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浩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93754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重组,出现了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构成的新社会阶层(Social Stratum)。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加速转型和改革攻坚阶段的到来,如何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绪论 1

一 研究现状 2

(一)新社会阶层的成分构成及其政治需求 2

(二)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属性及其政治资源 5

(三)新社会阶层对统战工作的政治性影响 6

(四)新社会阶层对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8

二 研究困境 10

(一)新社会阶层身份属性划分上的研究困境 10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度”上的研究困境 12

(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方式”上的研究困境 15

三 研究方法 16

(一)唯物史观分析方法在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中的运用 17

(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及方法在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中的运用 19

(三)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在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中的运用 21

(四)复杂性科学分析方法在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中的运用 2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及其有序政治参与研究 25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的科学诠释 25

(一)马克思、恩格斯阐释新社会阶层的几种语境 25

(二)马克思、恩格斯阐释新社会阶层的理论内涵 28

(三)马克思、恩格斯阐释新社会阶层的方法论价值 32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科学诠释 34

(一)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34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36

(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内容 37

(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现途径 39

三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阐释 4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历史条件 42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科学内涵 43

第二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参与历程 46

一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形成条件 46

(一)世界现代化的纵深拓展是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时代条件 47

(二)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转型是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历史条件 48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阶层结构是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主体条件 51

(四)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是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现实契机 52

二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概念及特征 54

(一)新社会阶层中“新”的科学内涵 54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概念诠释 57

(三)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59

三 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 62

(一)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及其主要体现 62

(二)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与政治文化的整体转型 64

(三)新社会阶层在政治文明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67

四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历程 69

(一)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制度外主动型政治参与阶段 69

(二)从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至1997年十五大的召开: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制度内被动适应型政治参与阶段 72

(三)从1997年十五大的召开至2002年十六大的召开: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多元化主体型政治参与阶段 75

(四)2002年十六大以及2007年十七大的召开以来: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制度创新型政治参与阶段 77

第三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的政治本体论基础 80

一 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的经济制度基础 80

(一)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经济底蕴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 81

(二)党的领导集体对我国新社会阶层经济制度基础的探索 83

二 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的政治生态基础 89

(一)作为本体论存在样态的政治生态及其概念诠释 89

(二)党的领导集体对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生态基础的探索 91

三 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的公共领域基础 98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诠释及其在我国的兴起与研究现状 98

(二)公共领域在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101

(三)党的领导集体对我国新社会阶层公共领域基础的探索 104

第四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模型分析 107

一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偏好—从众模型 107

(一)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预设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模型构造 107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偏好—从众”模型的构造及分析 110

二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文化重构模型 114

(一)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文化动因及其制约 115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文化重构模型构建 117

第五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工作机制 123

一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适应机制构建 123

(一)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适应机制构建之理论支撑 123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适应机制构建之理论内涵 126

二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目标获取机制构建 130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及发展的生态政治基础 130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目标获取机制 132

三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社会整合机制构建 137

(一)社会整合的概念诠释与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 137

(二)社会建设与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社会整合机制构建 139

四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模式维持机制构建 143

(一)模式维持机制的概念诠释与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 144

(二)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模式维持机制构建 145

第六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典型分析 151

一 深圳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 151

(一)深圳市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总体分析 152

(二)深圳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背景、动力及其障碍 153

(三)深圳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156

二 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 158

(一)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总体分析 158

(二)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及动力 161

(三)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162

三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 164

(一)武汉市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总体分析 165

(二)武汉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实现途径 166

(三)武汉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167

四 浙江省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 170

(一)浙江省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总体分析 170

(二)浙江省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实现途径 172

(三)浙江省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及趋势 174

第七章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经验 176

一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76

(一)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合法基础不断夯实 176

(二)发展思路不断明晰,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前进方向日益明确 178

(三)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体制逐渐形成 180

(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 180

(五)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途径逐渐拓展 182

二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 183

(一)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政经互动规律 183

(二)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分层渐进规律 185

(三)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创新规律 187

三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189

(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起来 190

(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192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194

(四)必须坚持以现有民主政治构架为基础,将新社会阶层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序性和全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196

主要参考文献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