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 27
第一章 位置 沿革 区划 27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27
第二节 沿革 27
第三节 区划 28
第二章 乡镇 31
第一节 范家屯镇 31
第二节 杨大城子镇 31
第三节 怀德镇 32
第四节 响水镇 33
第五节 刘房子镇 34
第六节 黑林子镇 34
第七节 大岭镇 35
第八节 双城堡镇 36
第九节 桑树台镇 36
第十节 秦家屯镇 37
第十一节 二十家子满族镇 37
第十二节 陶家屯镇 38
第十三节 玻璃城子镇 39
第十四节 朝阳坡镇 39
第十五节 八屋镇 40
第十六节 南崴子镇 41
第十七节 大榆树镇 41
第十八节 十屋镇 42
第十九节 毛城子镇 43
第二十节 双龙镇 43
第二十一节 龙山满族乡 44
第二十二节 环岭乡 44
第二十三节 永发乡 45
第二十四节 柳杨乡 45
第二十五节 双榆树乡 46
第二十六节 和气乡 47
第二十七节 育林乡 47
第二十八节 莲花山乡 48
第三章 街道 48
第一节 苇子沟街道 48
第二节 河南街道 49
第三节 河北街道 50
第四节 东三街道 51
第五节 岭东街道 52
第六节 铁北街道 53
第七节 岭西街道 54
第八节 刘房子煤矿街道 55
第二篇 自然环境 57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层 57
第二节 岩浆岩 59
第三节 地质构造 59
第二章 地貌 60
第一节 地形特点及地貌分区 60
第二节 山丘 61
第三章 水文 61
第一节 地表水 61
第二节 地下水 62
第三节 水质 62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62
第一节 气候 62
第二节 物候 65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66
第一节 土壤 66
第二节 植被 67
第六章 自然资源 6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8
第二节 水资源 68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68
第四节 矿产资源 69
第七章 自然灾害 71
第一节 水灾 71
第二节 旱灾 72
第三节 风雹 73
第四节 低温冷害 73
第五节 虫害 74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75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变动 7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75
第二节 人口变动 76
第二章 人口分布与密度 78
第一节 人口分布 78
第二节 人口密度 7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81
第一节 年龄构成 81
第二节 性别构成 83
第三节 婚姻家庭构成 84
第四节 文化构成 86
第五节 职业构成 86
第六节 人口寿命构成 87
第七节 城乡人口构成 88
第四章 人口控制 88
第一节 机构 88
第二节 计划生育 89
第三节 优生优育 91
第五章 民族 92
第一节 民族构成及来源 92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93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公主岭市地方组织 95
第一章 机构 95
第一节 地级市委组成人员 95
第二节 县级市委组成人员 95
第三节 县级市委工作部门 97
第二章 代表大会 9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公主岭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9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公主岭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9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公主岭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9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公主岭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99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公主岭市第十次代表大会 99
第三章 市委重大决策纪略 99
第四章 组织建设 101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 101
第二节 干部队伍建设 102
第三节 党员队伍建设 104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 107
第五节 整党 108
第五章 思想建设 108
第一节 理论教育 108
第二节 社会宣传 110
第三节 新闻宣传 111
第四节 文化工作 112
第六章 精神文明创建 112
第一节 机构 112
第二节 创建活动 113
第三节 主要成果 113
第七章 纪律检查 114
第一节 机构 114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114
第三节 党风党纪教育 115
第四节 违纪案件查处 115
第五节 信访举报工作 116
第八章 统一战线 116
第一节 理论宣传 116
第二节 政治协商 117
第三节 举荐党外人士 117
第四节 对台事务 117
第九章 政法工作 118
第一节 机构 118
第二节 综合治理 118
第三节 严打斗争与专项整治 119
第十章 老干部工作 120
第一节 老干部状况 120
第二节 老干部待遇 121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 121
第十一章 党校教育 121
第一节 机构 121
第二节 培训工作 121
第三节 函授教育 122
第五篇 人民代表大会 123
第一章 市人大常委会 123
第一节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 123
第二节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6
第二章 人大代表 127
第一节 公主岭市人大代表 127
第二节 四平市人大代表 127
第三节 吉林省人大代表 127
第四节 全国人大代表 128
第三章 代表大会 128
第一节 公主岭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128
第二节 公主岭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28
第三节 公主岭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129
第四节 公主岭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130
第五节 公主岭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131
第六节 公主岭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133
第四章 主要工作 133
第一节 代表联系制度 133
第二节 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134
第三节 决定重大事项 135
第四节 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 135
第五节 人事任免 136
第五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36
第一节 机构 136
第二节 乡镇人大主要工作 136
第六篇 人民政府 139
第一章 公主岭市人民政府 139
第一节 政府组成人员 139
第二节 政府职能部门 142
第二章 重大施政纪略 143
第一节 实施改革开放 143
第二节 发展国民经济 144
第三节 加快城市建设 145
第四节 实行科教兴市 145
第五节 坚持依法治市 146
第三章 依法行政 146
第一节 政务公开 146
第二节 行政督查 147
第三节 法制工作 147
第四章 信访工作 148
第五章 接待 外事 侨务 149
第一节 接待 149
第二节 外事 150
第三节 侨务 151
第六章 行政监察 151
第一节 机构 151
第二节 案件查处 151
第三节 执法监察 152
第四节 行风建设 153
第七章 基层政权及村民自治组织 153
第一节 乡镇政府 153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154
第七篇 人民政协 155
第一章 公主岭市政协组成 155
第一节 人员构成 155
第二节 机构 157
第三节 自身建设 158
第二章 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158
第一节 完善对口协商制度 158
第二节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159
第三节 完善提案办理制度 159
第三章 委员会议 161
第一节 政协公主岭市第六届委员会 161
第二节 政协公主岭市第七届委员会 162
第三节 政协公主岭市第八届委员会 162
第四节 政协公主岭市第九届委员会 162
第五节 政协公主岭市第十届委员会 163
第六节 政协公主岭市第十一届委员会 164
第四章 重要常委会议 164
第一节 六届常委会议 164
第二节 七届常委会议 164
第三节 八届常委会议 165
第四节 九届常委会议 165
第五节 十届常委会议 166
第六节 十一届常委会议 167
第五章 主要工作与活动 168
第一节 参政议政 168
第二节 民主监督 168
第三节 文史工作 169
第四节 社会服务 169
第五节 联络联谊 171
第八篇 民主党派 工商联 17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主岭市委员会 17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73
第二节 党员 174
第三节 党员大会 175
第四节 主要活动 176
第二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公主岭市委员会 178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78
第二节 会员 1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79
第三章 工商联 商会 180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80
第二节 会员 18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80
第九篇 群众团体 社会团体 183
第一章 群众团体 183
第一节 公主岭市总工会 183
第二节 共青团公主岭市委员会 185
第三节 公主岭市妇女联合会 190
第二章 社会团体 192
第一节 公主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2
第二节 公主岭市科学技术协会 193
第三节 公主岭市残疾人联合会 195
第四节 公主岭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 197
第五节 公主岭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198
第六节 公主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99
第十篇 公安司法 201
第一章 公安 201
第一节 机构 201
第二节 治安管理 202
第三节 刑事侦查 204
第四节 看守所 207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07
第六节 消防 209
第二章 检察 210
第一节 机构 21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1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1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1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1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13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214
第三章 审判 214
第一节 机构 214
第二节 刑事与未成年人案件审判 21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17
第四节 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案件审判 21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219
第六节 审判监督 220
第七节 审判方式改革 220
第八节 执行 221
第九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 22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22
第一节 机构 222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222
第三节 律师事务 223
第四节 法律公证 224
第五节 民事调解 225
第六节 安置帮教 225
第十一篇 民政 227
第一章 机构 227
第二章 拥军 优抚 228
第一节 拥军 228
第二节 优抚 229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232
第一节 退伍士兵安置 232
第二节 转业干部安置 233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234
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 235
第一节 婚姻登记 235
第二节 殡葬管理 236
第三节 地名 区划管理 236
第四节 社团管理 237
第五节 收容遣送 救助管理 238
第五章 救灾 救济 238
第一节 灾害救济 238
第二节 农村救济 239
第三节 城市救济 239
第六章 社会福利事业 240
第一节 老年人福利事业 240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及社会福利生产 241
第三节 社会福利募捐 241
第十二篇 人事 劳动 243
第一章 人事 243
第一节 机构 243
第二节 干部队伍 244
第三节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 245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 246
第五节 干部管理 247
第六节 干部工资福利 249
第七节 干部离退休 250
第八节 机构编制管理 251
第二章 劳动 252
第一节 机构 252
第二节 劳动体制改革 252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54
第四节 安全生产 劳动保护 256
第五节 劳动仲裁与信访 257
第六节 劳动工资与福利 258
第十三篇 军事 261
第一章 人民武装部 261
第一节 机构 261
第二节 兵役工作 263
第三节 民兵工作 263
第二章 预备役 265
第一节 机构 265
第二节 军事训练 266
第三章 驻军与武警部队 266
第一节 驻军 266
第二节 武警部队 267
第四章 人民防空 267
第一节 机构 267
第二节 人防工程 267
第三节 组织指挥 270
第十四篇 农业 273
第一章 机构 273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4
第一节 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 274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274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 275
第三章 农村经济管理 276
第一节 财务管理 276
第二节 财务审计 276
第三节 农民负担管理 277
第四节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277
第五节 农民合作基金会 278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 27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7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80
第五章 农技农艺 农田改造 281
第一节 栽培技术 281
第二节 种子 283
第三节 肥料 285
第四节 植物保护 286
第五节 激素应用 288
第六节 改造中低产田 288
第六章 多种经营 289
第一节 蔬菜 289
第二节 果树 290
第三节 绿色无公害食品 291
第十五篇 林业 293
第一章 机构 293
第二章 体制改革 294
第一节 国营林场体制改革 294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294
第三节 林权制度改革 295
第三章 林业资源 295
第一节 林地面积 295
第二节 林地种类 297
第三节 树木种类 297
第四节 林木蓄积 298
第五节 资源管理 298
第四章 造林绿化 299
第一节 植树造林 299
第二节 绿化美化 300
第三节 科教兴林 301
第五章 采伐利用 302
第一节 林木采伐 302
第二节 木材生产 302
第三节 综合利用 303
第六章 森林保护 304
第一节 森林防火 304
第二节 害虫普查 304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05
第十六篇 畜牧 309
第一章 机构 309
第二章 畜牧业条件 310
第一节 畜禽饲料 310
第二节 牧草资源 311
第三章 畜禽种类 311
第一节 畜类 311
第二节 家禽 314
第四章 畜禽饲养 315
第一节 经营体制 315
第二节 畜禽生产 317
第五章 畜禽繁育改良 322
第一节 家畜繁育改良 322
第二节 家禽繁育改良 323
第六章 畜禽疫病防治 324
第一节 畜禽疫病 324
第二节 疫病防治 325
第七章 屠宰与加工 326
第一节 屠宰 326
第二节 加工 326
第三节 畜禽产品销售 327
第十七篇 水利 水产 329
第一章 机构 329
第二章 体制改革与管理 330
第一节 体制改革 330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330
第三节 工程管理 330
第四节 综合管理 331
第五节 水利投资 331
第三章 水利设施 332
第一节 防洪及蓄水工程 332
第二节 除涝工程 335
第三节 灌溉工程 337
第四节 治河工程 338
第五节 饮水工程 339
第四章 防汛抗旱 340
第一节 防汛 340
第二节 抗旱 342
第五章 水土保持 342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42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343
第六章 水产 343
第一节 渔业资源 343
第二节 渔业生产及科技推广 344
第三节 捕捞及管理 345
第十八篇 农机 347
第一章 机构 347
第二章 农机管理 348
第一节 体制改革 348
第二节 技术培训 349
第三节 安全监理 349
第三章 农机具 350
第一节 农机具发展 350
第二节 农机具研究 353
第三节 科研成果转化 354
第四节 新技术推广 356
第十九篇 工业 359
第一章 机构 359
第一节 公主岭市经济工作办公室 359
第二节 公主岭市汽车工业办公室 360
第三节 公主岭市轻化纺织工业办公室 360
第四节 公主岭市二轻工业办公室 360
第五节 公主岭市第三工业办公室 360
第二章 体制改革 361
第一节 国企改革 361
第二节 集体企业改革 362
第三章 经济成份 362
第一节 全民企业 362
第二节 集体企业 363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 363
第四节 港澳台投资企业 363
第五节 外商投资企业 364
第四章 行业门类 364
第一节 机械工业 364
第二节 煤炭工业 364
第三节 化学医药工业 365
第四节 建材工业 365
第五节 木材加工及木器制造业 366
第六节 食品工业 366
第七节 纺织工业 367
第八节 皮革 服装工业 367
第九节 造纸业 368
第十节 印刷 包装工业 368
第十一节 其它工业 369
第五章 企业管理 369
第一节 计划协调 369
第二节 生产管理 370
第三节 技术质量 370
第四节 技术改造 370
第五节 安全生产 371
第六节 经济效益 371
第六章 重点企业 名优产品 372
第一节 省地属企业 372
第二节 市属企业 373
第三节 名优产品 378
第二十篇 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 381
第一章 机构 381
第二章 体制改革 382
第一节 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 382
第二节 股份制改造 382
第三节 组建企业集团 383
第三章 经营形式 383
第一节 局属企业 383
第二节 乡(镇)办企业 383
第三节 村(街)办企业 384
第四节 联办企业 384
第五节 个体企业 384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85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管制度 385
第二节 转变经营方式 385
第三节 经济效益管理 385
第五章 重点企业 名优产品 386
第一节 重点企业 386
第二节 名优产品 388
第二十一篇 能源 391
第一章 电力 391
第一节 机构 391
第二节 供电 392
第三节 设施建设 392
第四节 用电管理 393
第二章 石油 394
第一节 机构 394
第二节 石油供应 395
第三章 天然气 397
第一节 机构 397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97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397
第四节 开采与供应 398
第四章 煤炭 399
第一节 机构 399
第二节 购销体制改革 399
第三节 煤炭开采 400
第二十二篇 交通 邮政 电信 401
第一章 公路 401
第一节 机构 401
第二节 线路 402
第三节 桥涵 403
第四节 公路建设 405
第五节 公路养护 405
第六节 公路运输 406
第二章 铁路 407
第一节 机构 407
第二节 车站 407
第三节 线路 408
第四节 运输 408
第三章 邮政 409
第一节 机构 409
第二节 邮路 409
第三节 业务 410
第四章 电信 413
第一节 机构 413
第二节 电报 414
第三节 固定电话 415
第四节 移动电话 417
第五节 无线寻呼 417
第六节 数据通信 417
第二十三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419
第一章 机构 419
第一节 公主岭市建设局 419
第二节 公主岭市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 420
第三节 公主岭市房产管理办公室 420
第四节 公主岭市环境保护局 420
第二章 城乡建设规划 420
第一节 城市规划 420
第二节 乡镇规划 421
第三章 城市建设 421
第一节 市政工程 421
第一节 园林绿化 424
第三节 公共交通 425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425
第五节 供热 供气 426
第六节 环境卫生管理 426
第七节 房屋开发 427
第八节 建筑设计与施工 427
第四章 乡村建设 429
第一节 乡镇建设 429
第二节 村屯建设 431
第五章 房产管理 432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432
第二节 产权管理 432
第三节 交易管理 433
第四节 房屋拆迁管理 433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33
第一节 污染 433
第二节 环境监测 435
第三节 环境治理 436
第二十四篇 商贸 439
第一章 机构 439
第一节 公主岭市商业工作办公室 439
第二节 公主岭市供销合作联合社 439
第三节 公主岭市物资工作办公室 440
第四节 公主岭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440
第二章 体制改革 440
第一节 国有商业改革 440
第二节 供销商业改革 441
第三节 计划物资体制改革 442
第四节 外经贸体制改革 442
第三章 商品流通 443
第一节 商品流通渠道 443
第二节 社会商品零售额 443
第四章 商贸经营 444
第一节 物资 444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446
第三节 日用品 447
第四节 副食品 447
第五章 服务业 449
第一节 饮食业 449
第二节 旅店业 450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 450
第六章 集市贸易 451
第一节 市区农贸市场 451
第二节 乡镇集市 451
第三节 集市贸易成交额 452
第七章 对外贸易 452
第一节 出口产品 452
第二节 商品出口基地建设 452
第三节 外贸出口经营 453
第二十五篇 粮油购销 455
第一章 机构 改革 455
第一节 机构 455
第二节 流通体制改革 456
第二章 粮食收购 456
第三章 粮油销售 458
第一节 粮油供应 458
第二节 农村返销 459
第四章 粮油贸易 459
第一节 贸易管理 459
第二节 粮食销售 460
第五章 粮食储运 460
第一节 仓储保管 460
第二节 粮食检验 462
第三节 粮食储备 463
第四节 粮食调运 463
第六章 盐业 4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4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64
第二十六篇 财政 税务 465
第一章 财政 465
第一节 机构 465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66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66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68
第五节 财政管理 472
第二章 税务 474
第一节 机构 474
第二节 税制改革 475
第三节 税种 475
第四节 征收 476
第五节 税收管理 479
第二十七篇 金融 保险 481
第一章 金融 481
第一节 机构 481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83
第三节 货币 484
第四节 储蓄 486
第五节 信贷 487
第六节 有价证券 490
第七节 结算 490
第二章 保险 491
第一节 机构 491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92
第三节 财产保险 492
第四节 人寿保险 493
第二十八篇 经济综合管理 495
第一章 计划 495
第一节 机构 495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96
第三节 中长期计划实施 496
第四节 计划管理 499
第二章 统计 500
第一节 机构 500
第二节 统计监督 500
第三节 统计调查 500
第四节 抽样调查 501
第五节 统计分析成果 502
第三章 物价 502
第一节 机构 502
第二节 物价改革 502
第三节 标准物价 503
第四节 价格评估 504
第五节 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 504
第六节 交换比值 504
第七节 监督检查 50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506
第一节 机构 506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506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50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09
第五节 集市管理 510
第六节 个体经济管理 510
第七节 查处经济违法案件 511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511
第一节 机构 511
第二节 计量工作 512
第三节 标准化工作 512
第四节 质量监督 513
第六章 审计 513
第一节 机构 513
第二节 审计监督 514
第三节 审计处罚 516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516
第一节 机构 516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517
第三节 土地保护和开发 517
第四节 土地综合试验区 519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 519
第六节 地籍管理 521
第七节 土地监察 523
第二十九篇 教育 525
第一章 机构 525
第二章 体制改革 526
第一节 三级办学两级管理 526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526
第三节 发展民办教育 527
第三章 学前教育 528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28
第二节 学前班 529
第四章 小学教育 529
第一节 办学沿革 529
第二节 教学 529
第三节 德育 530
第四节 主要学校简介 531
第五章 中学教育 532
第一节 办学沿革 532
第二节 教学 533
第三节 德育 534
第四节 主要学校简介 535
第六章 职业专业教育 536
第一节 职业教育 536
第二节 专业教育 538
第七章 高等教育 539
第八章 特殊教育 民族教育 540
第一节 特殊教育 540
第二节 少数民族教育 540
第九章 成人教育 541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41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42
第十章 教师队伍 542
第一节 教师结构 542
第二节 教师培训 543
第三节 教师待遇 544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 545
第一节 经费 545
第二节 基本建设 545
第三节 教学设备 545
第十二章 勤工俭学 546
第十三章 教育督导 547
第一节 机构 547
第二节 督导工作 547
第三十篇 科技 549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549
第一节 机构 549
第二节 省、四平市驻岭科研单位 550
第三节 科技队伍 550
第二章 科技管理与体制改革 552
第一节 科技管理 552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52
第三章 科技 科普 553
第一节 新技术推广 553
第二节 科普活动 554
第四章 科研 555
第一节 经费 555
第二节 项目 555
第三节 成果 556
第四节 专利 559
第五章 气象预报 地震监测 水文观测 560
第一节 气象预报 560
第二节 地震监测 561
第三节 水文观测 562
第三十一篇 文化 体育 563
第一章 机构 563
第一节 公主岭市文化体育局 563
第二节 公主岭市广播电视管理局 564
第三节 公主岭日报社 564
第四节 公主岭市体育运动委员会 564
第二章 文化 564
第一节 体制改革 564
第二节 文艺创作 565
第三节 文化场所及活动 569
第四节 群众文化活动 572
第五节 民间艺术 573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575
第七节 历史文物管理 575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577
第一节 公主岭人民广播电台 577
第二节 公主岭电视台 578
第三节 公主岭有线电视台 579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 580
第四章 报纸 581
第一节 采访 581
第二节 编辑 581
第三节 发行 581
第五章 体育 582
第一节 队伍 582
第二节 体育科研 584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85
第四节 群众体育 586
第五节 体育竞赛 587
第六节 体育设施建设 589
第三十二篇 卫生 591
第一章 机构 591
第一节 公主岭市卫生局 591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 592
第三节 民营医院 592
第四节 其它医疗单位 592
第二章 体制改革 592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592
第二节 分配与后勤制度改革 593
第三章 医疗事业 593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93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94
第三节 医疗设备 596
第四节 医疗基础建设 596
第四章 防疫 596
第一节 机构 596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59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99
第四节 卫生监测 600
第五章 妇幼保健 602
第一节 公主岭市妇幼保健院 602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02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02
第六章 医政药政 604
第一节 医政管理 604
第二节 药政监督 604
第三节 药品检测 604
第七章 爱国卫生 605
第一节 机构 605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605
第三十三篇 档案 地方志 中共党史 607
第一章 档案 607
第一节 机构 607
第二节 立卷归档与立卷改革 608
第三节 档案接收 608
第四节 收藏保管 609
第五节 开发利用 610
第六节 档案馆(室)目标管理 611
第二章 地方志 613
第一节 机构 613
第二节 《怀德县志》 613
第三节 《公主岭人物志》 613
第四节 《公主岭市玉米志》 614
第五节 《公主岭年鉴》 614
第三章 中共党史 614
第一节 机构 614
第二节 中共党史与组织史资料征集和编研 615
第四章 理论研究 616
第三十四篇 社会 61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1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17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19
第二章 风俗习惯 620
第一节 生活习俗 620
第二节 节日习俗 622
第三节 社会新风 624
第三章 社会保障 627
第一节 机构 627
第二节 养老保险 627
第三节 医疗保险 629
第四节 失业保险 629
第四章 方言 谚语 629
第一节 方言 629
第二节 谚语 632
第三节 歇后语 632
第五章 宗教 633
第一节 佛教 633
第二节 道教 635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35
第四节 天主教 636
第五节 基督教 637
第三十五篇 人物 639
第一章 人物传记 639
第二章 人物传略 648
第三章 人物简介 649
第四章 人物名表 657
第一节 烈士 657
第二节 劳动模范 658
第三节 五一劳动奖章及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660
第四节 受国家部(委)和人事部表彰的先进个人 661
第五节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662
第六节 公主岭市籍在外部分副厅(师)级以上干部 668
专记 673
一 撤县设市(地级)纪略 673
二 公主岭市地名与建制考 675
三 招商引资纪略 676
四 开发区建设纪略 679
五 凤至小学命名和张学良题字纪略 681
附录 683
一 文献辑存 683
二 《怀德县志》补遗 792
三 《怀德县志》勘误 703
四 本志编纂始末 704
五 提供资料志稿单位及人员 706
索引 709
重要会议 709
体制改革 710
重要事件 711
人物 711
图表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