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稳香,田全国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9096092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1

一、种子繁殖和生产 1

(一)种子繁殖和生产的概念 1

(二)种子繁殖和生产的任务 1

二、品种推广 2

(一)品种的经济类别特性 2

(二)品种审定和合理利用 2

三、种子级别的分类 4

四、种子生产的意义 4

第二节 种子生产基本原理 5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5

(一)有性繁殖 5

(二)无性繁殖 8

(三)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9

二、作物的品种类型 11

(一)自交系品种 11

(二)杂交种品种 11

(三)群体品种 12

(四)无性系品种 12

三、品种混杂退化现象 13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3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和危害 14

(三)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 14

四、纯系学说 14

(一)纯系学说的概念 14

(二)纯系学说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4

五、杂种优势理论 15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15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5

第三节 种子生产条件 16

一、品种条件 16

二、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 16

三、种子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 17

(一)自然条件 17

(二)生产水平和农民素质 17

第四节 种子生产技术 17

一、作物常规种子生产 17

(一)常规种子生产技术路线 18

(二)主要技术环节 19

二、作物杂交种子生产 20

(一)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路线 20

(二)杂交制种技术 21

第五节 种子生产质量控制 25

一、种子生产源头控制 25

(一)种子田确认 25

(二)品种合格 26

(三)种子来源确认 28

二、种子生产过程控制 28

(一)生产要求 28

(二)田间检验 30

三、清洁不混杂管理和检查 36

(一)清洁不混杂管理和检查 36

(二)验证 36

第二章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水稻种子生产概况 38

(一)水稻种子生产程序 38

(二)水稻种子生产体系及其发展 39

二、水稻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39

(一)水稻的植物学特性 39

(二)水稻的生长发育 42

第二节 水稻常规种子生产 48

一、概况 48

(一)常规水稻的优势 48

(二)常规种子生产的发展 49

二、原种生产技术 49

(一)“三圃制”技术 49

(二)“二圃制”技术 51

(三)“单本一圃法”技术 51

三、大田良种生产技术 52

(一)选择良种生产基地 52

(二)确保种源质量 52

(三)加强田间管理 52

(四)做好除杂保纯工作 53

四、防杂保纯技术 53

(一)混杂退化原因 53

(二)保纯方法 53

第三节 三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54

一、亲本的特征特性 54

(一)不育系的育性表现及生产应用的主要不育系 54

(二)不育系的异交特性 56

(三)雄性不育恢复系 61

二、亲本的原种生产 63

(一)原种生产的特殊性 63

(二)三系亲本及F1代混杂退化的表现 63

(三)亲本及F1混杂退化的原因 63

(四)三系亲本原种生产的程序与方法 64

(五)原种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 67

三、亲本良种繁殖 69

(一)不育系良种繁殖 70

(二)保持系和恢复系良种繁殖 72

四、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稳产高产技术 73

(一)制种生态条件的选择 73

(二)父母本花期相遇技术 74

(三)父母本高产群体的构成与培管 84

(四)“九二○”喷施技术与异交态势的改良 89

(五)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91

(六)特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92

(七)种子收、晒、贮存技术 93

第四节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93

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 94

(一)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表现 94

(二)两用核不育系的异交习性 96

(三)生产应用的主要两用核不育系 96

二、两用核不育系的原种生产 100

(一)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遗传漂移及原因 100

(二)核心种子的生产技术 100

(三)原种生产 101

三、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 101

(一)繁殖方法与技术 101

(二)繁殖的防杂保纯 104

四、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保纯制种技术 104

(一)确保母本育性安全的技术 105

(二)育性安全的判断技术与种子纯度估算 107

第三章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109

第一节 概述 109

一、玉米种子生产概况 109

(一)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现状 109

(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情况 110

二、玉米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110

(一)玉米的植物学特性 110

(二)玉米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14

(三)玉米的生长发育 115

(四)玉米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120

(五)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22

第二节 玉米亲本种子生产 125

一、玉米自交系种子生产技术 125

(一)自交系种子生产主要技术环节 125

(二)自交系保纯技术 127

二、雄性不育系亲本繁育技术 127

(一)玉米雄性不育系 128

(二)三系法亲本繁育技术要点 130

第三节 玉米杂交种子生产 131

一、杂交玉米亲本的特征特性 131

(一)玉米自交系与杂交一代的形态与生理比较 131

(二)玉米雄花散粉特性与供粉能力 132

(三)玉米花丝的生活能力 132

(四)玉米亲本的特征特性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133

二、亲本单交种、姊妹交种的配制技术 133

(一)定点 133

(二)选地、隔离 134

(三)播种 134

(四)去杂 134

(五)去雄 134

(六)人工辅助授粉 134

(七)收贮 134

三、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134

(一)制种田生态条件的选择 134

(二)玉米杂交制种播期的确定 135

(三)花期相遇技术 137

(四)父母本群体的建立与培管 141

(五)人工辅助授粉 145

(六)病虫草综合防治 145

四、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子的技术 146

(一)制种方式 146

(二)主要技术要点 147

五、不同季节(类型)制种技术特点 147

(一)不同生态类型制种的条件 147

(二)自交系的光周期反应 148

(三)自交系的抗逆性 148

(四)掌握制种地区的栽培水平 148

(五)避免盲目大面积制种 148

六、杂交玉米制种主要质量控制技术 148

(一)选用高纯度的亲本自交系 148

(二)安全隔离 149

(三)选好亲本,规格播种 149

(四)严格去杂去劣 149

(五)母本去雄 150

(六)父本管理与割除 150

第四章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一、小麦种子生产概况 151

(一)小麦种子生产的意义及任务 151

(二)我国小麦现有良种的利用概况 152

(三)我国小麦品种的更换 152

二、小麦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153

(一)小麦的植物学特性 153

(二)小麦的生长发育 155

第二节 小麦常规种子生产 160

一、小麦的生殖系统 160

(一)小麦穗与花的结构 160

(二)小麦开花生物学特性 161

二、小麦品种的混杂退化及保纯提纯 162

(一)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及原因 162

(二)小麦品种保纯提纯的基本方法 164

(三)小麦品种保纯提纯的主要措施 165

三、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166

(一)“三圃制”技术 166

(二)“两圃制”技术 167

(三)株系循环法 167

(四)四级繁育程序法 169

(五)“一圃制”原种生产方法 170

(六)“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 172

四、小麦良种生产技术 173

(一)小麦良种繁育体系 173

(二)小麦良种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 173

(三)小麦加速良种繁殖的主要方法 175

第三节 小麦杂交种子生产 176

一、三系法小麦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176

(一)小麦不育系的类型及其特征特性 176

(二)三系法小麦制种技术要点 178

二、两系法小麦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179

(一)光温敏不育小麦利用概况 179

(二)生态遗传雄性不育小麦的制种特性 180

(三)不育系繁殖技术 182

(四)杂交制种技术 182

三、化学杀雄法小麦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185

第五章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187

第一节 概述 187

一、大豆种子生产概况 187

(一)大豆种子生产的意义 187

(二)大豆品种的演变 188

二、大豆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189

(一)大豆的植物学特性 189

(二)大豆繁殖器官的建成 193

第二节 大豆原种生产 196

一、大豆的生殖系统 196

(一)大豆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196

(二)大豆的结荚习性、坐荚和花荚脱落 196

二、大豆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其防杂保纯措施 199

(一)大豆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及其原因 199

(二)大豆品种的防杂保纯措施 200

三、大豆原种生产技术 200

(一)原原种生产 200

(二)原种生产 201

第三节 大豆大田用种生产 203

一、大豆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203

(一)良种田面积及需种量 203

(二)种子田选择及田间管理 203

二、大豆常规种子生产 204

(一)种子生产方法 204

(二)种子生产程序 205

(三)种子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5

三、大豆杂交种子生产 205

(一)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季节安排 206

(二)选择最佳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 206

(三)大豆制种田管理措施 209

(四)适时收获,严格脱粒技术 210

四、大豆的异地、异季繁殖和高倍繁殖 210

(一)异地繁殖 210

(二)异季繁殖 211

(三)高倍繁殖 211

第六章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212

第一节 概述 213

一、棉花种子生产概况 213

(一)我国棉花种子生产概况 213

(二)世界其他主产棉国棉花种子生产概况 213

二、棉花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215

(一)棉花的植物学特性 215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218

第二节 棉花常规种子生产 226

一、棉花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226

(一)品种混杂与退化的关系 226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 227

(三)棉花品种混杂与退化的主要原因 227

(四)防止混杂退化的措施 229

二、棉花原种生产方法 230

(一)“三圃制”原种生产程序 230

(二)“自交混繁”法 234

第三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234

一、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234

(一)棉花杂种优势表现特点 235

(二)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235

二、棉花的生殖系统 235

(一)棉花的花器结构与作用 235

(二)棉花的开花习性与开花规律 238

(三)棉花的授粉与受精 239

三、棉花F1杂交种子生产方式 240

(一)人工去雄进行制种 240

(二)利用不育系进行制种 240

(三)采用化学杀雄进行制种 240

四、亲本保纯与繁育技术 241

(一)封花自交 241

(二)新疆保存 241

(三)病圃筛选 241

(四)海南冬繁 241

五、杂交制种基本技术 241

(一)制种田的栽培管理 241

(二)人工去雄制种技术 243

六、人工去雄制种期间规范化管理 248

(一)杂交棉制种育苗移栽 248

(二)杂交棉制种蕾铃期管理 250

(三)杂交棉制种去雄授粉 251

(四)杂交棉制种收晒轧 252

第七章 油菜种子生产技术 254

第一节 概述 254

一、油菜种子生产概况 254

(一)种子生产在油菜生产中的作用 254

(二)我国油菜种子生产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55

二、油菜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256

(一)油菜的植物学特性 256

(二)油菜的生长发育 264

第二节 油菜常规种子生产 270

一、油菜品种的混杂退化及防止途径 270

(一)油菜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270

(二)防止油菜品种混杂退化的途径 271

二、原原种和原种的生产 272

(一)原原种生产 272

(二)原种生产 273

三、大田生产用种生产 275

(一)繁殖地块选择 275

(二)土地准备 275

(三)播种 275

(四)大田管理 275

(五)去杂去劣及环境清理 276

(六)收获及晒藏 276

第三节 油菜杂交种子生产 276

一、杂交油菜种子生产的相关系统 276

(一)环境系统 277

(二)亲本系统 277

(三)技术系统 277

二、亲本种子的生产 279

(一)胞质不育三系亲本种子生产 279

(二)化学杀雄两系亲本种子生产 280

(三)隐性核不育两系亲本种子生产 280

(四)温敏核不育两系亲本种子生产 282

三、杂交制种技术 282

(一)油菜杂交种子生产的一般程序 283

(二)不同生态区制种的技术特点 286

(三)不同杂优利用系统的制种技术关键点 289

第八章 辣椒种子生产技术 291

第一节 概述 291

一、辣椒种子生产概况 291

(一)杂交辣椒种子的繁育体系 291

(二)杂交辣椒种子生产概况 292

(三)杂交辣椒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94

(四)辣椒杂交制种的意义 295

二、辣椒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296

(一)辣椒的植物学特性 296

(二)辣椒的生长发育 298

(三)辣椒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299

(四)辣椒开花结果与环境条件 300

(五)辣椒种子生理变化与环境条件 303

第二节 辣椒亲本种子生产 304

一、种子生产基本程序与要求 304

(一)种子生产基本程序 304

(二)种子生产制度 305

二、原原种的生产 305

(一)杂交辣椒原原种生产程序 305

(二)杂交辣椒原原种的生产要注意的问题 305

三、原种生产 306

(一)原种一般应具有的标准 306

(二)原种的生产 306

四、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308

(一)基本情况 308

(二)特征特性 308

五、原原种和原种的选择 308

第三节 辣椒杂交种子生产 309

一、辣椒人工杂交制种 309

二、制种产量的形成 310

三、栽培技术与制种产量 310

(一)栽培密度 311

(二)授粉结束后的肥水管理 311

四、授粉操作与制种产量 311

(一)不同层次花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12

(二)授粉时期与制种产量 312

五、杂交辣椒种子生产技术 313

(一)辣椒杂交一代种子生产的规程 313

(二)制种田的选择 314

(三)制种栽培管理技术 315

(四)授粉技术 316

(五)采种技术 321

六、利用雄性不育生产杂一代辣椒种子 322

(一)雄性核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要点 322

(二)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技术要点 323

七、辣椒杂交制种基地的建设 324

(一)制种基地建设的意义 324

(二)选择制种基地的原则 324

(三)多元化基地的建立 325

(四)制种队伍的建设 326

(五)制种基地管理 327

第九章 西瓜种子生产技术 329

第一节 概述 329

一、西瓜种子生产概况 329

(一)西瓜种子生产的意义 329

(二)我国西瓜种子生产概况 330

(三)我国西瓜种子生产的最适区域 330

(四)西瓜种子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331

二、西瓜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332

(一)西瓜的植物学特性 332

(二)西瓜的生长发育 334

(三)西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41

第二节 西瓜亲本种子生产 344

一、亲本种子的来源与质量要求 344

二、亲本种子生产技术路线 344

(一)亲本种性退化现象和原因 344

(二)保持亲本种性的途径和方法 346

(三)提高单位面积采种量和种子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348

三、亲本种子生产的技术措施 349

(一)生产基地选择 349

(二)耕地、整地、施基肥 350

(三)育苗 350

(四)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352

(五)田间管理 352

(六)去雄、套袋、授粉 357

(七)选瓜、留瓜 357

(八)采收与后熟 357

(九)破瓜取籽、晒种 357

第三节 西瓜杂交种子生产 357

一、杂交制种的意义 357

(一)品种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358

(二)经济效益 358

二、杂交种子的来源 358

(一)二倍体杂交种子 358

(二)三倍体杂交种子 358

(三)四倍体杂交种子 358

三、杂交种子生产原理 358

(一)自交衰退 358

(二)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359

(三)杂种优势的利用概况 359

四、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路线 359

(一)制种方式 359

(二)制种产量的形成 361

(三)杂交制种基地的建设 365

五、杂交制种技术措施 369

(一)本地亲本繁殖、异地杂交制种 369

(二)杂交前的准备 369

(三)播种育苗、培育壮苗 371

(四)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376

(五)田间管理 377

(六)采收与后熟 381

(七)剖瓜、取籽、消毒、晒种 381

主要参考文献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