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抗战胜利与战后初期的国内政治 1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1
一 日本投降 普天同庆 1
二 受降权的争执 9
三 各地受降 15
第二节 重庆谈判 25
一 重庆谈判的背景 25
二 重庆谈判的过程 35
三 双十协定的签订 47
第三节 国共军事政治对峙 51
一 国民党以接收为重点的战略方针 51
二 中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63
三 不断升级的国共军事冲突 70
四 打打谈谈 边打边谈 79
第四节 中间势力的兴起 86
一 日渐活跃的中间势力 86
二 中间道路的理想和现实 95
第二章 短暂的和平 107
第一节 停战令的颁布与政协的召开 107
一 和平民主的呼声 107
二 马歇尔来华 113
三 停战令的颁布 120
四 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 125
第二节 政协会议的成就和局限 129
一 各项方案的磋商 129
二 政协决议的达成 137
三 整军方案的制订 144
四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151
五 中共对政协会议的评价 165
六 政协决议的实行与顿挫 174
第三节 军事调处与军事复员 185
一 军调部的成立及其活动 185
二 复员整编的实行 198
第三章 战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210
第一节 战后接收及对日伪的处理 210
一 接收与复员 210
二 对汉奸的处理 222
三 对日处理 229
第二节 边疆问题 238
一 台湾的光复 238
二 昆明事变 249
三 新疆三区问题的暂时解决 253
四 外蒙的独立 261
第三节 战后财政经济 266
一 经济重建及其困难 266
二 国家资本的膨胀 277
三 财政状况与通货膨胀 283
四 黄金风潮的爆发 289
第四节 战后外交 304
一 外交关系的拓展 304
二 中美关系与中美商约 309
三 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 318
四 中法关系与越南问题 321
第四章 国内冲突的焦点——东北 328
第一节 东北局势的演进 328
一 国民党接收东北的企图 328
二 中共进军东北的决策与行动 340
三 山海关之战 347
第二节 东北的国共美苏四方关系 354
一 三国四方的纠葛 354
二 中苏经济合作交涉 372
三 反苏游行与苏联撤军 382
第三节 东北的战火 392
一 东北军调的失败 392
二 空前激烈的四平战役 403
三 东北的停战 416
四 国共战略的调整 427
第五章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国共关系的破裂 441
第一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 441
一 战前基本形势与国共双方的军事对比 441
二 中原战事的爆发 456
三 华东战场的激战 462
四 华北战场的风云 481
第二节 内战调处与和平运动 495
一 三方均不满意的调处 495
二 反战运动与反美运动 506
第三节 制宪国大的召开 515
一 围绕国大的纵横捭阖 515
二 制宪国大的开幕 524
三 《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 530
第四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543
一 马歇尔回国与军调部的终结 543
二 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 550
第六章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与统治危机 558
第一节 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558
一 从苏北到山东 558
二 重点进攻的展开 568
三 陕北作战暂时得手 582
四 东北战场攻守易势 588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599
一 国民政府的改组 599
二 反战运动的高涨 606
三 国共对前途的不同估计 618
参考文献 626
人名索引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