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读书 3
终归是无处还乡—读《我与父辈》 3
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读《祭父》 10
好的散文翻译心声—读《辛亥年的枪声》 18
发现生活的地基—读《九听》 23
一个学者的胸襟和旨趣—读《天地人心》 31
写出可以信任的善和希望—读《太阳黑子》 36
拒绝在喧嚣中沦陷—读《大地的事》 40
国有史书,家有家乘—读《谢氏族谱》 44
倾听一座山的生命低语—读《中国丹霞》 49
每个人都需要一次精神远游—读《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 53
看见比想象更困难—读《棕皮手记&活页夹》 57
平凡人生的精神标本—读《城市笔记精选文丛》 262
一种有痛感的青春记忆—读《梅雨》 271
我们内心的敌人—读《敌人》 279
带着灰泥街的烙印生活—读《我们不是一个人类》 83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读《大秦帝国》 89
软弱的心灵,隐秘的快乐—读《爱人无罪》 94
这一代的爱情美学—读《爱情档案》 98
青春中国的激情书写—读《八月狂想曲》 112
政治良知源自人心—读《云淡天高》 115
为一种人性的沧桑作证—读《苍天厚土》 123
话语喧嚣下的心灵事变—读《把绵羊和山羊分开》 130
小说写作的专业精神—读《狼来了》 138
爱情有一夜之间就消失的恶习—读《花儿花》 152
世界是人心的镜像—读《吉祥如意》 157
民间已经成长为主流—读《2004—2005中国新诗年鉴》 161
向下的,慢的—读《重庆书》 166
一个城市的诗歌面相—读《深圳青年诗选》 173
没有事实就没有“史”—读《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 179
批评也是一种心灵的事业—谈《话语的德性》 185
批评的觉悟—谈《此时的事物》 190
为了弄清什么是文学—读《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丛书》 196
经典阅读唤醒心灵—读《一生的阅读珍藏》 201
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读《优雅的汉语》 205
辑二 读人 211
历史中的心事—读欣力 211
写作要有精神根据地—读谢宗玉 222
散文是读者的邻居—读铁凝 232
反抗无趣—读蒋方舟 244
写作是朝向故乡的一次扎根—读徐通福 248
现实主义者王十月—读王十月 257
诗人何大草—读何大草 261
想念一种有感而发的诗歌—读鲁若迪基 265
“诗教”的当下意义—读小学生诗歌教育 276
批评的智慧—读张柠 288
写作不是养病的方式—读倪述祖、鲁迅 295
一切已变得可疑—谈青年作家的写作状况 304
大学人文教育的忧思—谈当代青年的神成人 311
朋霍费尔的遗产—读朋霍费尔 326
石上纵马,刀下留情—读钟国康 341
书法中的心力与深情—读雷平阳 350
放笔直干—读蒋频 356
邢良坤的狂想和现实—读刑良坤 362
吴家林的世界—读吴家林 367
一个尊灵魂的人—读史铁生 371
答问录(代后记)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