节 甘蔗金龟甲活动规律及为害虫态 10
第五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0
一、黑色蔗龟 10
二、齿缘鳃金龟 23
三、二点褐鳃金龟 31
四、大头霉鳃金龟 33
五、红脚丽金龟 36
六、戴云鳃金龟 39
七、卵圆鳃金龟 41
八、甘蔗青绿金龟 43
九、暗黑鳃金龟 44
十、四川大黑鳃金龟 47
十一、宽齿爪鳃金龟 49
十二、小黄鳃金龟 50
十三、铜绿丽金龟 52
十四、深绿丽金龟 54
十五、中喙丽金龟 56
十六、椰蛀犀金龟 57
十七、橡胶木犀金龟 58
十八、筛阿鳃金龟 59
十九、栗等鳃金龟 61
二十、华南大黑鳃金龟 62
二十一、华脊鳃金龟 64
二十二、变棕丽金龟 65
第六节 预测预报方法 65
一、虫情调查 65
二、预测预报 70
第七节 综合防治方法 71
一、农业防治 71
二、物理防治 72
三、生物防治 72
四、化学防治 73
第三章 金针虫 75
第一节 主要种类 75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76
一、褐纹金针虫 76
二、蔗叩头甲 78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79
一、农业防治 79
二、物理防治 80
三、化学防治 80
第四章 蝼蛄 82
第一节 主要种类 82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82
一、东方蝼蛄 82
二、台湾蝼蛄 84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85
一、农业防治 85
二、物理防治 85
三、化学防治 85
第五章 根天牛 87
第一节 主要种类 87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87
一、蔗根锯天牛 87
二、长牙土天牛 89
三、曲牙锯天牛 91
第三节 蔗根天牛为害现状 92
第四节 引起蔗根天牛暴发为害的原因 92
第五节 综合防治方法 93
一、农业防治 93
二、物理防治 94
三、生物防治 94
四、化学防治 94
第六章 根象甲 96
第一节 主要种类 96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96
一、甘蔗根象甲 96
二、细平象甲 97
三、斑点象甲 100
四、赭色鸟喙象甲 103
五、竹直锥大象甲 106
六、蔗根象甲 108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08
一、农业防治 108
二、化学防治 109
三、生物防治 109
第七章 白蚁 110
第一节 主要种类 110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11
一、黑翅土白蚁 111
二、家白蚁 113
三、黄翅大白蚁 115
四、海南土白蚁 118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19
一、白蚁预防 119
二、灯光诱杀 119
三、播种后灭治 120
第八章 蟋蟀与油葫芦 121
第一节 主要种类 121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121
一、大蟋蟀 121
二、双斑蟋蟀 123
三、油葫芦 124
四、黑脸油葫芦 126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27
一、农业防治 127
二、化学防治 127
第九章 刺根蚜 128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 12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28
一、形态特征 128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29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29
一、农业防治 129
二、化学防治 129
第十章 二纹土潜 130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 130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30
一、形态特征 130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31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32
一、农业防治 132
二、化学防治 132
第十一章 根土蝽 133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 133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33
一、形态特征 133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34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35
一、农业防治 135
二、化学防治 135
第十二章 甘蔗草蝉 136
第一节 种类与分布 136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36
一、形态特征 136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36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37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38
一、农业防治 138
二、生物防治 138
附表一 139
中卷 甜菜地下害虫 146
第十三章 甜菜地下害虫种群发生动态 146
第一节 甜菜地下害虫种类与为害特点 146
第二节 甜菜地下害虫发生趋势 146
第十四章 金龟甲 148
第一节 主要种类 14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48
一、黑绒鳃金龟 148
二、华北大黑鳃金龟 151
三、东北大黑鳃金龟 152
四、苹毛丽金龟 155
五、阔胸犀金龟 158
六、黄褐丽金龟 160
七、大粟鳃金龟 162
八、棕色鳃金龟 167
九、小云鳃金龟 170
十、四纹丽金龟 174
十一、黑皱鳃金龟 178
十二、马铃薯鳃金龟 181
第三节 预测预报方法 184
一、中长期预报 185
二、发生趋势预测 185
三、成虫防治适期预测 185
四、幼虫防治适期预测 185
第四节 综合防治方法 186
一、农业防治 186
二、物理防治 186
三、生物防治 186
四、化学防治 187
第十五章 金针虫 188
第一节 主要种类 18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188
一、细胸金针虫 188
二、沟金针虫 191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193
一、农业防治 193
二、物理防治 193
三、化学防治 193
第十六章 地老虎 195
第一节 种类、寄主与分布 195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195
一、小地老虎 195
二、黄地老虎 199
三、白边地老虎 201
四、三叉地老虎 203
五、警纹地老虎 205
第三节 预测预报方法 206
第四节 综合防治方法 211
一、农业防治 211
二、生物防治 211
三、物理防治 211
四、化学防治 212
第十七章 蝼蛄(华北蝼蛄) 213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 213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213
一、形态特征 213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214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15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215
一、农业防治 215
二、物理防治 215
三、生物防治 215
四、化学防治 216
第十八章 拟地甲 217
第一节 种类、寄主与分布 217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217
一、沙潜 217
二、蒙古沙潜 220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221
一、农业防治 221
二、物理防治 222
三、生物防治 222
四、化学防治 222
第十九章 甜菜象甲 223
第一节 种类、寄主与分布 223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223
一、甜菜象甲 223
二、蒙古土象甲 225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226
一、农业防治 226
二、化学防治 227
第二十章 甜菜斑蝇 228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 22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228
一、形态特征 228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229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 230
一、农业防治 230
二、化学防治 230
附表二 231
下卷 地下害虫防治新技术 236
第二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地下害虫防治 236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作用 236
一、昆虫分类学是地下害虫防治的基础 236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237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新农药开发中的作用 239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240
一、提高微生物的杀虫效率 240
二、转基因抗虫作物 241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 242
第二十二章 现代分析技术与地下害虫防治 243
第一节 现代分析技术在高效、超高效农药开发中的作用 243
第二节 现代分析技术与相关应用领域 244
一、色谱法 244
二、波谱法 245
三、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 246
四、触角电位法(electro antennography,EAG) 246
五、气相色谱(GC)—触角电位仪(EAG)联用 246
第二十三章 综合防治理论发展与地下害虫防治 247
第一节 综合防治理论与生态控制 247
一、害虫防治的历史回顾 247
二、传统的单一防治 248
三、综合防治(IPM)理论体系 248
四、生态控制理论(EPM和EBPM) 249
第二节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251
一、地下害虫生态体系 251
二、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策略与原则 254
第二十四章 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56
第一节 化学防治 256
一、历史回顾 256
二、我国地下害虫化学防治的四个阶段 257
三、害虫抗药性与防治策略 260
四、化学防治的前景 263
第二节 天敌资源利用与生物防治 267
一、生物防治的意义 267
二、天敌资源及分布 268
三、天敌的基本特性 268
四、病原细菌及其应用 269
五、病原真菌及其应用 273
六、病原原生动物及其应用 280
七、病原病毒及其应用 280
八、病原线虫及其应用 282
九、天敌昆虫及其应用 290
十、生物防治的优点与不足 294
十一、地下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景 295
第三节 信息化学物质与化学生态控制技术 296
一、金龟甲性信息素化学物质 297
二、聚集信息素 303
三、植物源引诱剂 303
四、天牛的化学生态控制 306
第四节 物理防治 307
一、辐射法 307
二、不育剂法 307
三、声控法 307
四、微波法 308
五、激光法 308
六、遥感技术 309
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