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党静萍,欧宁,徐春英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0862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整体写作框架是建立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媒介素养课题研究小组所做的“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与政治参与研究——以西安市农民工为例”与“农民工媒介素养及其话语权构建”的两个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的。该书的整体写作着重以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之间的关系与影响为着眼点,将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利益结合起来,放在城镇化这一社会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从现状及问题入手,尝试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构建其相互影响模型;全方位的阐释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利益表达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其解决路经及对策;并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被动地位与失语的潜在原因,了解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现状,旨在培养他们运用大众传媒为个人生活服务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理性、批判地接受和处理媒介信息,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尽快融入城市寻求发展。

上编 理论分析 3

第一章 传播学视野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研究 3

第一节 传播学视野下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研究意义 3

一 问题的提出 3

二 研究意义 4

三 农民工研究综述 6

四 研究的创新点 9

五 研究思路 10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研究背景 10

一 城镇化的相关概念 10

二 中国的城镇化现状 13

第三节 传播学视野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研究 23

一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基本现状 23

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 33

三 传播关系中的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 35

四 政治活动中的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 41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媒介素养 48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研究基础 48

一 媒介素养的概念及演变 48

二 媒介素养的基本理论及发展 50

三 国内农民工媒介素养研究动态 52

四 农民工的“世纪迁徙” 55

第二节 当代新媒介素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56

一 新媒介素养内涵的丰富 56

二 新媒介素养内涵的发展 59

三 新媒介素养内涵的基本理解以及影响 60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的背景与意义 66

一 中国媒介生态的变化与发展 66

二 城镇化进程中媒介的信息特征 68

三 我国农民工的思想观念 69

四 农民工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71

五 农民工媒介素养研究的可能性 73

第四节 农民工媒介素养基本现状 75

一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基本要素的关系 75

二 农民工媒介素养现状 78

三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81

第五节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 86

一 学习媒介基本知识,增加对媒介的理解 86

二 提升传播者自身媒介素养 86

三 长效机制的建立 86

四 政府有力的支持 87

五 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和力量 88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媒介素养及社会融入 89

第一节 社会融入的基本理论 89

一 农民工与社会融入 89

二 西方社会融入理论 90

三 国内社会融入理论 92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生存状况与社会融入 96

一 农民工社会融入基本情况 96

二 农民工社会生存经济状况 99

三 农民工社会生活方面 100

四 农民工生存状况与社会融入的制度阻隔 102

五 关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分析 105

第三节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社会融入的关系 107

一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经济融入 108

二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社会生活 114

三 媒介素养对农民工社会融入心理方面的影响 124

四 农民工社会融入制度方面的影响 130

第四节 更好地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入 132

一 提高农民工素质,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信息利用方面的差距 132

二 提高农民工辨识能力,减低农民工犯罪几率 133

三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帮助农民工健康上网 133

四 社会对农民工抱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正确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4

五 政府完善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 135

六 企业改善用工环境,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136

第四章 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政治参与 138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 138

一 政治参与的含义 138

二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研究综述 139

三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社会背景与重要意义 143

四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146

五 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52

六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分析 153

第二节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政治参与 159

一 农民工媒介素养状况概述 160

二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权益维护方式的选择 165

三 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上访意愿的关系 167

四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利益表达的关系 168

五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目标的关系 170

第三节 农民工的媒介素养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 171

一 影响关系及原因分析 171

二 媒介素养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 174

第四节 提高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政治参与能力 185

一 国家和政府的建设 185

二 新闻媒体的引导 188

三 农民工自身的努力 189

第五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媒介素养与话语权构建 192

第一节 话语权的内涵 192

一 概念界定 193

二 农民工获得话语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94

三 农民工话语权的现状 200

第二节 农民工话语权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205

一 从主流媒体看农民工话语权的缺失 205

二 农民工媒介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213

三 媒介素养对农民工话语权的影响 214

第三节 农民工话语权与媒介素养 216

一 农民工话语权与获取信息 217

二 农民工话语权与使用信息 218

三 农民工话语权与参与信息 220

第四节 农民工话语权获取途径 221

一 媒体的关注 221

二 制度设计层面的努力 222

三 强化市民认同 225

四 提升农民工媒介素养 226

五 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力 228

第六章 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社会融入 230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 230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内涵 230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232

三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的意义 233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现状 235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认知能力 238

二 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的接触与使用能力 240

三 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的参与现状 245

四 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小结 250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与社会融入 253

一 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 254

二 城市融入中的自我发展 256

第四节 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媒介 258

一 新生代农民工手机使用与人际交往 259

二 新生代农民工微博、微信使用与社会融入 260

三 新生代农民工与互联网 261

第五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 264

一 如何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 265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268

下编 实证研究 273

第七章 农民工媒介素养与话语权——以西安市农民工调查为例 273

第一节 绪论 273

一 文献综述 274

二 研究的重点难点 281

三 基本观点 282

四 研究思路设计 282

第二节 问卷调查 283

一 问卷的设计和主要构成 283

二 问卷的发放完成形式 283

第三节 调查数据录入及分析报告 283

一 农民工媒介素养 283

二 农民工话语权 296

三 农民工媒介素养以及话语权的构建 300

四 应采取的措施 304

第八章 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与政治参与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309

第一节 绪论 309

一 选题背景 309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10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 311

四 理论基础 312

五 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分析 316

六 农民工政治参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319

七 综述总结 323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及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323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概念 323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324

三 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 325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 326

第三节 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现状及调查分析 328

一 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328

二 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调研分析 330

第四节 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36

一 从媒介素养的角度透视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 336

二 媒介素养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339

第五节 媒介素养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一 分析方法 342

二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媒介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344

第六节 讨论与建议 355

一 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角度提高其媒介素养及政治参与的能力 355

二 从媒介方面提高其媒介素养及政治参与的能力 356

三 从政府方面提高其媒介素养及政治参与的能力 357

第七节 结论和展望 358

一 主要结论 358

二 研究的局限之处 359

三 展望 359

参考文献 360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