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回眸与思考 3
前记 3
建国初十七年文艺的历程——《新文艺大系·理论·史料集(1949—1966)》导言 5
新时期六年文艺鸟瞰——《新文艺大系·史料集·导言》 24
论新中国长篇小说发展的首次高潮 39
新时期文学的艺术流向 62
新时期文学的多元思潮 75
中国文学格局中的微型小说 82
中国的复兴与世界华文文学 86
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97
世纪之交:文学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答《湖北日报》记者问 108
关于丁玲的评价问题 114
深心警世,情满神州——读《胡绳诗存》 118
中国抗战文学的可贵收获——读《长城万里图》第六卷《雾重庆》 124
迎向未来的历史回声——读李瑛的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 127
爱心与童心的艺术体现——在柯岩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132
在正确而宽广的道路上——致汪浙成、温小钰 137
关于马瑞芳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与《天眼》 147
构思恢宏,风格独特——评苏方学的长篇小说《原子弹四部曲》 150
一曲改革开放的颂歌——读程贤章的长篇小说《云彩国》 153
评周纲的三篇报告文学——《生存较量》、《西天一柱》、《东非,半个月亮和半个太阳》 157
丹心照汗青——喜读王朝柱的文学传记《李大钊》 164
评高恩才的长篇叙事诗《渤海湾》 167
从《生活的路》到《女巫》——竹林小说创作的小比较 172
新的都市风景线——读彭名燕的长篇小说《世纪贵族》 178
深入反映城乡之间的历史脉动——兼评刘醒龙、何申、关仁山的若干小说 183
绿色世界的时代奏鸣曲——评张之涛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森林》 188
关于矫健的《河魂》 194
评刘玉民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 200
军魂与国魂的歌唱——评话剧《血染的风采》 203
人民,需要这样的诗——读《世纪末叶》有感 208
撼人心魄的《沙狐》 213
别具格调的“改革”篇——读《猎神,走出山谷》 217
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纪念赖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222
明畅流丽,情真意挚——读简宛女士的《欧游心影》和《且慢相思》 225
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读刘以鬯先生的《链》和《动乱》 230
向中华民族发出的呼唤——读《中国大团圆前奏曲》 232
明天定会出太阳——读梁荔玲的中篇小说《今夜没有雨》 236
评王一桃的《香港诗辑》 241
梁凤仪的《花魁劫》的长短 245
朱秀娟——关注女性命运的台湾女作家 248
评《周颖南文集》 253
关于赵淑侠、赵淑敏姐妹的创作 260
游记文学的一次丰富展现——评“徐霞客”杯华文文学游记征文奖的获奖作品 265
菲律宾华文文学的世界意义 269
加强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和交流 275
深入研究和评价新中国文学 284
关于文学语言的粗俗化问题——答《语文建设》记者问 294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答《福建民族》记者问 300
光辉的真理,锐利的武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八周年 306
精神的火炬,奋进的号角——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六届文代会、第五届作代会上的讲话 319
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 326
文艺批评与马克思主义 334
走向新世纪 341
自序 341
晓雪的诗美创造 345
走向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 349
《生死抉择》的巨大历史意义 359
伸张正义 大得民心——评陆天明的长篇小说《苍天在上》 363
关于《伏羲伏羲》和“新写实”小说的对话 366
我读《海妖醒了》 373
艰难创业的赞歌——读韩乃寅的长篇小说《燃烧》 376
才情洋溢的壮烈史剧——读阎延文的电视剧本《台湾风云》 381
抒革命豪情,歌战士业绩——读朱子奇同志的《心灵的回声》 384
世界华文文学的拓荒之作——评《世界著名华文女作家传》 387
评蔡敦祺的历史小说《林则徐》 390
给《红舞鞋》作者的信 394
永恒的主题,激情的歌唱——读南枫的诗集《爱,com》和《爱,angel》 400
理清源流,贴近史实——评陆贵山主编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 403
九十年代文学的真实记录——评《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的编辑出版 407
来自时代前沿的佳作——评长篇报告文学《天地男儿》 411
感念梁斌 415
《吐玉滩》的独特意义与贡献 421
祖国和军队不挠的歌者——读《韩笑诗文集》 425
腾飞之路的放歌——读焦祖尧的报告文学《大运亨通》 428
走向全国和世界——寄语《采贝》 431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读《陈嘉庚的故事》 435
纪实文学的哲理升华——评《极限,在这里延伸》 438
激动人心的革命史诗——读长篇小说《日出东方》 440
黄春明创作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444
他们走在一条可喜的道路上——关于新的福建小说家群 449
读莫泊桑小说札记 454
加强文艺评论,促进文艺繁荣 462
论近年我国文学发展态势 471
关于话剧文学的反思 481
文学,迎向九十年代 492
九十年代我国文学走向 502
关于新时期文学思潮——答《当代文坛》编者问 509
意义重大的超越 522
正确评价近年来的文学创作 529
攀向高峰的艰难——评世纪之交长篇高潮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536
文学短评 569
共和国诞生的史诗——读阎涛的纪实文学《走向西柏坡》 569
革命风云的真实画卷——读《阮波剧作集》 572
风云岁月老益壮,纵横健笔写春秋——祝贺《李尔重文集》20卷出版 576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读后 579
独特的视角 可贵的开拓——读罗萌的国粹系列长篇小说 582
成功的再创造——评电视连续剧《子夜》 588
改革开放的壮丽颂歌——读凤章的报告文学《张家港人》 591
与人生、自然、历史一同思索——读李瑛的诗集《黄昏与黎明》 594
《邓小平论文学艺术》出版的意义 597
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敬礼 600
一套值得祝贺的文学选本 602
重新寻找自己——评短篇小说《棕色咖啡》 604
关于孙惠芬的创作 608
一座泽及后人的光荣丰碑 612
文学批评:走向哲学层次——评《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 614
寓于历史感的深沉开掘——读毕淑敏的两篇新作 616
告别猎神的时代——读长篇小说《猎神》 620
农村改革的艰难画图——读毕四海的新长篇小说《黑白命运》 623
我读《陋乡苍黄》 630
北京书简 633
关于几部农村题材电影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