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齐梁丽辞之导因 1
第一节 政治社会之紊乱 1
一、政风败坏,文失载道之实 2
二、明君不多,士奔艺苑之路 5
三、屠戮大行,学者语多避祸 8
四、社会紊乱,作家辞少歌颂 9
第二节 时序自然之趋势 11
一、远承魏晋雕琢之风 12
二、近接刘宗追新之势 15
第三节 地理环境之影响 19
一、地理环境与文学 20
二、南北地理环境之差异 21
三、南北学术文学之比较 22
四、齐梁地处江左,丽辞号称极盛 28
第四节 上好下效之增华 29
一、兴艺乐学,君臣藏修息游而增华 30
二、以文会友,上下切磋琢磨而滋盛 37
第五节 儒家学说之式微 41
一、儒家学说式微之原因 43
二、儒家学说式微之结果 48
三、儒家学说式微对齐梁文学之影响 58
第六节 宫商声律之讲求 64
一、声律说之兴起 65
二、齐梁声律论对文学之影响 68
第七节 爱美崇文之时尚 75
一、爱美之心理甚笃 76
二、崇文之时尚奢泰 78
第八节 文学意义之确立 84
一、先秦以文学为学术之总称 85
二、两汉以文学为达政之工具 87
三、魏晋始重文学之生命 89
四、齐梁肯定文学之意义 91
第二章 齐梁丽辞之特色 97
第一节 对仗排偶之精工 97
一、对仗排偶之权舆 98
二、对仗排偶之极盛 102
三、齐梁对仗排偶之理论 109
四、齐梁对仗排偶之方法 111
第二节 隶事用典之繁富 114
一、齐梁丽辞用典之原因 115
二、齐梁丽辞用典之术方 119
第三节 韵律宫商之和谐 125
一、永明四声之发明 127
二、沈约四声与齐梁丽辞 127
三、徐庾发皇而变本加厉 129
第四节 铺采摛文之绮丽 130
一、刘宋极变风貌 131
二、南齐文光普被 133
三、萧梁挥缛采之大义 135
四、徐庾实艳体之典型 139
第五节 修词练字之奇特 141
一、务奇以避易 142
二、练词以超俗 143
三、代字以翻新 144
四、联边以醒目 145
五、回文以见意 146
六、新变以竞奇 146
第六节 构思用语之轻倩 147
一、轻倩作风之由来 148
二、轻倩作风之表现 151
第三章 南齐永明丽辞衡论 155
第一节 永明声律概说 156
第一目 永明以前之声律论 157
一、反切合音之说 157
二、自然声律之论 159
第二目 永明诸子之论声律 161
一、声律说勃兴之原因 161
二、、永明诸子之论声律 164
第三目 声律与诗学 173
一、古诗之变体 175
二、律诗之形成 176
第四目 声律与丽辞 178
一、声律所以矫阐缓之弊,而调丽辞宫商之和 179
二、声律所以畅吟咏之便,而增丽辞句韵之美 180
三、丽辞为广义之韵文,故受声律之影响 181
四、丽辞多双叠之文字,故因声律而滋盛 184
第二节 南齐丽辞衡论 186
第一目 齐初文士之丽辞衡论 187
一、王俭之生平及其丽辞 187
二、孔稚珪之生平及其丽辞 198
第二目 永明诸子之丽辞衡论 209
一、王融之生平及其丽辞 209
二、谢朓之生平及其丽辞 224
三、沈约之生平及其丽辞 234
第四章 梁武父子之丽辞衡论 257
第一节 梁武帝萧衍之生平及其丽辞 257
第一目 梁武帝萧衍之生平 258
一、禀性淳孝,操守方正 259
二、理政勤谨,持己俭约 260
三、洞达儒玄,擅长释典 261
四、扢扬风雅,奖掖群臣 262
第二目 梁武帝萧衍之丽辞 263
一、辞新不黩,调高不卑 264
二、旨雅不俗,义深不浮 265
三、妙援古典,制事无谬 266
四、善发谈端,持论有力 268
第二节 梁太子萧统之生平及其丽辞 270
第一目 梁太子萧统之生平 270
一、智慧聪叡,才华高超 271
二、生性仁厚,器量宽和 272
三、虔信释教,崇尚朴素 274
四、安守天命,嗜爱山水 275
第二目 梁太子萧统之丽辞 276
一、太子之文学理论 277
二、太子之丽辞衡论 279
第三节 梁简文萧纲之生平及其丽辞 285
第一目 梁简文萧纲之生平 286
一、夙标聪睿,沈潜词艺 287
二、礼遇文士,讨论篇籍 288
三、兄弟和乐,攸摄增荣 288
四、运数不偶,载离多难 289
第二目 梁简文萧纲之丽辞 290
一、简文之文学理论 290
二、简文之丽辞衡论 295
第四节 梁元帝萧绎之生平及其丽辞 301
第一目 梁元帝萧绎之生平 302
一、聪悟俊朗,天才纵逸 303
二、矫饰猜忌,本性刻薄 303
三、雅慕高名,不好声色 304
四、沈潜学问,深通艺文 305
第二目 梁元帝萧绎之丽辞 305
一、元帝之文学理论 306
二、元帝之丽辞衡论 309
第五章 梁代文士之丽辞衡论 317
第一节 梁初诸老之丽辞衡论 318
第一目 江淹之生平及其丽辞 318
一、江淹之生平 318
二、江淹之丽辞 321
第二目 任昉之生平及其丽辞 329
一、任昉之生平 329
二、任昉之丽辞 332
第二节 梁代诸子之丽辞衡论 339
第一目 刘峻之生平及其丽辞 339
一、刘峻之生平 339
二、刘峻之丽辞 341
第二目 丘迟之生平及其丽辞 344
一、丘迟之生平 344
二、丘迟之丽辞 345
第三目 庾肩吾之生平及其丽辞 348
一、庾肩吾之生平 348
二、庾肩吾之丽辞 350
第四目 吴均之生平及其丽辞 352
一、吴均之生平 352
二、吴均之丽辞 353
第六章 评论专家—刘勰、锺嵘之文论及其翰墨 363
第一节 刘勰之文学理论及其丽辞 364
第一目 刘勰之文学理论 365
一、刘勰之生平 365
二、刘勰之文理 367
第二目 刘勰之丽辞风格 404
一、力倡自然 405
二、穷究本源 406
三、明辨声律 409
四、兼顾情采 410
五、妙用事类 411
六、折中丽辞 412
第二节 锺嵘之文学理论及其丽辞 414
第一目 锺嵘之文学理论 414
一、锺嵘之生平及诗品之著作 414
二、锺嵘之文论及观念之叙述 416
三、诗品品第之内容 422
四、诗品得失之评鉴 428
第二目 锺嵘之丽辞风格 431
一、思理明畅,博采而不杂 431
二、议论剴切,深鉴而不疑 432
三、无劳经营,而丽辞间起 433
四、不事推敲,而英旨奔会 434
五、反故实而不失其典雅 434
六、重情感而无损于气势 435
第七章 丽辞泰斗—徐陵、庾信之风格及其影响 437
第一节 徐庾之生平 437
第一目 徐陵之生平 438
一、家世 438
二、才学 438
三、器识 438
四、宦途 440
第二目 庾信之生平 441
一、家世 441
二、才学 442
三、志节 442
四、宦涂 444
第二节 徐庾丽辞之分类 445
第一目 徐陵丽辞之分类 446
一、书札类 446
二、表启类 446
三、移檄类 447
四、碑志类 447
五、诏策类 447
六、其他 447
第二目 庾信丽辞之分类 448
一、俳赋类 448
二、表启类 448
三、铭刻类 449
四、碑志类 449
第三节 徐庾丽辞之特色与影响 450
第一目 相同之点—文章之形式 450
一、倡四六隔句为联之规 450
二、立平仄相间互协之矩 453
三、巧用虚词,转折裕如 455
四、善用典故,隶事灵活 456
五、运笔清新,而不假于雕琢 457
六、属对自然,而不失其气势 458
第二目 相异之处—文章之内涵 459
一、理论与情感 459
二、书札与辞赋 464
第四节 徐庾丽辞之赏析与评鉴 466
第一目 徐陵丽辞之赏析与评鉴 468
一、书札类 468
二、表启类 470
三、移檄类 471
四、碑志类 472
五、诏策类 475
六、其他 476
第二目 庾信丽辞之赏析与评鉴 478
一、俳赋类 479
二、表启类 488
三、铭刻类 490
四、碑志类 492
第八章 齐梁丽辞对后世之影响 497
第一节 陈代文体,俨然前朝遗规 497
一、风清意哀,同乎子山 499
二、辞丽韵谐,类乎简文 500
三、抽祕竞妍,具文通搜奇之才 501
四、标新领异,有肩吾务巧之术 502
第二节 李唐骈俪,直追齐梁馀习 503
一、初唐四杰 505
二、晚唐义山 512
第三节 北宋西崑,间接承其风尚 514
一、宏永明宫商之律 515
二、抽齐梁绮谷之绪 515
第四节 有清诸豪,越世准其遗则 516
一、理论观念 517
二、体裁风格 520
主要参考及引用书目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