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2
一、伏羲八卦和神农“结绳为治” 2
二、仓颉造字说 4
第二节 汉字的构造原理和发展 5
一、汉字的造字原理——“六书” 5
二、汉字的演变 7
第三节 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 10
一、汉字体现中国古人的直觉思维 10
二、汉字折射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11
三、汉字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11
四、汉字表现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 12
五、汉字拆字的日常应用 13
第四节 汉字文化 14
第二章 汉字谐音及其英译 17
第一节 谐音的定义 17
第二节 汉字谐音的现象 18
一、谐音双关 18
二、取名谐音 21
三、歇后语谐音 24
四、禁忌谐音 26
五、祈福谐音 31
六、网络语言中的汉语谐音 40
七、广告语言中的汉语谐音 43
第三节 汉语谐音的文化内涵 45
第四节 汉语谐音的英译 47
一、谐音双关的英译 47
二、歇后语谐音的英译方法 60
三、祈福谐音的英译 64
四、汉语广告语谐音的翻译 71
第三章 汉语骂詈语及其英译 74
第一节 骂詈语的界定 74
第二节 骂詈语的语义分类 75
一、与牲畜、妖魔鬼怪或无生命物有关的骂詈语 75
二、与性有关的骂詈语 82
三、与污物有关的骂詈语 84
四、与不端行为有关的骂詈语 85
五、与驱逐、威胁、诅咒有关的骂詈语 86
六、与低微、卑贱的社会地位有关的骂詈语 89
七、与亲属关系错用有关的骂詈语 91
第三节 骂詈语的功能及文化内涵 91
一、骂詈语的功能 91
二、骂詈语的文化内涵 98
第四节 汉语骂詈语的英译 102
一、直译汉语骂詈语内容和形式 102
二、意译汉语骂詈语内容和形式 107
三、删去骂詈语内容不译 118
第四章 汉字谜语及英译 121
第一节 汉字谜语 122
一、谜语的构成 122
二、谜语的分类 123
第二节 汉字字谜的制作方法 125
一、利用汉字字形制作谜语 125
二、利用汉字同音相谐制作谜语 127
三、利用汉字字义制谜 127
四、综合法 127
五、利用字序变化、颠倒制谜 127
第三节 汉字谜语的英译 127
附录:汉字字谜集锦 136
第五章 汉语楹联及其英译 139
第一节 楹联的起源与历史 139
第二节 汉语楹联的种类 141
第三节 汉语楹联的语言艺术特点及常见修辞 142
一、汉语楹联的特点 143
二、汉语楹联中的对仗 144
三、汉语楹联中的修辞 146
第四节 楹联中的文字游戏 152
一、析字 153
二、联边 155
三、叠字和复字 155
四、多音法 156
五、巧用数字 157
第五节 汉语楹联的英译 157
一、形意兼备的英译法 157
二、意在形先的英译法 163
三、得意忘形的英译法 169
四、音意兼备的英译法 170
附录一:对偶句和对联的英译文(对联的英文摘自《中华对联研究英译初探》) 171
附录二:云南大观楼长联及英译文 178
附录三:许渊冲先生翻译“天下第一长联”的心得体会 180
第六章 自然词汇的文化意蕴及其英译 186
第一节 自然词汇“风”、“月”、“云”、“雨”、“水”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187
一、自然词汇“风”、“月”、“云”、“雨”、“水”的文化意蕴 187
二、汉语“风”、“月”、“云”、“雨(水)”的文化意蕴在英译文中的阐释 204
第二节 汉语“东风”、“西风”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212
一、“东风”、“西风”的文化意蕴 212
二、“东风”、“西风”的文化意蕴在英译文中的阐释 216
第三节 汉语“风月”、“云雨”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221
一、“风月”、“云雨”的文化意蕴 221
二、“风月”、“云雨”的翻译方法 223
第四节 汉语“春”、“秋”、“春秋”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227
一、汉语“春”、“秋”、“春秋”的文化意蕴 227
二、“春”、“秋”、“春秋”的文化内涵在英译文中的阐释 234
附录:形意兼备创而有度——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天净沙·秋思》的复译 242
第七章 方位词“上、下”的含义及其英译 254
第一节 方位词语的界定及种类 254
第二节 汉语“上”、“下”的含义 255
一、作形容词的“上”、“下” 256
二、作动词的“上”、“下” 257
三、作趋向动词的“上”、“下” 260
四、作方位词的“上”、“下” 266
五、作量词的“下” 267
第三节 “上下”的基本意义及引申义 268
一、上下的基本意义 268
二、“上下”的引申义 272
第四节 汉语“上”、“下”的引申义 274
一、好为上,下为坏(上等货,下等货) 276
二、长为上,幼为下(上有父母,下有子女) 277
三、先为上,后为下(上半夜,下半夜) 279
四、热为上,凉为下 280
五、硬为上,软为下(硬不起来,软了下去) 281
六、明为上,暗为下 281
七、接触为上,脱离为下 283
八、出现为上,消失为下 284
九、静变动为上,动变静为下 285
十、北为上,南为下——权重为上,权轻为下(表示地域概念) 286
第五节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英译 286
一、“下”作为量词的英译 286
二、“上”、“下”基本义的英译 288
三、“上下”基本义和引申义的英译 291
四、“上”、“下”引申义的英译 292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