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综述 1
(一)国家主义视角下的研究 2
(二)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研究 4
(三)文化主义视角下的研究 6
(四)本质主义视角下的研究 12
(五)多元视角下的研究 12
二、研究意义 16
(一)概念与法概念 16
(二)断代史的价值 22
三、研究方法 25
(一)旅行理论 25
(二)历史语义学 27
四、本书结构 32
第一章 苏联法概念的历史流变 37
一、前维辛斯基的法概念 38
(一)库尔斯基的“法”观念——法律是革命信念、行动、意识 38
(二)斯图契卡的法理论:法律是社会关系 47
(三)莱斯涅尔的法理论:法律基于意识 53
(四)帕舒卡尼斯的法理论:法律基于交换关系 58
二、维辛斯基的法理论——规范、工具、意志 71
(一)维辛斯基法理论的社会背景 71
(二)维辛斯基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建构与确立 72
(三)维辛斯基的法概念与法观念——苏联正统法概念的确立 79
三、后维辛斯基时期的法理论:修正、完善、发展 83
(一)杰尼索夫等人:冲击与回归 83
(二)卡列娃,苏达里科夫:因循与微调 89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植入苏联法概念的必然性与途径 94
一、一个思想障碍的扫除 94
(一)《六法全书》的废除 94
(二)《华北人民政府训令》的出台 97
(三)《共同纲领》的宣告 98
(四)司法改革 98
二、苏联模式的选取与接受 100
(一)全面接受苏联模式的原因 100
(二)接受苏联模式的现实成果 107
二、全面学习苏联法理论 108
(一)整合并创建法学教育基地为学习苏联法理论奠定基础 108
(二)译介苏联法理论、法概念的文献资料 111
(三)聘请苏联专家任教讲学直接传授苏联法理论 118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对苏联法概念的诠释 120
一、法概念方法论 121
(一)马克思的法学方法论 122
(二)中苏法概念方法论的共通之处 124
二、法概念之本质元素 126
(一)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辨析 127
(二)法和法律辨析 131
(三)阶级之辨 135
(四)统治阶级意志辨析 139
三、法概念之特征元素 147
(一)法律创制方式辨析 148
(二)法律规则中“义务、权利”的辨析 151
(三)法的国家强制性辨析 155
四、法概念之经济元素 158
(一)中西古典“经济”简析 161
(二)现代意义“经济”及经济决定论的兴起 162
(三)现代意义经济观和经济决定论在中国的形成 163
(四)选择性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之教条化、绝对化 165
五、法概念之目的元素 171
六、法概念与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 175
(一)中国资料的论述简介 175
(二)对“封建”认识趋同的根源探析 177
(三)列宁“封建”论对马克思“封建”论的偏离 178
第四章 反思与评析 181
一、法概念的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 182
二、法概念的物误读问题 183
(一)误读的不可避免性 183
(二)误读产生的原因 184
三、概念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问题 193
(一)非亲属语言之间与亲属语言之间的影响 193
(二)可译性限度 194
四、概念的创造性解读 197
结语 201
参考文献 206
致谢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