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修订说明(2011年) 1
第五版修订说明(2001年)摘录 1
第四版前言(1998年)摘录 1
第一版前言(1983年)摘录 1
第一编 绪论:国际组织的法理学分析第一章 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基本性质 3
第一节 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概念剖析 3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职能性原则” 8
第三节 国际组织法的渊源与体系 10
第四节 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交互影响 14
第二章 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17
第一节 从民间交往到政府间会议 18
第二节 “欧洲协作”的影响 20
第三节 从国际行政联盟到联合国成立 21
第四节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 23
第三章 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一般形态 26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类型 26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形态 28
一、基本文件 28
二、成员资格 29
三、组织机构与职能范围 31
四、活动程序 33
五、财政问题 36
第四章 国际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37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作用 37
一、政治协调方面的作用 37
二、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38
三、国际法律秩序方面的作用 38
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组织 42
第二编 全球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一)——国际联盟第五章 国际联盟的结构和历史意义 47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国际联盟的创立 47
第二节 《国际联盟盟约》简析 48
第三节 国际联盟的成员国 50
第四节 国际联盟的组织结构 50
一、大会 51
二、行政院 51
三、秘书处 52
四、国际常设法院 53
五、辅助机构 53
第五节 国际联盟的历史意义 53
第三编 全球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二)——联合国第六章 联合国成立的背景 59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 59
第二节 敦巴顿橡树园建议案 61
第三节 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议 62
第四节 《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比较 64
第五节 《联合国宪章》的解释与修改问题 66
一、宪章的解释 66
二、宪章的修改程序 68
第七章 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联合国的宗旨 72
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72
二、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72
三、促进国际合作 73
四、协调各国行动 73
第三节 联合国的原则 74
一、会员国主权平等 74
二、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74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75
四、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 75
五、集体协助 77
六、确使非会员国遵行宪章原则 77
七、不干涉内政 78
第八章 联合国的会员国 80
第一节 联合国会员资格的取得 80
一、创始会员国 80
二、纳入会员国 81
第二节 联合国会员资格的丧失 86
一、会员国的开除 86
二、会员国权利的中止 87
三、会员国的退出 88
第三节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和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性 89
一、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89
二、联合国的普遍性 90
第九章 联合国的组织结构 93
第一节 概述 93
第二节 大会 94
第三节 安全理事会 97
一、安理会的组成 97
二、非常任理事国的竞选 99
第四节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与托管理事会 100
一、经社理事会 100
二、托管理事会 102
第五节 国际法院 103
第六节 秘书处 106
一、秘书处的组成及其纯国际性质 106
二、秘书长的推荐与委派 108
第七节 联合国的法律地位 110
一、联合国的法律人格问题 110
二、联合国的特权与豁免制度 114
第十章 联合国的职权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第二节 大会与安理会的职权划分 118
一、职权上的专属与平行关系 118
二、大会职权的演变 122
第三节 经社理事会与托管理事会的职权 125
一、经社理事会 125
二、托管理事会 127
第四节 国际法院的职权 127
一、一般原则 127
二、诉讼管辖 128
三、咨询管辖 131
四、法律适用 132
第五节 秘书处的职权 133
第六节 联合国的经费问题 135
第十一章 联合国的活动程序 138
第一节 大会的活动程序 138
一、会议制度与表决程序 138
二、议事过程 141
第二节 安理会的活动程序 144
一、会议制度与表决程序 144
二、否决权的概念 146
三、关于否决权的争论 147
四、《四国声明》关于否决权的解释 148
五、双重否决权问题 150
六、对否决权的限制 150
七、否决权的基础与行使情况 151
第三节 其他机关的活动程序 153
一、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 154
二、国际法院 154
第十二章 联合国与国际社会 156
第一节 非殖民化 156
一、委任统治与国际托管制度 156
二、联合国关于非殖民化的宣言 161
第二节 新国际经济秩序 165
一、联合国的经济及社会活动 165
二、走向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170
第三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强制行动 177
一、概述 177
二、大会与安理会在和平解决争端中的作用 178
三、联合国的强制行动 180
第四节 集体安全制度 181
一、概述 181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发展 183
三、《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及其实践 185
四、安全与裁军 191
五、若干规律性的认识 198
第五节 维持和平部队 199
一、概述 199
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建立 203
三、维持和平部队的经费问题 207
第六节 国际法编纂 210
一、概述 210
二、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能 211
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编纂工作 215
第十三章 联合国半世纪综述 220
第一节 联合国的理念 220
一、概述 220
二、最高理想 221
第二节 联合国的成就 222
一、和平与发展 222
二、国际法律秩序 225
第三节 联合国的困境与前景 226
一、概述 226
二、维和行动 226
三、南北关系 228
四、财政危机 229
五、改革问题 230
第四编 区域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第十四章 区域组织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237
第一节 区域组织的性质 237
第二节 区域组织的法律地位 240
第十五章 各洲区域组织综述 243
第一节 美洲的区域组织 243
第二节 亚洲与太平洋的区域组织 247
第三节 非洲的区域组织 256
第四节 欧洲的区域组织 263
第五编 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第十六章 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兴起与现代专门机构 281
第一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兴起 281
第二节 现代国际组织体系中的专门机构 282
一、国联关于国际事务机构的规定 282
二、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283
第十七章 专门机构的法律地位与基本体制 287
第一节 专门机构的法律地位 287
第二节 专门机构的基本体制 289
一、机构组织法 289
二、三级结构 291
三、成员制度 292
四、表决制度 294
第十八章 专门机构的分类与职能 296
第一节 海陆空通讯运输方面的组织 296
一、国际电信联盟 296
二、万国邮政联盟 299
三、国际海事组织 302
四、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304
第二节 文化科教卫生方面的组织 307
一、世界卫生组织 307
二、世界气象组织 310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12
四、国际原子能机构 314
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316
第三节 金融贸易方面的组织 319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19
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24
三、国际开发协会 327
四、国际金融公司 328
五、世界贸易组织 329
第四节 工农业方面的组织 336
一、国际劳工组织 336
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339
三、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340
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342
第六编 尾论:人类的组织化趋势 347
第十九章 国际社会组织化对国际法律制度的发展 347
第一节 组织化现象与“结构平衡论” 347
第二节 现代国际法的新动向 350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准造法功能 353
第四节 理性的选择 355
附录 358
(一)部分参考书目 358
(二)部分国际组织名称(英汉对照) 363
(三)部分国际组织机构网址 373
(四)总索引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