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概念界定 2
1.2.1 粮食 2
1.2.2 粮食安全 3
1.2.3 粮食主产区 5
1.2.4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6
1.3 研究动态追踪 7
1.3.1 粮食安全的研究现状 7
1.3.2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现状 8
1.3.3 总结与讨论 12
1.3.4 我国目前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14
1.4 研究目标思路、数据来源与主要内容 15
1.4.1 研究目标与思路 15
1.4.2 数据来源 15
1.4.3 研究内容 16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17
1.5.1 研究的主要创新 17
1.5.2 研究不足 17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9
2.1 生产要素理论和生产函数 19
2.1.1 生产要素理论 19
2.1.2 农业生产要素 20
2.1.3 生产函数 23
2.1.4 启示 24
2.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非市场产品价值评估方法 25
2.2.1 外部性理论 25
2.2.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 25
2.2.3 非市场产品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 26
2.2.4 生产函数法 27
2.2.5 启示 28
2.3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模型 28
2.3.1 面板数据理论 28
2.3.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31
2.3.3 启示 40
2.4 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预测方法 40
2.4.1 灰色系统理论 40
2.4.2 灰色系统建模机理 42
2.4.3 灰色预测方法 43
2.4.4 启示 45
第3章 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及供需概况分析 46
3.1 我国粮食生产布局总体分析 46
3.1.1 传统粮食主产区生产概况 46
3.1.2 本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划分 47
3.1.3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 52
3.2 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53
3.2.1 稻谷生产状况分析 53
3.2.2 小麦生产状况分析 60
3.2.3 玉米生产状况分析 64
3.3 粮食消费需求分析 69
3.3.1 粮食消费构成 70
3.3.2 我国粮食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 72
3.4 我国粮食供需均衡状况 74
3.4.1 稻谷供需均衡状况 74
3.4.2 小麦供需均衡状况 74
3.4.3 玉米供需均衡状况 75
3.4.4 粮食供需均衡总体状况 76
3.5 本章小结 77
第4章 气候变化及全球行动 78
4.1 全球气候变化 78
4.1.1 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78
4.1.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79
4.1.3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80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82
4.2.1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概况 82
4.2.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83
4.2.3 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86
4.3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 89
4.3.1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 89
4.3.2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91
4.3.3 达成共识 94
4.3.4 尚存分歧 95
4.4 本章小结 97
第5章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98
5.1 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98
5.1.1 气候及自然灾害因素 98
5.1.2 影响粮食生产的其他因素 98
5.2 中国粮食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 101
5.2.1 中国稻谷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 101
5.2.2 中国小麦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 102
5.2.3 中国玉米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 102
5.2.4 总结 103
5.3 指标、数据与模型 103
5.3.1 指标设计 103
5.3.2 数据来源及初步处理 105
5.3.3 模型的建立 105
5.4 气候变化对稻谷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106
5.4.1 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处理及结果 106
5.4.2 1979年至2007年间我国稻谷增产中气候因素贡献的测算 110
5.4.3 结论分析 111
5.5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112
5.5.1 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处理及结果 112
5.5.2 1979年至2007年间我国小麦增产中气候因素贡献的测算 114
5.5.3 结论分析 115
5.6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116
5.6.1 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处理及结果 116
5.6.2 1979年至2007年间我国玉米增产中气候因素贡献的测算 117
5.6.3 结论分析 118
5.7 本章主要结论 119
5.7.1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总结 119
5.7.2 物质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总结 121
5.7.3 其他因素对粮食生产影响总结 123
第6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预测 124
6.1 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124
6.1.1 我国近代气候变化趋势 124
6.1.2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预测结论 125
6.1.3 我国学者预测结论 127
6.1.4 本研究借鉴的预测结论 128
6.2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 130
6.2.1 稻谷主产区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 130
6.2.2 小麦主产区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 136
6.2.3 玉米主产区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 141
6.2.4 我国粮食产量预测 146
6.3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 149
6.3.1 气候因子变动率的计算 149
6.3.2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150
6.3.3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测算 151
6.4 本章主要结论 154
第7章 我国粮食需求的中长期预测 156
7.1 我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及特点 156
7.1.1 我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 156
7.1.2 我国粮食消费特点 157
7.2 粮食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59
7.2.1 人口增长 159
7.2.2 收入增长 159
7.2.3 城市化水平和进程 160
7.2.4 市场发育程度 160
7.3 我国粮食需求的中长期预测 161
7.3.1 稻谷消费量的中长期预测 162
7.3.2 小麦消费量的中长期预测 168
7.3.3 玉米消费量的中长期预测 174
7.4 21世纪中叶我国粮食安全预测结论 181
7.4.1 我国粮食需求预测结果总结 181
7.4.2 21世纪中叶我国粮食安全缺口 183
第8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185
8.1 本研究主要结论 185
8.1.1 关于21世纪中叶我国粮食安全的结论 185
8.1.2 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结论 188
8.2 我国粮食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190
8.2.1 逐步建立气候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气候变化影响的监测和分析系统 190
8.2.2 加强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 191
8.2.3 组建气候灾害决策管理机构,建立统筹全局的指挥调度系统,降低气候灾害的损失 191
8.2.4 根据气候变化合理调整农业布局 191
8.2.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91
8.2.6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选育新品种 191
8.2.7 普及低成本的农业适应技术 192
8.2.8 运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农业气候灾害保险以规避风险 192
8.2.9 提高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意识 192
8.2.10 制定适应行动的激励政策 192
8.3 后续研究问题 193
参考文献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