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社长、总编辑的社会角色及其职责 26
教育者首先应当受教育 44
人民出版社的40年 51
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和成长——为《新华文摘》创刊20周年而作 59
更新知识结构 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63
知识经济与中国的出版业 69
肯定成绩 增强信心 77
在《红旗》杂志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81
关心改革的人不可不读的一本书——介绍高尚全著《九年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83
为满足时代需要而出书 85
在庆祝《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出版座谈会上的汇报 87
寄语青年朋友——写在新版《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出版之际 91
祝贺与期望——新华书店成立55周年 94
急起直追 上新台阶 96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宣传出版方针 98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快两个“转换”的步伐 109
对当前出版工作的一些思考(调查报告) 112
在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119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23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125
在署直属单位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127
学习新知识 迎接新挑战 136
在《邓小平文选》电子版出版发行会上的发言 139
认真学习新版《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 141
需要大大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水平——为新版马列著作的出版而作 146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契机——作于新版马列著作出版之际 149
《裁书刀》序 155
谈谈“人民”、“东方”版新书 157
出版工作者的双重责任——在首都出版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162
抓好自身精神文明建设 更好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64
需要大大提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水平——回忆乔木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座谈会上的讲话 171
深情缅怀邓小平同志 178
爱惜人才 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 181
在第三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184
让邓小平理论扎根在我们的心中——为《邓小平文选》典藏本出版发行而作 186
发挥自身优势 锐意改革发展 189
在纪念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贺词 192
以精品图书迎接新世纪 194
搭知识经济之船 走改革发展之路 196
积学深功 大家风范——介绍《杨义文存》 198
在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评委会上的发言 200
切实增加编校工作含量 全面提高图书质量 201
出版理论研究任重道远——在’99全国出版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209
“邓小平理论研究书系”总序 212
读“邓小平理论研究书系”的感受 215
可喜可贺 任重道远——为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评奖而作 221
美轮美奂 如诗如画——源于自然又人化自然的中国古典园林 223
《人的哲学论说》自序 228
离任述职报告——1999年7月15日 235
增强政治书籍出版社的角色意识,为繁荣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努力奋斗——1990年5月7日在贵阳全国人民出版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57
进一步增强人民出版社意识,为提高质量、繁荣出版而努力——1992年3月在全国人民出版社第一届年会上的发言 268
在全国人民出版社第二届年会上的开幕词——1993年4月2日 279
深化改革 繁荣出版——1993年4月2日在全国人民出版社第二届年会上的发言 282
努力实现优质高效——参加全国人民出版社第三届年会后的汇报 291
在全国人民出版社第四届年会上的开幕词——1995年6月23日 293
在全国人民出版社第四届年会上的闭幕词——1995年6月28日 296
新增篇札 301
关于人民出版社社史的哲学思考 301
李达开创了党的和人民的出版事业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306
关于“胡绳现象”、“曾彦修现象”的理性思考 312
谈谈人民出版社的优良传统 319
向范用同志学习——在范用同志追思会上的发言 327
怀念袁清芳同志 329
少年岁月杂忆 331
回忆我在华中新华书店工作的岁月 340
谈校对工作的责任和辛苦及自己学哲学研究哲学的历程——致吴海平的一封信 344
征求对《薛德震哲学书信集》稿本的意见并谈编辑工作经验——致张小平的一封信 347
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批判这一学案在出版史上应有所记载——致出版史学家方厚枢先生的一封信 349
回忆我同汪子嵩先生的交往与友谊 35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价值观的统一——为《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而作 355
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学习——重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感悟 366
啼血的杜鹃——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读后 376
对马克思主义原汁原味的解读——高放先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读评 380
推进建立当代中国哲学——张世英先生《归途》一书读后感 385
从打着灯笼找人到找回“健康自我”——朱滢先生《文化与自我》读后感 394
中国哲学转型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 402
“以物为本”为什么不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谈谈黄楠森教授的“理解”与“不理解” 412
《人的哲学论纲》增订本前言 419
《人的哲学论纲》增订本导论 426
《人的哲学论纲》增订本跋 443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 445
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452
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456
党的执政地位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465
哲学的应然形象与品格 470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473
附录 记者的采访和学者的评说 481
抓中国特色 抓中青年队伍——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薛德震&《中国文化报》檀林 481
立足中华 面向世界——访三个面向丛书主编薛德震&《人民日报》海外版曹照琴 484
突出人民出版社的性质 注重创新丰富出书品种&《新闻出版报》郭毅青 488
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裳——记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薛德震& 杨寿松 490
出版应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薛德震谈编纂“海外经济管理运作丛书”&《新闻出版报》记者 张秀平 特约记者 张小影 500
“饮鸩止渴的事我们不干”——访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薛德震&《经济日报》李星 505
出版名人薛德震&《编辑之友》罗成 507
一步一个脚印的总编——薛德震&《中国文化报》曾伟 510
铅华洗尽见真淳&《中华英才》姜苏鹏 512
“优秀党员行政领导干部”薛德震&《新闻出版报》 523
一对夫妻出版家 比翼双飞酿百花——访人民出版社社长薛德震和文物出版社社长杨瑾& 薛冬 525
把人的问题的研究具体化的可贵尝试——评《社会与人》& 周国平 541
对社会历史主体的探讨——《社会与人》评介& 关实之 544
一本探索人在社会历史上的地位问题的新书&席炘 546
读薛德震《人的哲学论纲》等书的复信&李锦 549
一位资深出版家三十年的精神苦旅——从《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说起& 林可济 555
后记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