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导论 文化视野下的“主义”与“问题” 1
一、俄罗斯文化:组合与积淀 5
1.东正教信仰 10
2.蒙古人入侵的“文化基因” 16
3.村社传统 20
4.西方化及其矛盾 24
二、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西欧视角 29
1.社会变迁不同类型及相关分析 29
2.社会:传统与现代 31
3.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马克思和韦伯 36
4.“不通过”及其文化根据 39
三、“东方”及其“文化”:列宁的思考与贡献 45
1.“东方”及其在俄罗斯 45
2.作为概念的“文化”:列宁及其他 53
3.学术层面的不足与意义 64
四、“读懂列宁”:面对“主义”与“问题”困惑 68
五、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 78
1.“文化自觉”:知性与感性 79
2.思想创造及其梳理的内在逻辑 87
第1章 传统与现代:1893—1916年思想论战的文化纬度 93
一、民粹主义:反现代的乌托邦 97
1.“全欧洲浪漫主义的俄国变种” 111
2.“错误的”“社会主义乌托邦” 120
二、资本主义:一种“肯定的巨大文化力量” 134
1.“合法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派别 134
2.文化进步性:相比较的结论 141
3.资本主义:作为文明及其文化 146
三、民族、民族主义中的文化:一般与特殊 157
1.“国语”能否“强制”? 169
2.民族文化:一种还是两种? 172
3.民族文化自治:“极不现实的空想” 175
4.文化国际化与“国际主义文化” 177
第2章 “革命”及其文化“后遗症” 183
一、革命与文化关系的不同阐释 186
1.马克思的认识:政治文化心理 188
2.“革命”的必然性与特殊性 190
3.文化对革命的不同影响 198
二、“文盲帮助了革命”? 204
三、“用谁的手建设共产主义”? 218
1.隐型文化:从乐观到清醒 219
2.后革命时期文化:状况及其地位 223
四、“滞后”或“脱节”:革命后文化制约问题 234
1.是“滞后”,还是“脱节”? 234
2.文化制约革命:性质与道路 240
第3章 经济建设的文化困境及其选择 250
一、“军事共产主义”失败的文化原因 252
二、公有制的文化限定 262
1.“经济决定”文化内涵:马克思的分析 263
2.文化制约共产主义:列宁的认识 267
三、工作重心转移:是经济,还是文化? 278
1.“我们”是谁? 279
2.“链条”的关键环节 284
四、克服“中非居民心理” 289
1.“中非居民心理”:由来及其表现 290
2.学会工作 296
3.国家资本主义的文化意义 299
五、拒绝“感情社会主义” 302
1.“半贵族半农民的宗法情绪” 304
2.“欧洲方式”的文化要求 307
第4章 俄共(布)执政的文化“被征服危险” 310
一、分析视点转移 314
1.从乡村农民到城市工人 316
2.从普通群众到共产党员 319
3.从一般党员到中央高层 324
二、“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 329
1.“官僚制度复活”:认识过程 329
2.文化根源:显型与隐型 333
三、“苍蝇沉没在牛奶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344
1.“大俄罗斯共产党人”中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344
2.格鲁吉亚事件 353
3.彻底的文化批判:“真正俄罗斯人的情绪” 357
四、“奥勃洛摩夫精神”:民族性的另一面 362
五、“无法纪的海洋”及其他 369
1.坚持法制:为了“维护和创立文明” 370
2.“最后的斗争” 376
六、结论:“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 388
第5章 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建设:“革命”或启蒙 392
一、“无产阶级文化”问题 394
1.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 394
2.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404
3.“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 409
二、“文化革命”:意蕴、向度、方法 413
1.背景分析:从实际出发 414
2.是“革命”,还是启蒙? 418
3.改善教师地位:“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427
4.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划时代的主要任务” 433
三、执政党:文化领导与自身文化建设 438
结束语历史的验证及其思考 446
参考文献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