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法律语词模糊现象的辩证观与本书的研究动机 2
一、模糊理论的产生 2
二、法律语词模糊性的两面性 5
第二节 研究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意义 12
一、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对语义模糊性的影响 12
二、我国学界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研究的现状简述 14
三、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18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18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 18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19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与本书研究有关的问题及其关系 23
一、语义与语用 23
二、法律语词的语义模糊和语义歧义 24
三、法律解释和发现法律 25
第二章 汉语法律基本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司法的影响分析 27
第一节 汉语中法律基本语词的模糊语词类型及语义分析 27
一、法律基本语词的界定 27
二、法律基本语词中常见的模糊语词类型及其语义分析 28
第二节 法律语词模糊性案例分析 44
一、立法语言的语词模糊性案例研究 44
二、法律解释的语词模糊性案例研究 58
第三章 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成因探析 68
第一节 法律语词含义的开放性 68
一、符号的含义 68
二、符号的指称 86
三、符号含义和指称的关系 89
第二节 法律语词模糊和精确的矛盾特性 91
一、语词模糊和精确矛盾特性的哲学基础 91
二、法律语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转化的案例分析 93
第三节 属加种差定义方法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影响 95
一、什么是定义 95
二、属加种差定义对法律模糊语词产生的影响 97
第四节 受语境影响的法律语词模糊性 103
一、语境理论综述 104
二、语境对法律语词使用的重要意义 106
三、语境不明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影响 113
第五节 语言选择可能导致的语词模糊 118
一、关于语言选择 118
二、语言选择的“变异性”和“协商性”导致语词的模糊 124
第六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带来的模糊 127
一、法律规定的模糊造成法律解释的模糊 127
二、解释方法的不确定导致解释的模糊 128
三、司法解释立法化带来的模糊 130
第四章 在法律实践中必要的模糊语词的应用分析 133
第一节 利用语词模糊提高法律语言表达效率 133
一、立法语言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运用 134
二、法律解释对模糊语词的应用 136
第二节 利用模糊的法律语词避免法律缺漏,增强法律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139
一、利用模糊语词避免法律缺漏 139
二、利用模糊语词增强法律语言的活力和灵性 141
第三节 利用法律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144
一、法律的人文关怀精神 144
二、运用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145
第四节 常用的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分析 147
一、常用于增强法律语言灵活性的模糊语词 147
二、常用于弥补法律缺漏的模糊语词 148
三、常用于体现法律普遍适用性的模糊语词 148
四、常用于体现法律稳定性的模糊语词 149
五、常用于体现人文关怀的模糊语词 151
六、常用于体现维护国家利益的模糊语词 152
第五节 必要的语词模糊并不等于可以超越模糊语词的模糊度 153
第五章 不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的消除 157
第一节 尽量不使用容易导致不必要模糊的法律语词 157
一、必须熟练掌握并尽可能不使用容易导致不必要模糊语义的法律语词 158
二、通过国家颁布新法规消除没有正确定义的模糊语词(概念) 163
三、用语义明确的语词替换易产生模糊的语词 165
四、通过法律解释消除立法语言中的模糊语词 166
五、通过模糊语词近义词的堆积使用消除模糊 170
第二节 对法律语词进行规范定义,做到语义明确 171
一、做到定义相称相应,避免由于定义过宽或者过窄导致的模糊 171
二、多使用规定的语词定义 173
三、对语词进行定义要避免定义项包含被定义项 175
四、定义用语应清楚明确,避免使用晦涩或者隐喻、暗喻等具有修辞作用的语词 176
五、通过揭示语词的指称来明确语词的含义 178
第三节 掌握规范命题中的规范模态词,避免产生语义模糊 180
一、“必须”、“禁止”、“允许”作为规范命题逻辑常项的命题分类 180
二、“必须”、“禁止”、“允许”命题之间的关系 182
三、掌握规范推演,准确使用模态语词 183
四、“必须”和“禁止”的转换 184
第四节 通过语境揭示明确语义 184
一、通过上下文语境显示消除语词的模糊性 185
二、通过揭示语词使用的背景消除模糊 191
第五节 通过特征描述明确法律模糊语词的含义 194
一、特征描述消除语词符号模糊的理论依据 195
二、特征描述消除语义模糊的操作方法 195
第六章 法律实务中法律模糊语词的处理技巧分析 201
第一节 商务谈判中“生效条件”设置的技术分析 201
一、设置“生效条件”的原因 202
二、签署带“生效条件”合同的前提条件 205
三、设置“生效条件”的方法 207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破与立的时机选择 209
一、“格式合同”的含义 209
二、慎用“格式合同”,谨防合同陷阱 210
三、均衡各方利益,制订合理的“格式合同” 213
第三节 利用合同条款“对等关系”,使商务谈判立于不败之地 215
一、“对等关系”原则的含义 215
二、巧用“对等关系”,推进合作成功 216
第四节 把握“诉讼时效”,掌握诉讼的主动权 219
一、正确理解“诉讼时效”的含义 220
二、把握好“诉讼时效”的方法 220
第五节 消除“优先使用权”和“合理的回报”的模糊,实现合作方的双赢 223
一、对“合理的回报”的处理 224
二、对“优先使用权”的处理 226
第六节 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模糊性应用 227
一、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理解 228
二、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规制 229
第七节 通过调查取证,消除“虚假陈述”的模糊 230
一、利用尽责调查揭开华丽外衣 230
二、利用取证还原真相维护权益 233
第八节 活用模糊语词求同存异,促成合作 234
一、作出“法律法规许可的情况下”的约定 234
二、设置“另行约定”条款的妙用 236
第九节 从“无”惹上官非,到“有”付出代价——正确处理法律实务中的“有”和“无” 238
一、“无”字怎么会生“非” 238
二、声明“有”却付出了真实的代价 240
第七章 结论 243
第一节 应辩证认识法律语词的模糊性 243
一、正确对待模糊语词的积极作用 243
二、尽量规避模糊语词的消极意义 244
第二节 只有掌握语词模糊性产生的机理及其对法律实践的影响,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245
一、要熟悉掌握易致模糊的法律基本语词 245
二、熟悉掌握语词模糊性的制造原理 245
三、应充分认识法律语词模糊性对法律实践的影响 248
第三节 充分发挥模糊语词的积极作用 249
一、要发挥模糊语词对提高法律语言表达效率的作用 249
二、利用模糊的法律语词避免法律缺漏,增强法律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249
三、利用法律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249
四、掌握常用的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 249
第四节 消除不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的根本方法就是根据产生模糊的原因对症下药 250
一、有意识地通过语词使用消除模糊 250
二、通过正确定义消除模糊 250
三、掌握规范命题中的规范模态词,避免产生语义模糊 251
四、通过语境显示消除模糊 251
五、通过特征描述消除模糊 251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