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科查主编;王步标译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10310836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运动练习的生理学分类和一般评述 2

第一章 身体练习的生理学分类 2

Ⅰ.1身体练习的一般生理学分类 2

Ⅰ.1.1局部、区域性和综合性练习 2

Ⅰ.1.2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 2

Ⅰ.1.3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练习 3

Ⅰ.1.4身体练习的能量特征 6

Ⅰ.2运动练习的生理学分类 11

Ⅰ.2.1周期性练习的分类 15

Ⅰ.2.2非周期性练习的分类 25

第二章 运动时人体生理状态的变化 29

Ⅱ.1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 29

Ⅱ.1.1赛前状态 29

Ⅱ.1.2准备活动 31

Ⅱ.2进入工作状态、“极点”、“第二次呼吸” 34

Ⅱ.2.1进入工作状态 34

Ⅱ.2.2“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37

Ⅱ.3稳定状态 38

Ⅱ.4疲劳 43

Ⅱ.4.1疲劳的部位与机制 43

Ⅱ.4.2完成不同练习时的疲劳 50

Ⅱ.5恢复 53

Ⅱ.5.1停止工作后功能的恢复 53

Ⅱ.5.2氧债和机体能量储备的恢复 54

Ⅱ.5.3积极性休息 60

第二篇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61

第三章 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力量(功率)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61

Ⅲ.1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61

Ⅲ.2.1肌肉的最大静力力量和最大随意静力力量 62

Ⅲ.2.2肌肉的随意力量和肌肉耐力的关系 66

Ⅲ.1.3肌肉的功能性肥大 68

Ⅲ.2速度—力量素质(功率)的生理学基础 71

Ⅲ.2.1功率的力量成分(动力性力量) 72

Ⅲ.2.2功率的速度成分 75

Ⅲ.2.3速度—力量练习的能量的评定 78

第四章 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82

Ⅳ.1概念的确定 82

Ⅳ.2机体的有氧能力和耐力 83

Ⅳ.3氧运输系统和耐力 86

Ⅳ.3.1外呼吸系统 86

Ⅳ.3.2血液系统 91

Ⅳ.3.3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 102

Ⅳ.4肌肉装置和耐力 117

第五章 动作技能形成和运动技术教学的生理学基础 127

Ⅴ.1条件反射机制是动作能形成生理学基础 127

Ⅴ.2传入神经在形成和保持动作技能中的作用(反馈联系) 135

Ⅴ.3运动记忆 139

Ⅴ.4动作自动化 141

Ⅴ.5运动技术和完成练习的能量节省化 142

Ⅴ.6运动技术教学原则的生理学依据 143

第三篇 外界特殊条件下的运动能力 147

第六章 气温与湿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147

Ⅵ.1高温高湿时散热的物理机制 147

Ⅵ.2高温高湿时加强散热的生理机制 148

Ⅵ.2.1皮肤温度与皮肤血流量 148

Ⅵ.2.2汗液生成与汗液分泌 149

Ⅵ.2.3水盐平衡 150

Ⅵ.2.4血液循环系统 155

Ⅵ.3热适应(习服) 157

Ⅵ.3.1热适应时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158

Ⅵ.3.2运动员的热适应 161

Ⅵ.4饮水制度 162

Ⅵ.4.1比赛时水分的丧失及其补充 162

Ⅵ.4.2炎热条件下训练过程中水和盐的丧失 166

Ⅵ.5在低气温(寒冷)条件下的运动活动 167

Ⅵ.5.1适应寒冷的生理机制 167

Ⅵ.5.2寒冷条件下体力工作 169

Ⅵ.5.3冷适应(习服) 171

第七章 低气压(高压)条件下和地域——气候条件变更时的运动能力 174

Ⅶ.1低气压的急性的生理效应 174

Ⅶ.1.1呼吸功能 174

Ⅶ.1.2血液循环 178

Ⅶ.1.3最大吸氧量的下降 180

Ⅶ.2高原适应 181

Ⅶ.2.1肺通气量增加 182

Ⅶ.2.2肺的扩散功能提高 183

Ⅶ.2.3血液系统的变化 183

Ⅶ.2.4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187

Ⅶ.2.5组织适应 187

Ⅶ.2.6最大吸氧量的变化 188

Ⅶ.3在高原上及回到平原后的运动能力 189

Ⅶ.3.1完成速度—力量练习(无氧)时的运动能力 189

Ⅶ.3.2完成耐力运动时运动能力 190

Ⅶ.3.3高原训练对平原上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 191

Ⅶ.4地域——气候条件的变更 193

第八章 游泳运动生理学 197

Ⅷ.1机械因素 197

Ⅷ.2游泳的能量代谢 199

Ⅷ.3最大吸氧量 202

Ⅷ.4氧运输系统 203

Ⅷ.4.1外呼吸 203

Ⅷ.4.2心血管系统 206

Ⅷ.5局部(肌肉)因素 208

Ⅷ.6体温调节 209

第四篇 不同人群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212

第九章 女子运动训练的生理特点 212

Ⅸ.1机体的功能能力与身材大小的关系 212

Ⅸ.2女子的力量,速度—力量和无氧能力 214

Ⅸ.2.1肌肉力量 214

Ⅸ.2.2女子的无氧能量系统 218

Ⅸ.3女子的有氧工作能力(耐力) 219

Ⅸ.3.1最大吸氧量 219

Ⅸ.3.2氧运输系统的最大能力 222

Ⅸ.3.3亚极量有氧工作能力 226

Ⅸ.3.4耐力训练引起的生理变化 227

Ⅸ.4月经周期与体力工作能力 228

第十章 学龄儿童运动训练的生理特点 231

Ⅹ.1个体发育与年龄分期 231

Ⅹ.2生理功能与系统的年龄特征 233

Ⅹ.2.1高级神经活动 233

Ⅹ.2.2物质与能量代谢 235

Ⅹ.2.3血液系统 238

Ⅹ.2.4循环 239

Ⅹ.2.5呼吸 243

Ⅹ.3动作的发展和运动(身体)素质的形成 246

Ⅹ.3.1运动器官 246

Ⅹ.3.2基本动作的特征 247

Ⅹ.3.3运动素质的发展 248

Ⅹ.4青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 253

Ⅹ.4.1运动员工作能力的年龄特点 253

Ⅹ.4.2运动时机体变化的年龄特征 255

Ⅹ.4.3运动定向及其生理学标准 257

第十一章 体育和运动课的一般生理学规律(原则) 261

ⅩⅠ.1训练的两个主要功能效果 261

ⅩⅠ.2阈训练负荷 262

ⅩⅠ.2.1训练负荷的强度 265

ⅩⅠ.2.2训练负荷的持续时间 268

ⅩⅠ.2.3训练负荷的频率 269

ⅩⅠ.2.4训练负荷量 269

ⅩⅠ.3训练效果的专门性 270

ⅩⅠ.3.1动作技能(运动技术)方面的训练效果的专门性 271

ⅩⅠ.3.2主要的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效果的专门性 272

ⅩⅠ.3.3主动肌群方面的训练效果专门性 273

ⅩⅠ.3.4在各种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表现的训练效果的专门性 276

ⅩⅠ.4训练效果的可逆性 277

ⅩⅠ.5可训练性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