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董仲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文华编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554141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儒学大师董仲舒的评传。

第一章 求学 1

一、问世 1

二、取名 3

三、三年不窥园 5

四、熏陶 8

五、游学 9

第二章 故里 11

一、故里之争 11

二、董故庄村 15

三、旧县村 18

四、董学村 20

五、董子故里为啥没董姓 23

六、因董子而得名的村 24

七、枫林村 25

八、梧茂村 25

九、防山村 26

十、董子石像为啥在枣强县旧县村 26

十一、董仲舒石像 27

第三章 育人 29

一、从教 29

二、聋哑学生 31

三、桃李满天下 32

四、师承 34

第四章 南迁 36

一、举家迁长安 36

二、栖息陋巷 37

三、家徙茂陵 39

四、策村 40

第五章 崇拜 41

一、尊崇陆贾 41

二、太中大夫贾谊 42

三、汉武帝 43

四、窦太后 44

五、河间献王 45

第六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48

一、首倡“独尊儒术” 48

二、诏令 50

三、面谏 52

四、骚动 55

五、儒家独盛 58

六、争辩 60

七、儒道之争 63

八、百家争鸣 64

九、坦诚直言 65

十、韬光养晦 66

十一、与韩婴、瑕丘江公辩 67

十二、公羊学与谷梁学 68

十三、推崇公羊学 70

十四、广召贤良 71

第七章 为官 76

一、任博士 76

二、任江都相 77

三、祈雨 81

四、止涝 84

五、虽遭贬,功永驻 85

六、授太子近臣 89

七、复任江都相 91

八、任胶西相 94

九、赴胶西国 96

十、嫉恨 99

十一、劝说 100

十二、离任丞相仅一步之遥 102

十三、任江都相、胶西相准确时日 105

第八章 谋策 108

一、兴太学 108

二、社会“更化” 110

三、德刑兼治 113

四、“三纲五常” 114

五、力本任贤 115

六、调均 117

七、塞并兼之路 118

八、去奴婢,除专杀 119

九、薄赋税,重五谷 120

十、盐铁皆归于民 121

十一、约束匈奴 122

十二、天人感应 123

十三、推演灾异 125

第九章 祸出《灾异之记》 128

一、高庙、长陵失火之因 128

二、《灾异之记》被窃 129

三、犯上 131

四、问罪《灾异之记》 134

五、入狱 136

六、获赦 139

七、断狱 140

八、未受重用 141

九、罢相家居 143

第十章 几则故事 145

一、著书 145

二、议天命论 148

三、道大一统 149

四、析义与利 151

五、讲调均论 153

六、言阴阳论 157

七、谈和谐论 160

八、说人性论 162

九、仁义论 164

十、斥孟 166

十一、驳荀子 167

十二、深明五经 168

十三、重心志 170

十四、治天下需“中和” 171

十五、必仁且智 172

十六、天道千古不变 174

十七、分工均利 174

十八、雨雹释阴阳 176

十九、仁德之心 178

二十、“君轻民贵”思想之逆反 180

二十一、辞归 182

二十二、《士不遇赋》 183

二十三、仁德治国 183

二十四、文景盛世潜藏危机 184

第十一章 形形色色的官吏 186

一、圆滑之徒公孙弘 186

二、主父偃陷害忠良 200

三、学生司马迁 212

四、朱买臣马前泼水 216

五、官运亨通的张汤 218

六、公羊学大家胡毋生 225

第十二章 后代 228

一、后代四海为家 228

二、千古第一村的由来 230

三、董杨一家的来历 231

四、董氏后代办学堂兴教育 231

五、董氏后代五子联科 232

第十三章 哲学思想 234

一、“天人感应”论 234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 255

三、重义理、轻功利的“义利”论 276

四、“天不变道亦不变”论 283

五、“阴阳”论 290

六、“调均”论 298

七、“名讳”论 304

八、“和谐”论 309

九、“人性”论 318

十、“大一统”论 332

十一、“阴阳五行”论 340

附录 346

一、碑文、诗、祠、墓、年谱 346

董子祠堂记&[元]曹元用 346

董子祠记&[明]杨士奇 347

重修董子祠记&[明]金问 348

重迁董子祠记&[明]乔宇 349

重修董子祠记&[明]戚贤 350

正谊成仁井记&[清]方浚颐 351

重修董子书院记&[明]李东阳 352

重修董子祠碑记&[明]周世选 353

下马陵记&[明]张治道 355

重修下马陵记&[清]李因笃 357

重修董子祠堂碑记&[清]李光地 359

重修董子祠碑记&[清]魏廷珍 360

重修广川伯董子墓祠记&[清]康乃心 362

重修大成殿董子祠碑记&[清]屈成霖 363

董子故里志序&[明]孙绪 364

《春秋繁露》序&[明]汪明际 366

景州志·文苑叙 366

《春秋繁露》后序&[北宋]欧阳修 367

新安程大昌泰之秘书省书《繁露》后&[南]程大昌 367

跋《春秋繁露》&[南宋]楼钥 368

董仲舒《春秋繁露》异同对&[清]李孔嘉 370

评董子贤良三策&[清]玄烨 371

读董江都贤良三策&[清]弘历 372

汉大儒广川伯董仲舒石像碑阴题辞&[清]许肇业 372

下马陵图题辞&[清]贾其音 373

故里诗·下马陵诗 374

董子祠 409

“虾蟆陵” 413

董子墓险被毁 415

董子衣冠墓 416

董子书院与广川书院 416

董子书院遭毁 419

董仲舒年谱 420

亲历四朝 433

二、“教育思想”选注 435

(一)关于时代背景 435

(二)关于文教政策 437

(三)关于教育内容 441

(四)关于教育教学方法 446

三、史学家论董仲舒 451

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