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自序 2
壹 导论 3
一台湾古典散文的发展轨迹 3
二 台湾古典散文的独特面貌 5
三 台湾古典散文的作品搜寻 8
四 本书结构与篇章主题概说 13
贰 清治时期台湾游宦散文的特色及其影响 25
一 前言 25
二 清治时期台湾游宦散文的特色 26
三 清治时期台湾游宦散文的影响 51
四 结论 60
参 修补族群的伤口:郑用锡〈劝和论〉试析 67
一前言 67
二〈劝和论〉的内容 71
三〈劝和论〉的历史地位 81
四〈劝和论〉的现代意义 83
五 结论 86
附录 91
〈劝和论〉 91
肆 文章与人品并臻:郑用鉴散文的道德理念与实践 95
一 前言 95
二 郑用鉴散文的道德内涵 96
三 郑用鉴的道德实践——人品与文章的结合 114
四 结论 118
伍 吴子光古文理论介析 127
一前言 127
二 古文创作的条件 128
三 各体古文的语言风格及习作对象 133
四 古文的戒律 138
五 结论 148
陆 吴德功散文中感物言志的呈现 155
一 前言 155
二 吴德功散文中感物言志的内容 159
三 吴德功散文中「物」与「志」的联想关系 164
四 吴德功散文中感物言志的书写技巧 168
五 吴德功散文中感物言志的作用 181
六 结论 185
附录 189
〈竹瓶记〉 189
〈观僵梅记〉 189
〈白鹭营巢林家记〉 190
〈放鸟〉 191
柒 洪弃生〈崇正学论〉三篇之儒学观 195
一前言 195
二「正学」之内涵及其与「道」之关系 196
三 崇扬正学之法 203
四 崇扬正学之目的 207
五 学统之建构 213
六 结论 228
附录 236
〈崇正学论上〉 236
〈崇正学论中〉 238
〈崇正学论下〉 239
捌 洪弃生山水散文的艺术表现:以〈游珠潭记〉、〈游关岭记〉二文进行观察 245
一前言 245
二 写形手法的呈现 246
三 空间叙写的转向设计 251
四 修辞技巧的运用 257
五 骈散相间的笔法 266
六 结论 269
附录 272
〈游珠潭记〉 272
〈游关岭记〉 273
玖 尺锦见真淳:骆香林《临海随笔》探析 277
一前言 277
二《临海随笔》的内容 278
三《临海随笔》的写作特徵 296
四《临海随笔》在台湾古典笔记散文发展上的特殊意义 304
五 结论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