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不可不知的足部生理知识 1
一、足部的各部分名称 1
二、足部的骨 1
(一)跗骨 1
(二)跖骨 2
(三)趾骨 2
三、足部的关节 2
(一)踝关节 2
(二)跗骨间关节 3
(三)跗跖关节 3
(四)跖趾关节 3
四、足部的肌肉 3
(一)足背肌 4
(二)足底肌 4
五、足部的神经 4
(一)胫神经 4
(二)腓总神经 5
第一章 泡脚按摩基础知识入门 6
一、泡脚常识 6
(一)脚底能反映全身健康状况 6
(二)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消除疲劳 7
(三)搓脚有学问 8
(四)搓脚勿滥做 10
二、泡脚方法 11
(一)泡脚的温度 11
(二)泡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2
(三)保健泡脚秘方 14
三、足部按摩养生 18
(一)阴阳平衡学说原理 18
(二)脏腑学说原理 19
(三)中医经络学说原理 19
(四)血液循环学说原理 20
(五)神经反射学说原理 20
(六)应激学说原理 21
(七)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22
(八)心理治疗学说原理 23
(九)内源性药物因子学说原理 23
(十)消除血液中的超氧自由基学说原理 24
四、足部按摩常识 24
(一)足部保健按摩的形成和发展 24
(二)足部保健按摩的十大功能 26
五、足部按摩基本手法 30
(一)食指单勾法(点法) 30
(二)拇指尖施压法(按法) 30
(三)揉法 31
(四)推法 31
(五)擦法 31
(六)叩法 32
(七)掐法 32
(八)捏法 32
(九)摇法 32
(十)踩法 33
六、辅助工具 33
(一)按摩锤 33
(二)按摩板 33
(三)牙签或发夹 33
(四)烟或艾条 34
(五)电吹风 34
(六)吸尘器 34
七、按摩顺序与时间 34
(一)按摩顺序 34
(二)按摩时间 35
八、按摩强度与反应 35
(一)按摩的强度 35
(二)按摩后的反应 36
九、注意事项 37
第二章 足部诊病 38
一、望足可判断疾病的程度 38
(一)望足形 38
(二)望色 39
二、足部触诊 43
(一)有痛诊断 43
(二)无痛诊断 44
三、影响诊断的因素 45
第三章 足部穴位定位与保健 46
一、足部经穴 46
(一)三条阳经 46
(二)三条阴经 51
二、足部奇穴 54
(一)足外侧奇穴 55
(二)足内侧奇穴 56
(三)足背侧奇穴 58
(四)足底部奇穴 60
(五)足部腧穴 61
第四章 足部反射区定位与保健 66
一、头(大脑)反射区 67
二、额窦反射区 68
三、脑干,小脑反射区 69
四、脑垂体反射区 70
五、三叉神经反射区 71
六、鼻反射区 72
七、颈项反射区 73
八、眼部反射区 74
九、耳部反射区 75
十、肩部反射区 76
十一、斜方肌反射区 77
十二、甲状腺体反射区 78
十三、甲状旁腺反射区 79
十四、肺、支气管反射区 80
十五、胃部反射区 81
十六、十二指肠反射区 82
十七、胰腺反射区 83
十八、肝脏反射区 84
十九、胆囊反射区 85
二十、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86
二十一、肾上腺反射区 87
二十二、肾脏反射区 88
二十三、输尿管反射区 89
二十四、膀胱反射区 90
二十五、小肠反射区 91
二十六、盲肠(阑尾)反射区 92
二十七、回盲瓣反射区 93
二十八、升结肠反射区 94
二十九、横结肠反射区 95
三十、降结肠反射区 96
三十一、直肠反射区 97
三十二、肛门反射区 98
三十三、心脏反射区 99
三十四、脾脏反射区 100
三十五、膝关节反射区 101
三十六、生殖腺(男性睾丸、女性卵巢)反射区 102
三十七、下腹部(月经不调)反射区 103
三十八、髋关节(股关节)反射区 104
三十九、上身淋巴反射区 105
四十、下身淋巴(腹部)反射区 106
四十一、胸部淋巴反射区 107
四十二、平衡器官(内耳迷路)反射区 108
四十三、胸部(乳房)反射区 109
四十四、横膈反射区 110
四十五、扁桃体反射区 111
四十六、下腭反射区 112
四十七、上腭反射区 113
四十八、喉、气管、声带反射区 114
四十九、腹股沟反射区 115
五十、子宫、前列腺反射区 116
五十一、阴茎、阴道、尿道反射区 117
五十二、肛门、直肠反射区 118
五十三、颈椎反射区 119
五十四、胸椎反射区 120
五十五、腰椎反射区 121
五十六、骶椎、尾椎反射区 122
五十七、尾椎内侧反射区 123
五十八、尾椎外侧反射区 124
五十九、肩胛骨反射区 125
六十、肘关节反射区 126
六十一、肋骨反射区 127
六十二、手臂反射区 128
六十三、坐骨神经反射区 129
六十四、安眠点反射区 130
六十五、调压点反射区 131
六十六、闪腰点反射区 132
六十七、食管反射区 133
六十八、颈部淋巴结反射区 134
第五章 常见病速效足疗保健 135
一、内科疾病 135
(一)感冒 135
(二)咳嗽 139
(三)高血压病 141
(四)低血压 145
(五)冠心病 148
(六)中风后遗症 149
(七)寒症 152
(八)糖尿病 153
(九)急、慢性肝炎 155
(十)单纯性肥胖症 157
二、神经系统疾病 159
(一)头痛 159
(二)失眠 162
(三)眩晕 166
(四)神经衰弱 168
(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71
三、呼吸系统疾病 174
(一)支气管哮喘 174
(二)支气管炎 176
四、消化系统 178
(一)呃逆 178
(二)呕吐 179
(三)慢性胃炎 181
(四)慢性肠炎 183
(五)胃、十二指肠溃疡 184
(六)便秘 186
(七)泄泻 189
(八)痔疮 193
(九)脱肛 195
五、骨科疾病 197
(一)颈椎病 197
(二)肩关节周围炎 198
(三)骨髓炎 201
(四)慢性腰痛 202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204
(六)退行性膝关节炎 210
(七)足跟痛 213
(八)足骨折 220
(九)跌打损伤 222
六、儿科疾病 226
(一)小儿厌食症 226
(二)婴幼儿腹泻 229
(三)惊风 231
七、男科疾病 233
(一)慢性肾炎 233
(二)癃闭(小便困难) 235
(三)淋证 237
(四)阳痿 239
(五)遗精 242
(六)早泄 243
(七)遗尿 245
(八)阴囊湿疹 247
(九)前列腺肥大 250
八、妇科疾病 253
(一)痛经 253
(二)月经不调 256
(三)带下病 257
(四)妊娠呕吐 260
(五)急性乳腺炎 261
(六)产后缺乳 262
(七)不孕症 264
(八)子宫脱垂 265
(九)闭经 267
(十)更年期综合征 268
九、五官科疾病 270
(一)口疮 270
(二)牙痛 272
(三)急性扁桃体炎 274
(四)咽炎 276
(五)鼻窦炎 277
(六)近视 279
(七)老花眼 281
十、外科、皮肤科疾病 282
(一)脱发 282
(二)痤疮 284
(三)冻疮 285
(四)胼胝 288
(五)湿疹 290
(六)皮肤瘙痒 292
(七)鸡眼 295
(八)足癣 298
(九)脚气病 303
(十)足部皲裂 305
(十一)红斑性肢痛症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