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
1.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1.1.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3
1.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
1.2.1 石油短缺 5
1.2.2 环境污染 6
1.2.3 气候变暖 7
1.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8
1.3.1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9
1.3.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3
1.3.3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17
思考题 18
第2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 19
2.1 纯电动汽车 20
2.1.1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 20
2.1.2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21
2.1.3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23
2.1.4 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25
2.1.5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25
2.1.6 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26
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0
2.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0
2.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32
2.2.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36
2.2.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37
2.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0
2.3.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40
2.3.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43
2.3.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 49
2.3.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49
2.4 气体燃料汽车 52
2.4.1 天然气汽车 52
2.4.2 液化石油气汽车 53
2.5 生物燃料汽车 54
2.5.1 甲醇燃料汽车 54
2.5.2 乙醇燃料汽车 56
2.5.3 二甲醚燃料汽车 57
2.6 氢燃料汽车 58
2.7 太阳能汽车 59
思考题 61
第3章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62
3.1 概述 63
3.1.1 电池的类型 63
3.1.2 电池的性能指标 64
3.1.3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66
3.2 蓄电池 67
3.2.1 铅酸蓄电池 67
3.2.2 镍氢电池 70
3.2.3 镍镉电池 72
3.2.4 锂离子电池 73
3.2.5 锌镍电池 77
3.2.6 空气电池 78
3.2.7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81
3.2.8 蓄电池的性能测试 83
3.3 燃料电池 89
3.3.1 燃料电池的分类 90
3.3.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要求 90
3.3.3 燃料电池的特点 91
3.3.4 燃料电池系统 92
3.3.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94
3.3.6 碱性燃料电池 97
3.3.7 磷酸燃料电池 98
3.3.8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100
3.3.9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00
3.3.10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03
3.3.11 微生物燃料电池 103
3.3.12 再生型燃料电池 104
3.4 超级电容器 104
3.5 飞轮电池 108
思考题 110
第4章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111
4.1 概述 112
4.1.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112
4.1.2 电动机的额定指标 114
4.1.3 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 114
4.1.4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15
4.2 直流电动机 116
4.2.1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116
4.2.2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118
4.2.3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19
4.2.4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 119
4.3 无刷直流电动机 121
4.3.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121
4.3.2 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与特点 121
4.3.3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23
4.3.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123
4.4 异步电动机 124
4.4.1 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124
4.4.2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 126
4.4.3 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127
4.5 永磁同步电动机 131
4.5.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131
4.5.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 134
4.5.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 136
4.6 开关磁阻电动机 139
4.6.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 139
4.6.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 140
4.6.3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141
4.7 轮毂电机 144
4.7.1 轮毂电机结构形式 144
4.7.2 轮毂电机应用类型 145
4.7.3 轮毂电机驱动方式 145
4.7.4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 146
4.7.5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147
思考题 148
第5章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 149
5.1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150
5.1.1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 151
5.1.2 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153
5.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158
5.2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161
5.2.1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类型 162
5.2.2 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165
思考题 168
第6章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169
6.1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170
6.1.1 电动汽车对充电装置的要求 170
6.1.2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类型 170
6.1.3 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171
6.1.4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172
6.2 电动汽车充电机 176
6.2.1 电动汽车充电机类型 176
6.2.2 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 176
6.2.3 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技术要求 177
6.2.4 电动汽车充电机实例 177
思考题 180
第7章 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181
7.1 镁合金 182
7.1.1 镁合金的类型和特性 182
7.1.2 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 183
7.1.3 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184
7.2 碳纤维 186
7.2.1 碳纤维的定义和分类 186
7.2.2 碳纤维的特性 186
7.2.3 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 187
7.3 表面装饰技术 190
7.3.1 表面装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90
7.3.2 表面装饰技术的工艺与特点 190
7.3.3 表面装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194
7.4 现代控制技术 196
7.4.1 控制技术的分类 196
7.4.2 汽车控制系统的分类 199
7.5 仿真技术 200
7.5.1 仿真技术的作用 200
7.5.2 ADVISOR高级车辆仿真器 201
7.6 车载网络技术 206
7.6.1 CAN总线 207
7.6.2 LIN总线 210
7.6.3 FlexRay总线 211
7.6.4 MOST总线 211
7.6.5 电动汽车网络信号 213
7.6.6 电动汽车网络结构 213
7.7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 214
7.7.1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 215
7.7.2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216
7.7.3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特点 216
7.7.4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硬件要求和所需模块 217
7.8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 218
7.8.1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 219
7.8.2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特点 222
思考题 224
参考文献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