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实践哲学的本体论诉求 4
第一章 哲学本体论的历史遗产 4
一、欧洲古代哲学中的自然本体论和思维本体论 4
二、欧洲近代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 10
三、德国哲学的理论综合 37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内涵 59
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及其本体论革命 60
二、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 68
三、以感性活动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实践哲学范式 76
第三章 “感性世界”实践论诠释的认识论意义 88
一、“现象”及“实践场域内客体间相互作用” 89
二、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93
三、“不可知论”的误区 97
第四章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现代纯粹哲学 102
一、现代纯粹哲学的原初性问题 104
二、关键的问题在于理解对象的被给予方式 109
三、“感性活动”与解决原初问题的可能方案 112
四、“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120
中篇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历史哲学 131
第五章 历史哲学的历史遗产 131
一、启蒙运动中的史学理性主义 131
二、历史哲学的兴起 136
三、德国思辨哲学中的历史哲学 143
第六章 马克思的实践论历史哲学范式 156
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157
二、历史的基本因素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原则 161
三、人的解放及其现实性 167
四、对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的批判 170
第七章 实践论历史哲学的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177
一、“感性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活动 177
二、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和客观性 183
三、社会生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属性 190
四、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7
第八章 社会结构与历史规律 204
一、社会交往与社会结构的生成 204
二、社会生活因素与社会历史规律 214
三、对历史规律的辩证理解以及恩格斯的重要补充 226
第九章 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与自由 237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特征 238
二、历史规律与人的自由活动 246
三、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252
四、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 261
第十章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265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理解 266
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人道主义” 276
三、马克思历史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融合 281
四、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解构” 290
第十一章 评西方学者对唯物史观的责难 295
一、李凯尔特:经济生活并非历史的本质 296
二、科弗伍德:历史无重点、无骨髓 300
三、罗素:经济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303
四、文化论历史哲学与“历史二元论” 305
第十二章 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决定论的反驳 311
一、新康德主义对“历史规律”的否定 311
二、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反驳 319
三、哈耶克的“自发进化论” 330
四、后现代主义:历史的非连续性、多元性和差异性 338
下篇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政治哲学 347
第十三章 政治哲学的历史遗产 347
一、欧洲古典政治哲学理论 347
二、启蒙运动与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产生 359
三、政治哲学理论在德国的发展 368
第十四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 390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政治批判 391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同黑格尔国家观的决裂 398
三、《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404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宣言 417
第十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 426
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两个维度 427
二、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 432
三、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批判 447
四、对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批判 464
五、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 477
六、对资本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的批判 485
七、阶级斗争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 492
第十六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515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两条路线 515
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 520
三、对现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 527
四、对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心理学批判 534
五、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 539
六、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 544
七、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 553
第十七章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559
一、政治解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62
二、政治解放是人类解放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566
三、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当以政治解放为基本内涵 571
四、旨在人类解放的政治解放的现实内涵 576
参考文献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