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社会功能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淑媛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1195961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网络媒介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及其衍生功能,探讨了这些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并重点论证了实现网络媒介监管创新、优化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基本思路。

摘要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选题动因和研究意义 3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 5

一、网络媒介的概念界定 5

二、社会功能的概念界定 7

三、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内涵 8

第三节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9

一、关于大众媒介社会功能的主要观点 10

二、关于大众媒介社会功能的分歧及还需探讨的问题 15

三、关于网络媒介的主要观点 17

四、针对网络媒介还需研究的问题 21

第四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工具 23

一、研究视角 23

二、理论工具 24

第五节 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 26

一、基本框架 26

二、主要观点 27

第二章 网络媒介的特点及传播模式 30

第一节 网络媒介的特点 30

一、传播类型的复合性 32

二、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虚拟性和隐匿性 33

三、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和丰富性 35

四、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超文本链接 36

五、接受主体的个人化和主动化 37

六、传受关系的互动性 38

七、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39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传播模式综述 40

一、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40

二、申农—韦弗模式 41

三、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42

四、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44

第三节 网络媒介的传播模式分析 44

一、搜索引擎模式 45

二、网络信息浏览反馈模式 47

三、多点信息发布公共平台模式 49

四、点对点双向交流模式 51

第三章 我国网络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 53

第一节 媒介社会功能研究的渊源与流变 53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和赖特的“四功能说” 53

二、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负面功能观 55

三、李普曼和默顿隐性功能理论 56

四、施拉姆对社会功能的归纳概括 57

五、马克思主义者对媒介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定位 59

六、我国学者对媒介性质和社会功能的认识及贡献 61

第二节 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分析 62

一、社会整体层面:网络媒介的显性社会功能 63

(一)政治功能 64

(二)经济功能 71

(三)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衍生功能 72

二、社会个体层面:网络媒介的显性社会功能 75

三、网络媒介的隐性功能 77

第四章 我国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案例分析 80

第一节 典型网络媒介案例综述 80

一、彰显网络媒介政治功能的典型案例 81

二、凸显网络媒介经济功能的典型案例 94

三 集“天使”和“魔鬼”于一体的典型案例 96

第二节 民意表达、舆论监督成为当前我国网络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 98

一、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99

二、对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 100

三、对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关注 103

四、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舆论监督 105

五、对政府权力的舆论监督 108

第三节 网络媒介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及衍生功能的关系分析 111

一、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平行发展、互不妨碍 111

二、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与衍生功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13

第五章 我国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16

第一节 我国媒介功能的历史演变 116

一、承担单一的政治层面的功能 116

二、经济功能逐渐得到承认和开发 117

三、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延伸和分化 120

第二节 我国网络媒介的生态环境分析 122

一、经济体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 123

二、资源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恶化 125

三、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贫富差距加大 126

四、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复杂多元、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127

五、文化建设:出现多元化、平民化趋势 129

六、政治环境:强调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132

第三节 传统媒介对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影响 133

一、竞争:受众的分流和广告市场的重新洗牌 134

二、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振放大热点事件 137

三、融合:网络媒介成为传统媒介开拓市场的重要平台 140

第六章 我国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内部条件 143

第一节 传播形态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物质技术基础 143

一、网络论坛(BBS) 143

二、博客 146

三、即时通讯 148

第二节 网民成为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第一推动力 150

一、网络媒介构筑了“公共话语领域” 150

二、网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154

三、网民是“正义卫士”抑或“网络暴民” 157

第三节 多样化的赢利渠道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160

一、网络广告 161

二、针对用户收费服务 163

三、手机短信收费 165

四、网络游戏 166

五、电子商务 169

第七章 实现监管创新、优化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基本思路 171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网络媒介的监管分析 171

一、我国传统媒介的监管模式 172

二、我国网络媒介监管的主要特征 175

三、网络媒介监管面临的难题 181

第二节 国外网络媒介监管的主要做法 184

一、网络媒介管理的基本方式 184

二、以法律规制和自律为主要监管手段 185

三、网络媒介的内容管理:以网络游戏为例 188

第三节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媒介监管的思考 189

一、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 190

二、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快捷、准确的有效监管 191

三、理顺体制,实现网络媒介的依法监管、综合监管 192

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网民个人的自律精神 192

第八章 结论 194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