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审美哲学 现象学诠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仕一著
  • 出 版 社:文史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575496647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中国武术哲学化的“美学内涵” 1

二、“身体心灵化”、“心灵身体化”的“审美” 3

三、中国武术哲学美学体系的定位与建构 5

四、现象学解析的价值 8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假设 12

一、研究范围 12

二、研究假设 12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限制 14

一、研究方法 14

二、研究限制 15

第四节 研究目的 15

第五节 名词解释 16

一、中国武术 16

二、哲学美学 17

三、阴阳 19

四、“道”哲学 20

五、中观哲学 21

六、现象学 22

七、人体技能艺术 23

八、审美感知 24

九、审美关系 24

十、审美意象 24

十一、审美判断 25

十二、本质范畴 25

十三、存在之性 26

十四、身体—主体 26

第六节 研究架构 27

第二章 武术表现之“审美感知”的现象学解析 28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 31

一、本质直观 33

二、先验主观 35

三、意向性 36

第二节 武术技能表现之“审美感知”的“本质直观”还原 40

第三节 武术技能表现之“审美感知”的“先验主观”还原 44

第四节 武术美学的内核—“身体知觉” 4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55

第三章 “阴阳变易”与武术技能表现之“审美关系” 58

第一节 武术技能艺术与“阴阳变易”哲学 58

一、武术技能艺术—哲学美学的思辨 58

二、武术技能艺术与“阴阳变易” 62

第二节 “阴阳变易”之对立、衍生、融合与武术表现之“审美关系” 68

一、对立关系 70

(一)矛盾范畴—“刚柔”之“审美关系” 71

(二)规律范畴—“节奏”之“审美关系” 72

二、衍生关系 74

(一)认识范畴—“自然”之“审美关系” 74

(二)存在范畴—“虚实”之“审美关系” 75

三、融合关系 77

(一)实践范畴—“意形”之“审美关系” 78

(二)异化范畴—“气韵”之“审美关系” 80

第三节 现象学解析 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7

第四章 老庄之“道”与武术表现的“审美意象” 90

第一节 老子之“道”的“审美意象” 95

一、老子“道”之“自然”的“审美意象” 95

(一)自然思维 95

(二)“自然自主—节奏美”之“审美意象” 96

二、“道”之“有无”的“审美意象” 99

(一)有无思维 99

(二)“真无妙有—气韵美”之“审美意象” 101

三、“道”之“益损”的“审美意象” 105

(一)益损思维 105

(二)“益损似水—刚柔美”之“审美意象” 107

四、“道”之“反动”的“审美意象” 110

(一)反之思维 110

(二)“反之反反—虚实美”之“审美意象” 112

第二节 庄子之“道”的“审美意象” 115

一、“游”之“审美意象” 118

二、“心斋”、“坐忘”之“审美意象” 121

第三节 现象学解析 127

一、老子之哲学美学思想 127

二、庄子之哲学美学思想 13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5

第五章 “中观哲学”与武术表现的“断” 139

第一节 中国武术与佛教“中观哲学” 139

第二节 “中观哲学”概述 146

第三节 “缘起性空”之“审美判断” 150

第四节 现象学解析 16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7

第六章 中国武术之哲学美学体系 170

第一节 中国武术之哲学美学核心—“先验的融合性” 170

第二节 中国武术之哲学美学要素—“先验的存在性” 174

一、“直观观念”与“想像体验” 180

二、“超感反应”与“妙悟回馈” 181

第三节 中国武术之哲学美学特徵—“本质的直观性” 184

一、“虚”与“实”的融合与超越 187

二、“意”与“形”的融合与超越 189

三、“节”与“奏”的融合与超越 190

四、“刚”与“柔”的融合与超越 193

五、气韵与自然 194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97

第一节 结论 197

一、“道”的“本质范畴”与中国武术“美学内涵” 197

二、中国武术哲学化的美学思辨—“纯粹先验情感的想像存在” 201

三、研究假设的证实 203

第二节 建议 213

参考文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