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安翔,王连平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2901821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1

一、内容提要 1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

二、疑难解答 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有什么区别? 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8

(四)怎样正确理解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9

(五)怎样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10

三、名词解释 12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2

社会主义原则 12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机械论 13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空想论 13

生产力标准 13

商品化 14

生产社会化 14

现代化 14

四、理论争鸣 14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讨论 14

(二)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主要观点 20

五、参考资料 23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论述 23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提法 24

第二章 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27

一、内容提要 27

(一)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27

(二)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 28

(三)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29

二、疑难解答 31

(一)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31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客观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32

(三)为什么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位 34

(四)为什么要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36

(五)为什么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怎样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38

三、名词解释 40

经济发展战略 40

小康水平 40

粗放经营 41

集约经营 41

星火计划 41

新技术革命 41

劳动密集型经济 42

资金密集型经济 2

技术密集型经济 42

十字型大农业 42

四、理论争鸣 43

(一) 关于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讨论情况 43

(二)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调整的讨论 46

五、参考资料 51

(一)世界上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 51

(二)苏联“加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52

(三)世界上有关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情况 53

(四)我国各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53

(五)我国产业结构的情况 54

第三章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56

一、内容提要 56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56

(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57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 59

二、疑难解答 60

(一)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60

(二)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62

(三)衡量外资规模和外债结构的适宜标准是什么? 64

(四)我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哪些根本区别? 67

(五)外国资本家来我国投资所赚取的利润是不是剥削?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68

三、名词解释 70

外向型经济 70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70

国际经济大循环 70

补偿贸易 71

祖赁贸易 71

经济技术开发区 71

汇率 72

货币升值 72

顺差、逆差 72

四、理论争鸣 73

(一)关于外向型经济的研究观点综述 73

(二)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综述 76

五、参考资料 81

(一)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81

(二)新加坡吸引外资的措施 82

(三)世界特区种种 83

第四章 探索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 85

一、内容提要 85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85

(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86

(三)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 87

二、疑难解答 88

(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88

(二)为什么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90

(三)怎样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性质 92

(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为什么必须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93

(五)怎样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96

三、名词解释 99

经济体制 99

经济模式 99

自然经济 99

商品经济 100

产品经济 100

计划经济 100

市场经济 101

宏观经济 101

中观经济 101

微观经济 101

四、理论争鸣 102

(一)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本质的讨论 102

(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讨论 103

五、参考资料 105

(一)关于经济模式的分类 105

(二)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106

(三)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107

(四)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109

第五章 建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 111

一、内容提要 111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111

(二)建立责权利紧密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 112

(三)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12

(四)逐步健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 113

二、疑难解答 114

(一)为什么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运行机制 114

(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依据及其意义是什么?怎样有效地实行两权分离 116

(三)为什么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18

(四)为什么要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当前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120

(五)我国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有效地控制物价上涨 121

三、名词解释 124

经济机制 124

指令性计划 124

指导性计划 124

价格体系 124

股份制 124

租赁制 125

劳动合同制 125

资产经营责任制 125

满负荷工作法 126

产权转让 126

四、理论争鸣 126

(一)关于价格改革问题的讨论 126

(二)关于企业经营方式问题的讨论 129

(三)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 131

五、参考资料 133

(一)1987年我国物价上涨情况 133

(二)南朝鲜控制物价的措施 134

(三)玻利维亚强行抑制恶性通货膨胀的成就和社会代价 136

第六章 改革所有制结构 138

一、内容提要 138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38

(二)公有制经济 139

(三)其他所有制经济 140

二、疑难解答 141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141

(二)怎样正确地看待私营经济 144

(三)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 147

(四)为什么要发展公有制本身的多种形式 149

(五)怎样认识“三资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151

三、名词解释 154

个体经济 154

私营经济 154

中外合资企业 154

中外合营企业 154

外商独资企业 155

合作经济 155

经济联合体 155

所有制结构 155

四、理论争鸣 155

(一)关于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的讨论 155

(二)关于私营经济和雇工经营问题的讨论 160

五、参考资料 164

(一)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发展情况 164

(二)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情况 164

(三)苏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 165

第七章 完善分配方式,科学指导消费 167

一、内容提要 16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 169

二、疑难解答 170

(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170

(二)如何正确认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非劳动收入 172

(三)现阶段分配中必须坚持哪些正确的原则和政策 174

(四)怎样正确理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174

(五)怎样看待消费超前?如何防止消费膨胀 175

三、名词解释 181

非劳动收入 181

股息、红利 182

浮动工资 182

自费工资 182

职务工资 182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183

消费结构 183

消费方式 183

消费心理 183

消费早熟 184

消费膨胀 184

四、理论争鸣 181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理论的讨论情况 181

(二)关于我国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讨论情况 187

五、参考资料 191

(一)工资与物价挂钩的三种方案 191

(二)城镇居民与农民生活差距比较 192

(三)中外消费结构对比 192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5

一、内容提要 195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95

(二)我国国家制度的本质内容与特点 196

(三)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而又复杂的历史任务 196

(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 197

二、疑难解答 198

(一)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98

(二)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特点是什么 199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200

(四)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203

(五)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205

三、名词解释 207

政治体制 20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8

三权分立 208

党政分开 208

国家公务员制度 208

行政法 209

行政机关编制法 209

行政诉讼法 209

人民申诉制度 209

差额选举制度 209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210

四、理论争鸣 210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讨论 210

(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讨论 213

五、参考资料 215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 215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16

(三)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情况 217

第九章 发展统一战线 增强民族团结 221

一、内容提要 221

(一)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221

(二)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222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 223

二、疑难解答 224

(一)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意义 224

(二) “一国两制”方针的客观依据及其意义是什么 226

(三)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228

(四)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民族问题上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230

(五)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32

三、名词解释 234

统一战线 234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 235

政治协商制度 235

多党轮流执政 235

“一国两制” 235

民族区域自治 236

民族自决权 236

四、理论争鸣 236

(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问题的讨论 236

(二)关于“一国两制”的讨论 239

五、参考资料 240

(一)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情况的统计 240

(二)台湾、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 241

(三)我国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 243

第十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45

一、内容提要 24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45

(二)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246

(三)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47

(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48

二、疑难解答 249

(一)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意义 2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251

(三)如何认识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254

(四)既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不要提倡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 255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58

三、名词解释 259

物质文明 259

道德 260

职业道德 260

社会公德 260

民族自尊心 260

民族自豪感 260

理想 260

纪律 261

四、理论争鸣 261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261

(二)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关系 262

(三)关于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263

(四)关于对外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264

五、参考资料 264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状况 264

(二)精神文明建设典型事例摘要 265

(三)国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和做法 266

(四)对《西方社会病》一书关于享乐主义的章节摘要 267

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防 272

一、内容提要 272

(一)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方针 272

(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73

(三)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74

二、疑难解答 275

(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75

(二)国防建设为什么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277

(三)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79

(四)加快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281

(五)如何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 283

三、名词解释 286

星球大战计划 286

国防经济效益 286

阿波罗登月计划 286

曼啥顿计划 287

国防现代化 287

国防观念 287

国防体制 287

国防发展战略 288

四、理论争鸣 288

(一)关于“增殖型”国防的讨论 288

(二)关于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 291

五、参考资料 294

(一)发达国家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294

(二)外军实行军衔制的有关情况 297

(三)外军实行文职人员制度的有关情况 298

第十二章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300

一、内容提要 300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00

(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01

(三)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 302

二、疑难解答 303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03

(二)在改革开放的件下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05

(三) 为什么说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307

(四)党政分开后如何实现党的领导 309

(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党风 312

三、名词解释 314

政党 314

无产阶级政党 315

一党制 315

两党制 315

多党制 316

党纲 316

党风 316

民主集中制 316

四、理论争鸣 317

(一)关于党政分开的讨论 317

(二)关于党风问题的几种观点 320

五、参考资料 323

(一)苏联、东欧关于党政分开的做法和动向 323

(二)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方法 325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