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沈渔邨 1
一、什么是精神 1
二、精神病学的任务 1
三、精神病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第二节 精神病学简史 3
一、国外精神病学发展概况&沈渔邨 3
二、中医学有关精神疾病的论述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罗和春 5
第三节 现代精神病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沈渔邨 8
一、生物精神病学 8
二、社会精神病学 11
三、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12
第四节 我国近代精神病学发展概况&沈渔邨 16
一、50年代以来,我国精神疾病谱的变化 16
二、工业化、都市化对精神疾病谱的影响 17
三、80年代以来我国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 17
第二章 精神症状的神经学基础&陈汉白 22
第一节 意识 22
一、网状结构——睡眠和醒觉 22
(一)脑干网状结构 23
(二)非特异性丘脑皮层系统 23
二、注意力 23
三、睡眠和醒觉 24
(一)慢脑波睡眠 2424
(二)反常或快速眼运动睡眠(REM睡眠) 24
(三)睡眠和醒觉的周期活动 25
四、病理性睡眠障碍 25
第二节 知觉、思维、记忆 25
一、知觉 25
(一)初级感觉区 26
(二)感觉联络区 26
(三)感觉总联络区 27
二、思维 27
三、记忆 27
四、事件相关电位 29
第三节 行为反应 30
一、下丘脑—边缘系统 30
(一)边缘系统 30
(二)下丘脑 31
二、大脑 32
(一)大脑半球优势侧 32
(二)割裂脑 35
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基础&周东丰 39
第一节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39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 40
第三节 神经肽 46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 47
第五节 免疫功能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 50
一、免疫系统概述 50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51
三、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在生物学上的相互作用 51
四、精神药物和免疫功能 52
第六节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研究 53
一、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研究 53
(一)单胺递质研究 53
(二)有关神经肽的研究 54
二、情感性疾病的精神生化研究 55
(一)单胺递质的研究 55
(二)神经内分泌研究 56
三、焦虑和惊恐发作的神经生化研究 56
四、Alzheimer病(AD)的神经生化研究 57
五、强迫症的神经生化研究 58
六、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的神经生化和神经内分泌研究 59
第四章 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62
第一节 遗传的细胞基础——染色体&金明 62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62
二、染色体的数目、性别和核型 63
第二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金明 64
一、DNA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64
二、DNA的功能 65
(一)DNA的复制 65
(二)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表达 65
(三)基因的结构 67
(四)DNA的多态性 67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及染色体病&金明 69
第四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病&金明 71
一、基因突变 71
二、基因病 71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72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72
(三)性连锁遗传 72
(四)遗传多效性与异质性 73
(五)连锁与关联 73
(六)多基因遗传病 74
第五节 精神病的遗传学研究&沈渔邨 75
一、阿尔采默氏病 75
二、精神分裂症 77
三、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或双相情感性精神病 79
四、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80
第五章 心理社会和文化与精神卫生及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82
第一节 应激与健康&陈昌惠 82
一、应激与应激研究的进展 82
二、应激因素或应激源 84
三、应激反应的中介机制 85
(一)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 85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 85
(三)中枢神经介质系统 86
(四)免疫系统 87
四、应激与生活事件 89
五、应激与心身健康 90
(一)应激与情绪、行为问题 90
(二)应激与心身健康 92
(三)应激与精神疾病 92
(四)应激与支持系统 92
六、对应激的处置 93
第二节 文化与精神卫生&万文鹏 94
一、文化及对待文化的态度 94
(一)共同论 95
(二)进化论 95
(三)相对论 95
二、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96
三、文化撞击与移民精神卫生问题 97
四、关于自杀的补充讨论 98
(一)尝试自杀与完成自杀 98
(二)影响自杀的各种因素 98
(三)精神疾病的自杀 100
(四)自杀危机的评定 101
(五)自杀的预防 101
五、关于“与文化相关综合征”的补充讨论 102
(一)恐缩症 102
(二)气功出偏 102
(三)神经性厌食和贪食症 102
六、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102
(一)关于精神分裂症 103
(二)关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103
(三)关于神经症 104
(四)关于器质性和症状性精神障碍 104
(五)关于酒和药物滥用 104
七、从巫医到现代心理治疗的演进 105
第三节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张维熙,李淑然 106
一、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概念 107
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概念 107
三、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和用途 107
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08
(一)描述性研究 109
(二)分析性研究 110
(三)实验性研究 112
五、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施过程 113
(一)调查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113
(二)评价工具的标准 113
(三)实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14
(四)一致性检验 114
六、当前国内外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116
第六章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李心天、郭念峰、汤慈美 120
第一节 概述 120
第二节 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122
第三节 正常精神活动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关系 123
第四节 情绪问题 125
一、情绪的分类 125
(一)原始情绪 125
(二)与感知觉有关的情绪 126
(三)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126
(四)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126
二、影响情绪活动的各种因素 126
三、情绪的生理机制 127
第五节 意识的概念问题 129
第六节 个性和个性异常的问题 130
第七节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李心天 132
第八节 神经心理学的进展&李心天 138
第七章 国外某些精神病学派的介绍&陶国泰 145
第一节 克雷丕林的分类系统及其影响 145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146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起源 147
二、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内容 147
(一)精神或人格结构学说 147
(二)精神分域学说 148
(三)本能学说 148
(四)自我的功能 149
三、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 150
(一)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 151
(二)哈特曼(Heinz Hartmann) 151
四、精神分析学说的评价 151
第三节 麦尔精神生物学说 152
一、精神生物学反应型式 153
二、人类可以科学地研究自己 153
三、精神疾病与环境因素 153
四、推动精神卫生运动和社区服务 154
五、对麦尔精神生物学说的评价 154
第四节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其在精神病学中的应用 154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于清汉 157
第一节 各家的精神疾病病因学观点 157
一、单因论和多因论 157
二、条件论和决定论 157
三、内因论和外因论 157
第二节 生物学因素研究 158
一、遗传因素研究 158
二、体质和性格因素研究 160
三、性别和年龄因素 161
四、器质性因素 162
五、神经生化学研究 162
六、精神药理学研究 163
第三节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163
一、心理因素研究 163
(一)应激和生活事件因素 163
(二)应激和自然灾害因素 164
二、社会因素研究 164
(一)环境因素 164
(二)文化因素 164
(三)移民因素 165
第四节 小结 165
第九章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167
第一节 概述&李从培 167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167
一、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的障碍 168
(一)感觉和感觉障碍&侯沂 168
(二)知觉和知觉障碍&侯沂 168
(三)思维和思维障碍&沈渔邨 175
(四)注意和注意障碍&侯沂 187
(五)记忆和记忆障碍&侯沂 189
(六)智能和智能障碍&伍正谊、侯沂 192
(七)自知力&侯沂、许迪 194
(八)定向力&侯沂 195
二、情感过程和情感过程的障碍&许迪 195
三、意志、行为和意志行为的障碍&许迪 199
四、意识和意识障碍&于清汉、李从培 205
(一)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206
(二)自我意识障碍 208
第三节 精神疾病综合征&李从培 209
一、幻觉症 209
二、幻觉妄想综合征 210
三、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210
四、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 210
五、疑病症综合征 211
六、Cotard综合征 211
七、遗忘综合征 211
八、紧张性综合征 212
九、情感综合征 212
(一)躁狂状态 212
(二)抑郁状态 212
十、强迫状态 212
十一、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213
十二、Capgras氏综合征 213
十三、自体幻视现象 214
第十章 精神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215
第一节 采取病史须知&罗和春 215
第二节 病历格式与内容&罗和春 216
第三节 精神检查须知&罗和春 217
第四节 精神检查提纲&罗和春 219
一、合作病人的检查提纲 219
(一)一般表现 219
(二)认识过程 219
(三)情感表现 219
(四)意志与行为活动 220
二、兴奋或木僵病人的检查提纲 220
(一)一般表现 220
(二)言语 221
(三)面部表情与情感反应 221
(四)动作和行为 221
三、智力检查 221
第五节 物理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罗和春 221
第六节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侯沂 221
一脑电图 221
(一)概述 221
(二)精神疾病时脑电图 222
二、脑诱发电位 229
(一)概述 229
(二)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 230
三、多导睡眠脑电图 231
(一)概述 231
(二)在精神疾病的应用 232
四、定量药物脑电图 234
(一)概述 234
(二)在精神病学中的应用 234
第七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补充检查&翟书涛 236
一、精神检查 237
(一)注意障碍 237
(二)记忆障碍 237
(三)智能障碍 237
(四)思维障碍 237
(五)情感障碍 238
(六)意识障碍 239
二、言语功能 239
(一)失语症 239
(二)失认症 242
(三)失用症 245
三结构性脑成像及功能性脑成像检查(见本章第十节) 246
第八节 病例的诊断、分析方法&李从培 247
一、思维方法在精神科诊断上的重大意义 247
二、误诊病例举例和讨论 248
三、分二步走,纵横十字交叉的病例诊断,分析的思维方法 248
四、病例分析 249
第九节 病历的书写&罗和春 253
一、如何写好精神科病历 253
二、病程记录的格式与要求 253
三、出院志的格式和内容 254
〔附〕精神科病历实例 254
第十节 脑成像技术在精神科的应用 257
一、结构性脑成像检查&翟书涛 257
(一)CT 257
(二)核磁共振成像 259
二、功能性脑成像研究 261
(一)PET&翟书涛 261
(二)脑电地形图&侯沂 263
第十一章 心理测量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269
第一节 概述&舒良 269
一、心理测量的概念 269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和水平 269
三、心理测量的功用 269
四、心理测量工具的种类 270
五、心理测量的资料来源 270
六、心理测量工具(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 270
七、心理测量的误差 271
八、正确使用和对待心理测量 271
第二节 临床心理测量 271
一、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舒良 271
(一)精神现状检查——第9版(PSE-9) 272
(二)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SCAN) 274
(三)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核心本(CIDI) 275
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276
(一)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舒良 277
(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舒良 277
(三)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评定量表&舒良 278
(四)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舒良 279
(五)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舒良 281
(六)纽卡斯尔(Newcastle)抑郁诊断量表&舒良 283
(七)Zung氏抑郁量表(SDS)&舒良 283
(八)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舒良 284
(九)躁狂评定量表&舒良 284
(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问卷(STAI)&舒良 285
(十一)克莱顿皇家行为量表&陈昌惠 285
(十二)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舒良 287
三、治疗中不良反应量表&舒良 289
(一)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 289
(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290
(三)Asberg副作用量表 292
第三节 人格测量 293
一、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崔玉华 293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李淑然 295
第四节 认知活动的测量 295
一、儿童心理发育评估&杨晓玲 295
二、老人认知障碍检查评定表 298
(一)记忆检查&赵友文 298
(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陈昌惠 299
第五节 与应激有关的心理测量&陈昌惠 301
一、生活经历调查表 301
二、亲属应激量表 303
三、症状自评量表 304
四、社会再适应量表 308
第六节 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筛查表&张维熙 310
一、精神病筛选表&张维熙 310
二、神经症筛选表&张维熙 312
三、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张维熙 314
四、饮酒情况筛查表&吕秋云 317
第十二章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发展动态 319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陶国泰 319
第二节 国际精神疾病分类学的发展动态&陶国泰 320
一、《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320
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 322
第三节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陶国泰 330
第四节 CCMD-2与ICD-10和DSM-Ⅲ-R的比较&陶国泰 336
第五节 多轴评估&陶国泰 338
第六节 分类学的展望 340
〔附录〕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342
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范肖冬,许又新 342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范肖冬,许又新 348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范肖冬,许又新 350
F30-F39心境〔情感〕障碍&汪向东,许又新 356
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汪向东,许又新 360
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于欣,许又新 364
F60-F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于欣,许又新 366
F70-F79精神发育迟滞&于欣,许又新 370
F80-F89心理发育障碍&刘平,许又新 371
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刘平,许又新 376
F99精神障碍,未在他处标明&刘平,许又新 380
第二篇 各论 381
第十三章 阿尔采末氏病和其它脑退行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 381
第一节 阿尔采末氏病&王祖 381
第二节 匹克氏病&王祖 394
第三节 Creutzfeldt-Jacob氏病&王祖 395
第四节 亨廷顿氏病&王祖 396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张继志 397
第六节 震颤麻痹伴发的精神障碍&张继志 400
第七节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张继志 402
第八节 弥漫性硬化症伴发的精神障碍&张继志 405
第十四章 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08
第一节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张维熙 408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409
二、临床表现 409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10
四、治疗及预防 411
第二节 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张维熙 412
一、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412
二、临床表现 41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15
四、防治 415
第三节 血管性痴呆&赵友文 417
一、病因、发病机理 417
二、临床表现 421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422
四、治疗、病程及预后 425
五、预防 427
第十五章 癫痫性精神障碍&王祖 429
第一节 分类 42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430
第三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430
第四节 临床表现 431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435
第六节 治疗 436
第十六章 颅内感染伴发精神障碍&崔玉华 440
第一节 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440
一、概述 440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440
三、临床表现及分型 441
四、诊断 444
五、鉴别诊断 444
六、治疗 445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46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446
二、临床表现 446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47
四、治疗 447
第三节 流行性甲型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4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447
二、临床表现 448
三、预后 448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448
五、治疗 448
第四节 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48
一、临床表现 449
二、预后 449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449
四、治疗 449
第五节 麻痹性痴呆 449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450
二、临床表现 451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453
四、治疗 454
第十七章 躯体感染伴发精神障碍&侯沂 456
第一节 概述 456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456
第三节 临床表现 457
一、躯体感染性精神病的临床共同特点 457
(一)意识障碍 457
(二)幻觉症 457
(三)虚弱状态 457
(四)遗忘症 458
(五)人格改变 458
二、几种常见的急性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 458
(一)流行性感冒伴发的精神障碍 458
(二)肺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458
(三)疟疾伴发的精神障碍 459
(四)急性细菌性痢疾伴发的精神障碍 459
(五)伤寒伴发的精神障碍 460
(六)流行性出血热伴发的精神障碍 460
三、艾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60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464
第五节 治疗 465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翟书涛 466
第一节 概述 466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466
一、原发性脑损伤 466
二、继发性脑损伤—颅内血肿 46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469
一、颅脑损伤引起或伴发的急性精神障碍 469
(一)脑震荡综合征 469
(二)外伤性昏迷 469
(三)外伤性谵妄 469
(四)外伤性遗忘-虚构综合征 469
(五)硬膜下血肿 469
二、颅脑损伤引起或伴发的慢性精神障碍 470
三、幼儿期颅脑损伤所致远期精神障碍 474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74
第五节 治疗和预防 475
第十九章 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翟书涛 476
第一节 概述 476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476
一、精神症状的形式 476
二、颅内肿瘤病理与精神症状 477
(一)胶质瘤 477
(二)脑膜瘤 478
(三)垂体区肿瘤 478
(四)神经鞘瘤 478
(五)转移癌 478
三、影响颅内肿瘤引起精神症状的因素 479
(一)性别和年龄 479
(二)病期 479
(三)遗传 479
(四)肿瘤部位 479
(五)颅内压增高 479
(六)精神因素 479
第三节 临床表现 480
一、一般性症状 480
二、局限性症状 481
(一)额叶 481
(二)胼胝体 482
(三)颞叶 482
(四)顶叶 483
(五)枕叶 483
(六)间脑 483
(七)天幕下肿瘤 484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484
第五节 治疗 485
第二十章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于清汉 486
第一节 概述 486
一、概念和范围 486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和临床 486
(一)精神障碍的诊断 486
(二)精神障碍的临床共同特点 487
第二节 内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88
一、心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88
(一)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88
(二)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89
(三)先天性心脏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91
(四)心内膜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491
(五)心律失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491
二、呼吸系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92
(一)肺性脑病 492
(二)支气管哮喘伴发的精神障碍 493
三、消化系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93
(一)肝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94
(二)胰腺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96
四、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97
(一)肾性脑病 497
(二)急性肾功能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 498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 498
(四)肾透析伴发的精神障碍 499
第三节 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00
一、甲状腺机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501
二、脑垂体机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504
三、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506
四、甲状旁腺机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507
五、性腺机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509
附 周期性精神病 511
第四节 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13
一、糖尿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13
二、低血糖伴发的精神障碍 514
三、急性间歇性血紫质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15
第五节 营养缺乏伴发的精神障碍 516
一、硫胺缺乏伴发的精神障碍 516
二、烟酸缺乏伴发的精神障碍 517
第六节 胶原性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17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的精神障碍 518
二、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519
三、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520
四、硬皮症伴发的精神障碍 520
五、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21
第七节 血液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22
一、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522
二、缺铁性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 524
三、恶性贫血伴发的精神障碍 525
第二十一章 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 527
第一节 概述&李从培 527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吕秋云 529
一、酒精的吸收和代谢 529
二、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529
三、个体素质因素 529
(一)遗传研究 529
(二)生化、酶学方面的研究 530
(三)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 530
(四)受体学说 530
四、心理、病理心理因素 531
第三节 临床表现&方明昭 531
一、酒依赖 531
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533
(一)急性酒精中毒 533
(二)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535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明昭 538
第五节 治疗&方明昭 539
第六节 预防&方明昭 541
第二十二章 鸦片类、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42
第一节 概述&李从培 54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崔玉华,沈渔邨 543
第三节 临床类型 545
一、吗啡类依赖&万文鹏 545
二、巴比妥类及其它镇静安眠药依赖&崔玉华,沈渔邨 549
三、抗焦虑药依赖&崔玉华 551
四、其他镇痛药依赖&崔玉华 551
五、苯丙胺类药物依赖&崔玉华 552
六、可卡因类依赖&崔玉华 553
七、大麻类依赖&崔玉华 554
八、卡塔叶类依赖&崔玉华 554
九、致幻剂类依赖&崔玉华 554
十、有机溶剂类依赖&崔玉华 555
第四节 治疗&崔玉华 555
第五节 预防&崔玉华 557
第二十三章 中毒性精神障碍&侯沂 558
第一节 概述 558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558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治疗 558
一、工业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559
二、农药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566
三、医用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568
第二十四章 精神分裂症&沈渔邨 574
第一节 概述 574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576
一、遗传因素 576
二、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学因素 578
三、神经生化病理的研究 580
四、大脑病理解剖和结构研究 584
五、其他生物学指标 586
第三节临床表现 586
一、精神症状 586
(一)思维联想障碍 587
(二)情感障碍 587
(三)意志行为障碍 588
(四)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588
(五)妄想 589
(六)紧张症综合征 590
二、躯体和神经系统变化 590
三、早期症状和临床类型 591
(一)早期症状 591
(二)临床类型 592
四、病程和预后 598
第四节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600
一、诊断依据 600
二、鉴别诊断 604
第五节 治疗和预防 606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606
(一)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 606
(二)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607
(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 607
(四)长效神经阻滞剂 608
(五)合并用药问题 609
(六)血药浓度监测 609
二、胰岛素休克治疗及电休克治疗 610
三、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教育 610
四、预防 611
第二十五章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沈渔邨 614
第一节 概述 614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 614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615
第四节 治疗 615
第二十六章 偏执性精神障碍 618
第一节 概述&陶国泰 618
第二节偏执狂&陶国泰 618
一、概述 618
二、病因 619
三、临床表现 620
四、诊断与治疗 621
第三节 急性妄想发作&张继志 621
一、概述 621
二、临床表现 622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622
四、治疗 623
第四节 偏执性精神病&翟书涛 623
第二十七章 情感性障碍&王祖 627
第一节 概述&王祖 627
第二节 流行病学&王祖 627
第三节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王祖 630
一、心理社会因素 630
二、遗传 631
三、生化 635
(一)儿茶酚胺学说 635
(二)受体假说 635
(三)第二信使平衡失调假说 636
(四)其他神经递质 636
四、神经内分泌研究 638
(一)HPA轴 638
(二)HPT轴 639
五、电生理学研究 639
六、CBF和PET研究 640
七、生物节律变化 640
第四节 临床表现&王祖 640
一、抑郁状态 640
二、躁狂状态 642
第五节 病程和预后&王祖 643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王祖 644
一、诊断工具和标准 644
(一)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645
(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645
二、鉴别诊断 646
(一)躁狂症的鉴别诊断 646
(二)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647
第七节 分类和分型&王祖 647
一、不同的分类系统 647
二、几种主要和常见的分类 648
第八节 治疗&王祖 652
第九节 老年期抑郁障碍&张岱 655
一、概述 655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656
三、临床表现 65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660
(一)诊断要点 660
(二)鉴别诊断 661
五、治疗 661
(一)药物治疗 661
(二)电休克治疗 663
(三)心理治疗 663
第二十八章 神经症&刘协和 665
第一节 概述 665
第二节 癔症 668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69
二、临床表现 671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7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75
五、治疗 676
第三节 焦虑症 678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78
二、临床表现 680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8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82
五、治疗 682
第四节 强迫性神经症 684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84
二、临床表现 685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8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87
五、治疗 687
第五节 恐怖性神经症 688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89
二、临床表现 689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90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90
五、治疗 690
第六节 抑郁性神经症 691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91
二、临床表现 692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9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92
五、治疗 693
第七节 疑病性神经症 693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94
二、临床表现 695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9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95
五、治疗 696
第八节 神经衰弱 696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697
二、临床表现 698
(一)衰弱症状 698
(二)兴奋症状 698
(三)情绪症状 698
(四)紧张性疼痛 699
(五)睡眠障碍 699
(六)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699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699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99
五、治疗 700
(一)心理治疗 700
(二)药物治疗 701
(三)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701
(四)医疗体育和理疗 701
(五)中药和针灸 701
(六)生物反馈疗法和音乐疗法 701
(七)生活安排 701
(八)综合疗法 701
第九节 人格解体神经症 701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702
二、临床表现 702
三、起病形式、病理和预后 70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702
五、治疗 703
第二十九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张继志 705
第一节 反应性精神障碍 705
一、概述 705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706
三、临床表现 707
四、治疗 710
第二节 适应性障碍 711
一、概述 711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711
三、临床表现 711
(一)抑郁心境的适应性障碍 712
(二)焦虑心境的适应性障碍 712
(三)混合性情绪表现的适应性障碍 712
(四)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 712
(五)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性障碍 712
(六)躯体性主诉的适应性障碍 712
(七)工作抑制的适应性障碍 712
(八)退缩的适应性障碍 712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713
五、治疗原则 713
第三节 感应性精神病 714
一、概述 714
二、发病有关因素 714
三、临床表现 714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715
五、治疗原则 716
第三十章 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717
第一节 缩阳症&翟书涛 717
一、概述 717
二、临床表现 717
三、病因和发病机理 71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719
五、病程和预后 719
六、治疗和预防 719
第二节 气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碍&翟书涛 719
一、概述 719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720
三、临床表现 72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721
五、治疗和预防 721
第三节 亚文化性癔症性附体状态&李从培 721
一、概述 721
二、癔病性附体状态的临床和精神病学特点 723
第三十一章 心理生理障碍与心身疾病&严和骎 726
第一节 心身医学概述 726
第二节 心身医学的发展简史 727
第三节 心身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关问题 729
一、心理动力学与心理生理学 729
二、情绪与躯体功能 729
三、性格与心身疾病 730
四、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 730
五、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 731
六、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 731
第四节 常见的几种心理生理疾病 732
一、进食障碍 732
(一)神经性厌食 732
(二)神经性贪食症 733
(三)神经性呕吐 733
二、睡眠与觉醒障碍 734
(一)失眠症 734
(二)醒觉不全综合征 735
(三)嗜睡症 735
(四)睡行症 735
三、性功能障碍 735
(一)阳萎 735
(二)阴道痉挛 736
第五节 心身医学的当代研究方向 737
一、实验研究模式 737
二、观察和实验技术 737
第六节 某些疾病中的心身关系 739
一、支气管哮喘 739
二、消化性溃疡 739
第七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 740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740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741
三、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 741
(一)药物治疗 741
(二)中医治疗 741
(三)心理治疗 742
第三十二章 人格障碍&翟书涛 743
第一节 概述 743
第二节 病因 745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 747
一、反社会人格障碍 747
二、偏执型人格障碍 750
三、循环型人格障碍 750
四、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751
五、强迫型人格障碍 752
六、癔症型人格障碍 752
七、边缘型人格障碍 753
八、虚弱型人格障碍 754
九、其他型 754
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其他状态的区别 755
一、神经症 755
二、躁狂抑郁症 755
三、精神分裂症 755
四、假性病态人格 756
第五节 病程和预后 756
第六节 治疗 757
第三十三章 性心理障碍&李从培 759
第一节 概述 759
第二节 性变态 759
一、概述 759
二、病因、发病机理 760
三、临床类型和临床特点 764
(一)露阴癖 764
(二)窥淫癖 764
(三)恋物癖 765
(四)异性装扮癖 765
(五)恋童癖 766
(六)性摩擦癖 766
(七)性施虐癖、性受虐癖 766
(八)恋兽癖 767
(九)恋尸癖 767
第三节 易性别癖 767
第四节 同性恋 768
第五节 治疗 769
第三十四章 精神发育迟滞 771
第一节 概述&杨晓玲 771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王志兰 771
一、遗传性 771
(一)遗传代谢异常 771
(二)染色体畸变 772
(三)颅脑畸型 772
二、母孕期有害因素的影响 772
(一)感染因素 773
(二)药物及毒性物质 773
(三)烟和酒 773
(四)环境化学物质 773
(五)X线照射 773
(六)孕妇营养不足 773
(七)孕母的健康状况 774
(八)机械损伤 774
(九)其他因素 774
(十)情绪因素 774
三、有害因素对小儿发育的影响 774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杨晓玲 775
一、临床表现 775
二、临床分级 776
三、诊断 776
(一)诊断标准 776
(二)诊断步骤 776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杨晓玲 777
一、地方性克汀病 777
二、苯丙酮尿症 778
三、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发育迟滞 779
(一)先天愚型 779
(二)性染色体异常 781
(三)脆性X综合征 781
第五节 精神发育迟滞与精神疾病&杨晓玲 782
第六节 治疗和预防&杨晓玲 783
一、治疗 783
二、预防 784
第三十五章 儿童精神病学总论 786
第一节 概述和发展历史&陶国泰 786
第二节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及其年龄特征&陶国泰 787
一、婴儿期 787
二、幼儿期 788
三、学龄前期 788
四、学龄初期 789
五、学龄中期 789
第三节 儿童精神病的病史记录&林节 790
一、儿童精神病的病史采集方法 790
二、儿童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检查 791
(一)神经系统检查 791
(二)儿童精神检查 794
第三十六章 儿童发育障碍 796
第一节 全面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陶国泰 796
一、流行病学研究 796
二、病因的探讨 796
三、临床表现 79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797
五、综合治疗 798
第二节 其他全面性发育障碍&陶国泰 798
一、不典型孤独症 798
二、Asperger综合征 799
三、Rett综合征 799
第三节 特殊发育障碍&林节 799
一、概念 799
二、流行病学 799
三、病因学 800
四、临床表现 801
五、诊断 801
六、鉴别诊断 802
七、治疗 803
第三十七章 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805
第一节 儿童情绪障碍&陶国泰 805
一、概述 805
二、焦虑状态 805
三、恐怖状态 806
四、癔症 807
五、强迫状态 807
六、神经症性抑郁 808
七、预后和治疗 808
第二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王玉凤、陶国泰 808
一、流行病学 809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809
三、临床表现 81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812
五、预后 813
六、治疗 814
第三节 行为问题和品行障碍&陶国泰 816
一、流行学研究 816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817
三、临床表现 818
四、诊断 819
五、病程和预后 820
六、治疗 820
第四节 言语障碍&陶国泰 821
一、口吃 821
二、缄默症 822
三、言语发育迟缓 822
第五节 抽动症和多种抽动综合征&陶国泰 822
一、抽动症 822
二、多种抽动综合征 823
第六节 睡眠障碍&陶国泰 824
一、入睡困难和睡眠不足 824
二、梦魇与夜惊 824
三、梦游症 825
第七节 异食癖&陶国泰 825
第八节 遗尿&陶国泰 826
一、病因 826
二、诊断 826
三、治疗 826
第三十八章 儿童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林节 829
第一节 儿童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829
一、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 830
二、脑炎伴发精神障碍 831
三、结核性脑膜炎伴发精神障碍 832
四、变性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3
五、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 834
六、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4
七、风湿病伴发精神障碍 834
八、儿童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 835
第二节 儿童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8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8
二、肝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8
三、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8
四、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839
五、甲状腺疾患伴发的精神障碍 839
六、儿童营养失调伴发的精神障碍 839
第三十九章 儿童精神障碍的防治&林节 841
第一节 治疗 841
一、精神治疗 841
二、工娱疗 842
三、药物治疗 843
第二节 预防 850
第四十章 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杨德森 853
第一节 自杀 853
一、概述 853
二、自杀的原因调查 854
三、自杀的临床表现 855
(一)自杀意念的产生 855
(二)自杀未遂与自伤行为 856
(三)自杀致死 856
四、自杀的预防与治疗 856
第二节 做作性障碍与诈病 858
一、概述 858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858
三、临床表现与实例 86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861
五、治疗与预后 862
第三篇 精神病的治疗、预防和鉴定 863
第四十一章 心理治疗 863
第一节 心理治疗&曾文星 863
一、心理治疗之概念 863
二、心理治疗之机理 864
三、心理治疗之施行方式 864
四、心理治疗之治愈因素 865
五、心理治疗之训练与督导 866
六、心理治疗之研究 866
七、文化与心理治疗 867
第二节 精神分析与分析性心理治疗&曾文星 867
一、定义与概念 867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演变与发展 867
三、治疗原理 870
四、治疗方法与步骤 871
五、个案实例 872
六、结语 874
第三节 支持性心理治疗&陶国泰 875
第四节 认知疗法&李雪荣 876
一、历史及理论基础 877
二、认知疗法的基本原则 878
三、治疗方法 879
四、适应症 880
第五节 行为疗法&张亚林 880
一、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881
(一)经典条件反射 881
(二)学习理论 881
(三)强化作用 881
(四)操作性条件反射 882
二、治疗技术 882
(一)系统脱敏疗法 882
(二)冲击疗法 884
(三)预防法 885
(四)厌恶疗法 885
(五)阳性强化法 886
(六)消极练习法 886
(七)自我控制法 886
(八)模仿法 887
(九)认知行为疗法 887
第六节 生物反馈疗法&宋燕华 888
一、概述 888
二、治疗原理及心理生理机制 888
三、治疗仪种类及治疗方法 889
四、临床应用 890
第七节 家庭治疗&徐静 891
一、定义与概念 891
二、家庭治疗之发展 891
三、家庭治疗之目标与病情了解 893
四、家庭治疗的进行方法与技巧 894
五、家庭治疗之各种模式 895
六、家庭治疗之步骤 896
七、个案实例说明 896
八、结语 897
第八节 森田疗法&崔玉华 897
一、概述 897
二、森田关于神经质的学说 898
三、森田疗法 898
四、森田疗法的展望 901
第九节 催眠疗法&陶国泰 901
第十节 心理咨询&李从培 902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和概念 902
二、心理咨询遵循的基本原则 903
三、咨询人员的素质与条件 906
第四十二章 精神药物治疗&王祖 909
第一节 精神药物的命名和分类 909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 910
一、酚噻嗪类衍生物 912
(一)概述 912
(二)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 912
(三)体内过程 914
(四)药理作用 915
(五)中枢神经递质与抗精神病药 916
(六)临床应用 920
(七)副作用 924
(八)过量与急性中毒 935
二、硫杂蒽类 936
三、丁酰苯类 938
四、二苯丁哌啶类 940
五、二苯氧氮平类 941
六、苯甲酰胺类 943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的维持治疗 946
第四节 长效抗精神病药 947
第五节 抗精神病药的联用 949
第六节 药物相互作用 949
第七节 抗抑郁药 951
一、概述 951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952
三、三环类抗抑郁药 955
四、新型抗抑郁剂 967
第八节 抗焦虑药 969
一、概述 969
二、苯二氮?类 971
三、丁螺环酮 977
第九节 抗躁狂药 977
一、锂盐 977
二、其它抗躁狂药 986
第四十三章 中医治疗 992
第一节 概述&罗和春 992
第二节 病因学与病理病机&罗和春 992
一、病因学说 992
二、病理病机 992
第三节 中医中药治疗&贾云奎 993
一、辨证论治及其进展 993
二、中药单方的临床应用 997
三、针刺、电针及耳针治疗 998
第四十四章 物理治疗和其他治疗 1001
第一节 胰岛素治疗&王祖 1001
第二节 电痉挛治疗&陈彦方 1007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翟书涛 1010
第四节 降温人工冬眠及常温人工冬眠治疗&侯沂 1012
第五节 精神外科治疗&于清汉 1016
一、立体定向术的理论基础 1017
二、立体定向术的方式和目的 1017
三、立体定向术的适应症 1018
四、立体定向术的疗效 1018
五、立体定向术后遗症状 1019
第四十五章 精神障碍的护理 1021
第一节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孙宝亭 1021
第二节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及护理工作的特点&孙宝亭 1021
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1021
二、精神疾病护理的几个特殊内容 1022
第三节 精神病人的组织管理&孙宝亭 1023
一、坚持开放管理 1023
二、具体的组织管理办法 1024
第四节 交往观察与记录&孙宝亭 1025
一、交往 1025
二、观察病情 1026
三、护理记录 1027
第五节 精神异常状态的护理&沈长慧 1027
一、兴奋状态病人的护理 1027
二、抑郁状态病人的护理 1028
三、妄想状态病人的护理 1029
四、幻觉状态病人的护理 1029
五、紧张综合征的护理 1030
六、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1030
七、癔症病人的护理 1031
八、强迫状态病人的护理 1031
第六节 精神药物副作用的护理&沈长慧 1032
一、精神药物副作用发生的一般规律 1032
二、精神药物常见副作用的护理 1032
第七节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预防和急救&孙宝亭 1034
一、意外事件发生原因 1034
二、意外事件表现形式 1035
三、意外事件的预防 1035
四、意外事件的急救处理 1036
第八节 慢性精神病人的护理&沈长慧 1038
一、慢性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 1038
二、慢性精神病人的护理特点 1038
三、积极开展工娱疗活动 1038
第九节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王述彭 1039
一、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特点和原则 1039
二、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内容和方式、方法 1039
(一)痴呆的护理 1039
(二)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1040
(三)抑郁状态的护理 1041
(四)脑衰弱状态的护理 1041
(五)老年精神病人的康复护理 1041
第十节 家庭护理&王秀娟 1042
一、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1042
二、精神症状明显时的家庭护理 1044
三、家庭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处理 1045
第四十六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姜佐宁 1047
第一节 概述 1047
一、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1047
二、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1048
三、我国社会制度提供了有利的预防条件 1048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基本内容 1049
一、胎儿时期 1049
二、婴幼儿期至学龄前期 1050
三、学龄前期与学龄时期 1050
四、青少年期 1051
五、更年期的心理卫生 1052
六、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1052
第三节 各类精神疾病的预防 1054
一、心因性精神疾病 1054
二、性格不健康 1054
三、躯体性精神疾病 1055
四、精神发育迟滞 1055
五、对一些原因不明精神疾病的预防措施 1056
第四节 预防性干预 1056
一、对心理素质虚弱者的实验性干预 1056
二、针对已发生事件进行预防性干预 1058
第五节 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前瞻 1059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寻求病因奠定基础 1059
二、开展精神病学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找出疾病的发展规律 1060
三、研究早期干预和预防复发的方法 1060
第四十七章 精神障碍的社区防治组织与措施&黄良珩 张维熙 1063
第一节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 1063
一、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意义 1063
二、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 64
第二节 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机构的组织形式 1065
一、建立各级精神卫生协调组织 1065
二、社区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 1065
第三节 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机构的工作内容 1066
一、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066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067
三、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 1069
四、精神卫生宣教工作 1069
第四节 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情况简介 1070
一、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趋势 1070
二、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简介 1070
第五节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展望 1071
第四十八章 精神疾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李从培 1073
第一节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概念、对象、法律性质和任务 1073
第二节 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 1074
一、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1074
二、关于精神错乱辩护 1074
三、医学和法律标准的相互关系 1075
四、民事行为能力 1076
第三节 鉴定的组织和实施 1076
一、鉴定的类别 1076
二、鉴定的步骤和工作方法 1077
第四节 鉴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及鉴定书的格式和内容 1077
第五节 各种精神疾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1081
一、精神分裂症 1081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1083
三、癫痫性精神障碍 1085
四、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 1087
五、流行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1088
六、脑动脉硬化症 1088
七、老年性精神障碍 1088
八、酒精中毒 1090
九、精神发育不全 1091
十、人格障碍病态人格者 1092
十一、性心理障碍 1097
十二、冲动控制障碍 1100
十三、神经官能症 1102
十四、反应性精神病 1104
十五、短暂性精神活动障碍 1108
英汉精神病学名词对照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