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教育原理之科学根据 1
第一章个体发展与教育 1
第一节个体发展的状况 2
一、幼儿期 3
二、发展期Evolative 5
第二节个体的活动 8
一、行为的意义 9
二、行为的倾向 11
第二章学习的过程 17
第一节学习的学说 17
第二节学习律的贡献 18
第三节 交替反射与领悟说 22
第三章 智慧测验与教育 25
第一节 智慧差异 25
比纳、西蒙智慧量表 26
第二节 个别差异 30
一、性格差异 30
二、性别差异 32
第三节 遗传与环境 33
(一)遗传 34
(二)环境 36
第四章 人格与教育 40
第一节人格的解释 40
第二节人格的类型 41
(一)最早的分型 41
(二)最后的分型 42
第三节 人格的形成 44
第五章 结论 45
本编附注及基本读物 46
第二编 教育原理之教育基础 50
第一章 教育意义与宗旨 50
第一节 教育的意义 50
第二节 教育的字义 51
第三节 教育的定义 52
一、社会学的教育定义 52
二、文化学的教育定义 53
第二章 教育学说与目的 55
第一节 文化说与效率说 55
第二节 自然说与经验说 56
一、自然说 56
二、经验说 57
第三节生活预备说及其他 58
一、生活预备说 58
二、开展说 59
三、广智说 60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教育与宗旨 60
一、五四以前的教育 60
二、五四以后的教育 61
三、抗战时期的教育 62
四、抗战胜利后的教育 63
第五节 香港的士人办学与宗旨 67
一、广侨书院 67
二、联合书院 68
三、中文大学 69
第三章 文化与教育 71
第一节 文化的意义 71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质 73
第三节 中国教育的特质 75
第四章 社会的组织与教育 79
第一节 社会适应与教育 79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分类 81
第三节 家庭教育 83
第四节 学校教育 86
第五章 社会演变与教育 89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89
第二节 社会教育 91
一、社会教育的意义 91
二、社会教育的特质 92
三、社会教育事业 93
第六章 结论 95
本编附注及基本读物 96
第三编 教育原理之理想演变 100
第一章 古希腊的文化教育鸟瞰 100
第一节 希腊初期的文化 100
第二节 希腊初期的教育 101
第三节 希腊全盛时期的教育 103
文化高度发扬 104
哲人学派 104
三大哲人: 104
第四节 希腊末期的教育 108
第二章 罗马的教育 111
第一节罗马古代的教育 111
第二节 罗马盛时的教育 111
第三节 罗马末期的教育 113
第三章基督教的教育 115
第一节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115
罗马历代皇朝多迫害基督教徒 116
第二节 基督教教育的发展 117
早期的基督教学校:寺院学校 教义问答学校 名教育家: 118
第四章 中世纪的教育 120
第一节 基督教末期的教育 120
欧洲的黑暗时期基督教徒有遁世之想对基督教育贡献最力者: 121
第二节 中世纪的学校 122
十字军东征(1100-1300)当时的学校: 123
第三节 文艺复兴 时期的教育(1400-1600) 125
民智开拓封建式微人文主义思想人物: 126
第四节 宗教改革的教育 127
确立国民教育观念 127
第五章 近代的教育 129
第一节 十七世纪的教育 129
教育思想趋於唯实主义 129
第二节 十八世纪的教育 131
甲、代表人物: 131
乙、新人文主义学者: 135
第三节 十九世纪的教育 135
浪漫主义 135
费希特告德意志国民书(1807) 136
名教育家: 136
第六章 现代的教育 139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期的教育 139
第二节 二十世纪的教育学者 140
第七章 结论 148
本编附注及基本读物 151
第四编 教育原理之教学方法 154
第一章 教学方法 154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154
第二章 教学法举隅 159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教学 159
第二节 西洋古代的教学 162
第三章 教学目的 165
第一节 教学宗旨 165
第二节 教学原则 170
第四章 各类教学法 182
第一节 教学的一般方法(上) 182
莱因(1847-1929)五段教学法 184
三、模仿法 186
四、发表法 187
五、欣赏法 188
第二节 教学的一般方法(下) 190
(一)直观教学法 191
(二)复演讲授法 191
(三)问题思攷法 192
(四)社会教学法 193
(五)设计教学法 194
(六)自学辅导法 196
(七)德可乐利法 200
(八)讨论式教法 201
第三节 视听教学法 203
教具类别 204
第五章教案编制 206
第一节教案的功用与内容 206
第二节教案的要点与运用 207
第三节 教案的格式与实例 208
一、国文教案示范 209
二、中国历史教案示范 211
第六章 学级编制 213
第一节 班级制度 213
第二节 成绩攷查 215
评分方法: 216
国文试卷示范 217
第七章 结论 224
本编附注及基本读物 225
第五编 教育原理之教学主体 228
第一章 教师的一般问题 228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问题 228
第二节 教师的待遇问题 230
第二章 各国师范教育梗概 233
第一节 我国的师范教育 233
蔡元培(1868-1940)时期的师范教育 235
第二节 美国的师范教育 237
第三节 英国的师范教育 239
第四节 法国的师范教育 242
第五节 德国的师范教育 243
第六节 意大利的师范教育 246
第七节 日本的师范教育 247
第八节 教师的修养 248
第三章 训育问题与教师态度 252
第一节 训育的意义 253
第二节 训育的原则 255
第三节 训育的目标 257
第四节 训育的方法 261
第四章 训育背景与性教育 267
第一节 儿童发育与训育 267
第二节 性教育与训育 268
第五章 结论 261
本编附注及基本读物 272
本书参考书籍 275
中文书目 275
英文书目 278
附录 280
甲部、教与学 280
一、谈中国语文教育(讲稿) 280
二、「学记」理想与教学现实 282
三、从语文教学到朗读指导 289
四、孔子的教育观 299
五、教育家的韩愈 301
六、送联大第十四届毕业生序 304
七、活动教学法浅释 305
八、知识论与孔子哲学 306
九、英国大学教育的特色—关於伦大学位问题 308
十、美国大学教育的特色 310
乙部、文与艺 313
一、乡之恋 313
二、大贝湖 315
三、香港植物公园的秋天 318
四、毛衣的故事 320
五、「念奴娇」的句读问题 325
六、一幅小小的山水 327
七、五七言截句十五首 329
八、新诗四首 331
九、十二花神图说 334
十、清谿仕女传千古 336
十一、新年谈年画 338
十二、妻梅子鹤刘松年 340
十三、花开富贵麒麟儿 342
十四、石湾陶瓷梗概 343
十五、清朱孝纯瓷绘四时山水跋 344
十六、文采风流彭玉麟 346
十七、陈华先生山水画展序 348
十八、陈圣炎居士佛象画展序 349
十九、在香港出现的四卷名画—谈李公麟《唐凌烟阁功臣》图卷 350
二十、元梅道人《草堂图》卷跋 353
廿一、林风眠与马蒂斯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