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等教育的意义 1
第二节 中等教育的范围 4
一、普通教育 5
二、职业教育 8
三、师范教育 10
第二章 中等教育的目标 15
第一节 共同目标 15
一、陶融伦理道德 17
二、熟练基本知能 19
三、锻炼健强体格 20
四、建立人际关系 21
五、启发艺术兴趣 22
第二节 我国中等教育的目标 23
一、国民中学 23
(一)中学堂时期 24
(二)中学校时期 25
(三)初级中学时期 25
(四)国民中学时期 26
二、高级中学 28
(一)高等学堂时期 28
(二)大学预科时期 29
(三)高级中学时期 29
三、职业学校 31
(一)实业学堂时期 31
(二)实业学校时期 33
(三)职业学校时期 33
(四)高级职业学校时期 36
(五)职业学校时期 40
第三章 中等教育的功能 43
第一节 共同功能 43
一、适应社会生活 45
二、统整民族文化 46
三、试探学生个性 47
四、分化天赋才能 47
第二节 我国中等教育的功能 48
一、国民中学 48
(一)充实生活经验 48
(二)实施职业陶冶 49
二、高级中学 50
(一)选择优秀人才 50
(二)加强基础训练 51
三、职业学校 52
(一)多用教具设备 52
(二)提供实习机会 53
第四章 中等教育的沿革 55
第一节 移植阶段的中等教育 56
一、试植期 57
(一)外语教育 58
(二)军事教育 59
(三)职业教育 61
二、仿日期 63
(一)普通教育 66
(二)职业教育 68
(三)师范教育 70
三、仿德期 73
(一)普通教育 76
(二)职业教育 77
(三)师范教育 79
四、仿美期 81
(一)普通科 83
(二)职业科 84
(三)师范科 85
第二节 生长阶段的中等教育 86
一、发育期 88
(一)普通教育 89
(二)职业教育 92
(三)师范教育 94
二、分根期 96
(一)普通教育 99
(二)职业教育 104
(三)师范教育 108
第三节 茁壮阶段的中等教育 110
一、含苞期 112
(一)普通教育 114
(二)职业教育 118
(三)师范教育 122
二、争艳期 124
(一)国民教育 125
(二)普通教育 130
(三)职业教育 133
第五章 中等教育的政策 143
第一节 哲学思想 143
一、政治理想与中等教育 143
(一)政教合一说 144
(二)政教分立说 146
二、经济效益与中等教育 151
(一)教育消费说 152
(二)教育投资说 156
(三)教育计画说 160
三、社会变迁与中等教育 163
(一)社会巨变说 164
(二)社会微变说 167
(三)社会改造说 170
四、文化涵濡与中等教育 174
(一)文化遗产说 174
(二)文化播迁说 179
(三)文化融合说 182
第二节 政策类型 187
一、限制型 187
二、开放型 190
三、折衷型 191
第三节 我国中等教育的政策 193
一、中等教育政策的变迁 193
(一)师夷制夷的政策 193
(二)训政建国的政策 195
(三)抗战建国的政策 196
(四)戡乱建国的政策 199
(五)复国建国的政策 200
二、中等教育政策的分析 202
(一)国定的教育目标 203
(二)划一的学校制度 203
(三)均分的管辖权责 203
(四)统一的课程教材 204
(五)双轨的师资训练 205
第六章 中等学校的类型 213
第一节 功能型 213
一、英国的功能型中学 214
二、法国的功能型中学 217
三、西德的功能型中学 219
四、美国的功能型中学 222
五、中国的功能型中学 223
第二节 合科型 226
一、美国的合科型中学 227
二、英国的合科型中学 228
三、西德的合科型中学 228
四、日本的合科型中学 229
五、中国的合科型中学 230
第三节 综合型 231
一、美国的综合型中学 231
二、英国的综合型中学 232
三、法国的综合型中学 234
四、西德的综合型中学 235
五、日本的综合型中学 235
六、中国的综合型中学 236
第七章 中等学校的衔接 239
第一节 学制衔接 239
一、一贯型 240
(一)中学与小学衔接之一贯型 240
(二)高中与初中衔接之一贯型 246
(三)高中与专科衔接之一贯型 251
二、分段型 256
(一)中学与小学衔接之分段型 256
(二)高中与初中衔接之分段型 262
(三)高中与大学衔接之分段型 265
第二节 入学制度 269
一、学区制 269
(一)美国的学区制 270
(二)英国的学区制 271
(三)法国的学区制 273
(四)日本的学区制 274
(五)中国的学区制 275
二、甄别制 277
(一)英国的甄别制 278
(二)新加坡的甄别制 279
三、淘汰制 279
(一)学区考试淘汰制 280
(二)学群考试淘汰制 281
第三节 升学制度 284
一、认可制 285
(一)单位认可制 285
(二)文凭认可制 287
(三)能力认可制 290
(四)保送认可制 292
二、淘汰制 305
(一)分段淘汰制 305
(二)统一淘汰制 308
第八章 中等学校的课程 317
第一节 课程内容 317
一、国民中学 318
二、高级中学 319
三、职业学校 320
第二节 课程结构 323
一、直径一贯型 323
二、多重圆周型 325
三、螺旋累积型 326
四、群集阶梯型 328
第三节 课程类型 329
一、知识结构型 330
(一)科目型课程 330
(二)相关型课程 331
(三)融合型课程 332
(四)广域型课程 332
(五)核心型课程 333
(六)活动型课程 334
二、教材功能型 335
(一)知识中心课程 335
(二)生活中心课程 337
(三)社会中心课程 339
(四)人本中心课程 341
三、形式分类型 343
(一)正式课程 344
(二)潜在课程 346
第九章 中等学校的学生 351
第一节 学生特征 351
一、体格 352
(一)身高 352
(二)体重 353
(三)胸围 354
(四)体型 355
二、性征 358
三、智力 359
第二节 学生结构 361
一、人口结构 361
二、中学生结构 362
三、高中高职及五专前三年学生结构 364
四、职校学生结构 365
第三节 教育绩效 366
一、体格发展 366
(一)身高 366
(二)体重 368
(三)胸围 370
二、升学率 372
三、毕业率 375
第四节 学生组织 378
一、自治会 378
(一)演进 378
(二)现行组织 379
二、救国团 381
第十章 中等学校的教师 387
第一节 养成教育 387
一、证书制 388
(一)西德的证书制 388
(二)法国的证书制 392
(三)中国的证书制 396
二、学位制 399
(一)美国的学位制 399
(二)英国的学位制 402
(三)日本的学位制 403
(四)中国的学位制 404
第二节 进修教育 406
一、日间制 406
二、暑期制 408
三、夜间制 410
第三节 资格检覈 411
一、考试制 411
二、认可制 412
第四节 教师任用 414
一、教师资格 415
(一)国民中学 415
(二)高级中学 416
(三)职业学校 417
二、分发实习 418
三、甄选介聘 420
(一)初选 421
(二)复选 424
(三)介聘 425
第五节 教师素质 425
一、国民中学 426
(一)学历结构分析 426
(二)检定资格分析 426
(三)年龄结构分析 428
(四)服务年资分析 429
二、高级中学 431
(一)学历结构分析 431
(二)检定资格分析 432
(三)年龄结构分析 432
(四)服务年资分析 433
三、职业学校 435
(一)学历结构分析 435
(二)检定资格分析 436
(三)年龄结构分析 436
(四)服务年资分析 438
第十一章 中等学校的行政 441
第一节 行政特质 441
一、专业化 441
二、科学化 442
三、民主化 443
四、制度化 443
第二节 行政组织 444
一、隶属机构 445
二、组织结构 446
三、决策机构 450
第三节 行政人员 454
一、任用 455
二、资格 455
(一)校长 455
(二)主任 459
三、甄选 460
(一)初选 460
(二)复选 466
第十二章 中等教育的展望 469
第一节 目标与功能 469
一、高级中学教育目标究竟是升学预备?抑兼职业训练? 469
二、中等教育究竟是严格淘汰?抑作适切辅导以完成预期的目标? 470
第二节 法令与政策 472
一、中等教育的主管单位究竟是中教司?是国教司?抑为技职司? 472
二、中等学校师资规划单位究竟是中教司?是国教司?是技职司?抑为各司统管? 473
三、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究竟是精神国防教育?抑为自由专业教育? 474
四、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究竟是一元制?抑为多元制? 475
五、中等学校教师资格之检覈究竟是一科?抑为多科? 476
六、中等学校教师资格审查标准究竟是毕业证书?抑为教育学分证书? 476
七、后段中等教育发展重点究竟是普通教育?抑为职业教育? 477
第三节 学制与衔接 479
一、高级中学型态究竟是功能型?是合科型?抑为综合型? 479
二、中等学校之衔接究竟是一贯型?抑为分段型? 480
三、中等学校毕业生升学制度究竟是淘汰制?抑行认可制? 482
四、特殊教育究竟是行隔离制?抑采统合制? 483
五、资赋优异学生的教育究竟是加速制?是充实制?是分组制?抑为综合制? 484
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 485
一、国民中学课程究竟是科目型?是合科型?抑为广域型? 485
二、高级中学课程究竟是文理分组?抑为自由选修? 486
三、国民中学特殊教育究竟是实验?抑为推广? 487
第五节 行政与师资 488
一、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之核心课程究竟是普通科目或专业科目?抑为专门科目? 488
二、中等学校教师究竟是分科培养?抑为合科训练? 489
三、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教育究竟是分段培养?抑授同一课程?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