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年编 2010 人民时评、人民论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人民日报评论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1502582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人民论坛》与《人民时评》是人民日报著名的评论专栏,均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本书收入了《人民论坛》与《人民时评》两个专栏在2010年刊载的所有文章,可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为何重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叶小文 1

走出“被调研”的围城 徐文秀 3

慢与快的辩证法 桑林峰 5

“显绩”与“潜绩” 林治波 7

“非常态化”思维酿恶果 陈家兴 9

“手脚放开”更需“心态开放” 于钦德 11

耐得“委屈” 王朝明 13

服务要先于惩罚 姬建民 15

最近你忙什么? 李伟峰 17

把工作当学问做 舒炼 19

二十六秒能做什么? 向贤彪 21

企业如人,重在其神 张真 23

“谋而后动”方能“又好又快” 高岖 25

“提问”汇聚时代的声音 徐永新 27

少“述”多“作” 徐全利 29

少些模仿,多些创新 刘根生 31

警惕那些虚浮的“繁华” 黄团元 33

“能者多劳”与“劳者多能” 方金勇 35

国货“回力”,如何“永久”? 武少民 37

善做重要而不紧迫的事 刁传东 39

且放下“值不值”的追问 沈应举 41

让古道热肠融化浮世冷漠 陈家兴 43

激情是一种可贵的状态——“看干部看什么”之五 张铁 45

媒体如何用好话语权 范正伟 47

群众检验政治生命线——“看干部看什么”之四 詹勇 49

“明义”就是动力 廖小言 51

接受监督不仅是一种胸襟——“看干部看什么”之三 陈家兴 53

谨防“曲低和寡” 吕锐锐 55

治治“论坛厌烦症” 陈振凯 57

公正办事,公道用人——“看干部看什么”之二 金采薇 59

毛岸英带回来什么 谢宏 61

没有责任担当不是小问题——“看干部看什么”之一 石开 63

莫让心悬半空中 林彦博 65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方汝 67

打破人才误用的樊篱 周志鹏 69

事业·职业·副业 徐文秀 71

领导干部要有“五平”之心 易炼红 73

莫将正常当异常 崔凤日 75

多一点真情就会少一些矛盾 王比学 77

“转念一想”见境界 王晓河 79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桑林峰 81

关键,攻坚,人才为先 叶小文 83

国家形象在“事件”里 陈家兴 85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宁静 姬建民 87

培养“笑”的能力 张保振 89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魏地春 91

“平时争”与“评时争” 向贤彪 94

切莫少了“懂干事” 盛克勤 96

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 陈家兴 98

内心温暖,所以富足 何勇 100

世博,如何让农民受益?——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七 汪晓东 102

靠什么带动“爱心团队” 陈家兴 104

善用具象,文化传播更有气象 刘国昌 106

对孩子,该放手时须放手 郭立场 108

完善调控政策,确保取得实效 王炜 110

如何释放“中国价值” 常培育 112

老百姓怎么看政治 梁衡 114

深圳,而立之年再出发 马利 116

感沐信仰的光华 王朝明 118

如何延续城市的文脉——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六 陆建松 120

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 王炜 122

从“雄鸡”到“火炬” 斯雄 124

从世博出发,低碳能走多远——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五 包蹇 126

学习是一种责任 詹勇 128

用制度力量推动干群融合 成新平 130

把更多桂冠献给普通人 张铁 132

如何放大世博会主题效应——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四 季路德 134

中国发展的“密码”在哪里? 纪东冲 136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三 李泓冰 138

干事业需要“传棒接力” 戴者春 140

新一代公民在路上——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二 姜泓冰 142

“提笔忘字”与汉字危机 郭立场 144

美在落实 王汉超 146

世界从这里读懂中国——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思考之一 郝洪 148

如何珍惜“岗位” 姬建民 150

期待更多“撒手锏” 盛克勤 152

为群众导演喜剧 王晓河 154

别做文化“啃老族” 仲言 156

但愿“三钱”别成大师的句号 李泓冰 158

树立生命至上的健康工作观 岩峰 160

管住公款吃喝的嘴 汪金友 162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易连云 164

走进延安,追问责任与使命 魏地春 166

不要总说自己好 汪金友 168

认真离不开“三不怕” 张真 170

节能灯背后的政绩观 詹勇 172

岂能如此“亮牌” 刘杰 174

理论的现实关切 纪东冲 176

别拿自己当“客”待 林璞 178

人才工作怎样“点石成金” 简满屯 180

大胜靠德 舒炼 182

一滴墨与一杯水 赵蓓蓓 184

文贵简约 王方 186

诚恳回应方能避免公信力缺失 毕诗成 188

喜看党务公开新气象 马国英 190

增加群众在选任干部中的权重 姬建民 192

党员的争与让 纪东冲 194

腐败何以成习惯 詹勇 196

共同托起生命的方舟 詹勇 198

怎样为改革先行者解困 陈家兴 200

擦亮“身边的金子” 王朝明 202

媒体绝不可见利忘义 詹勇 204

绝不能靠低俗吸引眼球 田冲 206

靠“薪”更靠“心” 刘杰 208

以良好法治环境护航科学发展 卿立新 210

看好自己的“门” 桑林峰 212

改进文风的功底在“务实求理” 叶小文 214

从邓拓不沾公家便宜说起 季音 216

何妨自念“紧箍咒” 孟鸣 218

“上水平”是干出来的 詹勇 220

单位里同样有“民生” 张铁 222

看《三国》说选才 蒋元明 224

心安是福 李荣东 226

文风非小事 张保振 228

向“后作为”说不 曹红涛 230

干部讲话应有“百姓思维” 简满屯 232

“急”与“不急”的辩证法 崔凤日 234

真“换位”才有真“体验” 王晓河 236

为“骤富”农民树起幸福航标 曹红涛 238

走出“摆平”就是“水平”的误区 詹勇 240

不断改进我们的文风 张铁 242

至美之声是合唱 顾兆农 244

打破房价“屡调屡涨”怪圈 王炜 246

构筑护卫生命的坚强屏障 陈家兴 248

领导干部要有“职业风险”意识 周文彰 250

“珍惜自给自足的生活” 王平 252

探寻中国的金融之根 唐双宁 254

五四精神与认识国情 李强 256

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 范正伟 258

体面劳动离不开合理报酬 唐宋 260

“夹心层”心态值得关注 龚维斌 262

位子和位置 斯壮 264

跳“集体舞”不唱“独角戏” 陈家兴 266

用好西部大开发中的“外国元素” 吕鸿 268

关注平均数背后的民生 张铁 270

央视为何不说“NBA”? 傅振国 272

幸福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马碧 274

“弱者成名”的反思 完颜平 276

“开放式村委会”的启示 詹勇 278

春风何以扫落叶 顾兆农 280

拉票是种坏风气 迟刚 282

障眼法的末路 杨凯 284

释法析理,化解纠纷 白龙 286

在救援奇迹的数字背后 范正伟 288

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财富 范正伟 290

从孔繁森到龚曲此里 贾永 刘永华 292

牢牢树立“责任链意识” 臧安民 294

心系民生方能分好“蛋糕” 詹勇 296

一级做给一级看 段金柱 298

警惕语言“冷暴力” 唐宋 300

高速铁路承载中国梦想 严冰 302

答记者问的几个“不要” 梁衡 304

改革攻坚最需要勇气 范正伟 306

“研而优则仕”与创新之忧 李邦河 308

怎样更好地“读点历史” 张铁 310

网络时代更需要公开 景延安 312

毛竹“魔法生长”的启迪 马碧 314

网络如何“增温”民主政治 道夫 316

走出女性的“花木兰”困境 唐易水 318

今年两会又不同 叶小文 320

“低碳风”吹进中国年 詹勇 322

“官德”必须制度化 马国英 324

常去农村看看 蔡朝阳 326

未富先骄让人忧 葛剑雄 328

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奋起之志 赵鹏 330

摆脱繁杂的应酬 季音 332

政声民意求“同频共振” 卿立新 334

寻找心灵深处的“年味” 詹勇 336

巧实力,硬实力,软实力 张颐武 338

杨正超的爱憎观 钟纪轩 340

文化贴牌无异于自杀 梁衡 342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344

让权利监督权力 高岖 346

“阿依努尔现象”启示什么? 唐宋 348

“钟摆干部”之忧 蔡朝阳 350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石家友 352

阿凡达、全明星投票和“谷歌事件” 何振华 354

中国网络进步无关“美式自由” 何振华 356

“网络自由”与“巧实力”外交 何振华 358

从沈浩看干部形象与责任 陈家兴 360

有大气象才有大作为 舒炼 362

南瓜“不争论”的智慧 王朝明 364

强震中的“生命共同体” 范正伟 366

检查团别成“油水团” 张铁 368

怎样向世界说明中国 吴建民 370

“赶走”与“留住”之间 邓伟志 372

说说沈浩的“不容易” 刘汉俊 374

世界需要慈善 杨成林 376

“三五年干部”当戒 曹红涛 378

“路不拾遗”与“道不捡金” 完颜平 380

“找我们领导去”? 杨一平 382

心光常注近及远 叶小文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