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谛观流变——黍离之悲与迁化之慨 1
二、书写园林——社会空间、文本空间、隐喻空间 7
三、学界相关研究评述 14
壹 祁彪佳传记资料与著作考述 29
一、祁彪佳的传记资料 30
二、祁彪佳著作传世情形 34
三、祁彪佳著作考述 39
贰 寓山园林的建构历程 55
一、引言——归返的路向 55
二、山水欣趣与园林美感的开发 59
三、开山我作祖——人与山的遇合 63
四、卜筑寓山的三期工程 68
五、寓山胜景施作修改年表 75
六、结语——人间桃源的拟设 81
參 《寓山志》的编撰过程及其分集联立结构 93
一、引言 93
二、子本《寓山志》——诗歌合集 95
三、丑本《寓山志》——分集雏型 99
(一)《寓山注》诗文首度结集 99
(二)《寓山题咏》与《寓山游吟》首度结集 102
(三)《寓山十六景诗余》初步征集 103
四、寅本《寓山志》——分集联立结构的完成 105
(一)《寓山注》与《寓山续注》之分合 106
(二)《寓山十六景词》与《寓山词》之分流 108
(三)《寓山题咏》与《寓山游吟》之扩编 110
(四)记、涉、评、梦、铭、问、解、述诸体已具 111
五、卯本《寓山志》——传世尊经阁本 112
(一)上册——章序与二陈赋之增入 113
(二)下册——《题咏》、《游吟》、《十六景词》与《寓山词》之扩编 114
(三)中册——《寓山注》与《寓山志余》之并行 121
六、《寓山续志》——评选过程中的资料库 130
七、结语 138
肆 知音场域——《寓山志》的园林诠释系统 153
一、引言 153
二、意义中心——命名与诠释 155
(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157
(二)分胜命名——园林实景与文化联想的并置 159
(三)梦觉皆寓——园林旧称的创造性诠译 162
三、园林结构——景象要素与导引的描绘 166
(一)自然与人工——景象要素的相互渗透 168
(二)途径与掩映——景象结构的导引组织 171
四、园林意境——主人生命意识的投影 177
(一)园林建制映照家族情感 178
(二)漱石观水体现主人情志 180
(三)登高眺远纵览时空幻变 183
五、知音互答——《寓山志》文本空间的建构 186
(一)寓山文本空间的建构群体 187
(二)寓山文本空间的建构活动 192
(三)文本空间中流动的对话 202
六、结语 207
伍 寄寓、归守与出离——寓山三赋对主人与园林关系的思索 223
一、引言 223
二、陈遯赋——园林名义负载的讯息 226
(一)「所寓在志」事类的分立共存 228
(二)影像断片与辞采敷陈 231
三、陈函辉赋——居游生活的当下谛观 234
(一)寓山理水叠石成就之园林美感 236
(二)寓山居室建制提供之生活情境 239
(三)寓山园居与淑世情怀之调和 242
四、陈子龙赋——出离前夕的眷怀回顾 247
(一)复出心境的体贴慰解 248
(二)园林小宇宙的建构 252
五、祁彪佳的乡里情怀 257
六、结语 261
陸 家、剧场、文本与记忆——寓山园林的女性空间 273
一、引言 273
二、家的延伸——奉母抚幼、携手偕老 275
三、户外剧场——〈寓山士女春游曲〉中的游女与园林 281
(一)以园林为剧场 286
(二)观看角色的调换 287
(三)儿女邂逅的情境素描 288
(四)差异地点的作用 289
四、文本空间——才女题咏与文字卧游 291
(一)梁孟昭 292
(二)叶小纨、沈宪英、沈华鬘与周洁 294
(三)柳隐 298
五、记忆空间——家国变动中消逝的幸福 301
六、结语 310
柒 考古与证今——《越中园亭记》的家乡书写 325
一、引言 325
二、园林与流变中的故乡 327
三、《越中园亭记》的书写与结集 334
四、游人游园——当前园林的凝视 339
(一)景象结构 339
(二)人文活动 342
(三)文字题识 346
五、考古与证今的对照意义 348
六、结语 358
结论 375
一、以寓山为砥石的自我观省 375
二、尾声——失落的寓山园林 383
附录一 祁彪佳著作知见书目版本类表 389
附录二 祁彪佳游园造园年表 397
参考书目举要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