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1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
三、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7
四、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9
第一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
一、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2
二、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22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25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主线 27
第二章 突出实践的价值功能的实践观 33
一、邓小平的实践观 33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含义 33
(二)邓小平实践观的特点 37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39
二、生产力标准 45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 45
(二)生产力标准 48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 53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53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哲学内涵 54
四、“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关系 56
五、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61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67
一、发展是硬道理 67
(一)邓小平发展观的特点 67
(二)发展是硬道理 72
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须经历一个初级阶段 75
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82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中的决定因素 82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因素 85
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89
(一)波浪式前进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89
(二)改革、发展、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规律 92
(三)渐进式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 94
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96
第四章 计划与市场的辩证法 102
一、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 10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设想 102
(二)新的实践,新的认识 107
(三)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12
二、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 113
(一)市场经济的共性 11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 116
三、计划与市场的辩证统一 118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
第五章 “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观 123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23
二、“一国两制”构想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 125
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128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辩证法思想 133
(一)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 134
(二)既尊重历史,更重视现实 134
(三)既坚持高度统一性,又允许相对独立性 137
(四)力争谋求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139
五、“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141
(一)“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属性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42
(二)“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学说的独特创造和发展 143
(三)“一国两制”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发展 14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学说的新发展 147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认识的深化 147
(一)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 147
(二)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151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贡献 153
二、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57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59
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165
(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165
(二)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167
(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69
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171
第七章 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 174
一、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 174
二、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 180
三、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 183
四、尊重人 185
(一)尊重知识分子的价值 186
(二)尊重知识与尊重人才 187
(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190
五、依靠人 192
六、塑造人 194
(一)培养“四有”新人 195
(二)造就“四化”干部 200
(三)从制度上解决人的思想作风和素质问题 206
第八章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观 208
一、两个文明的新范畴的提出 208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215
(一)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条件 216
(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217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 221
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223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23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条件 226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8
第九章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发展 23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思想路线 233
(一)新时期党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23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的伟大纲领 239
二、唯物史观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42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43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45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48
三、历史、现实与理想 251
(一)总结历史的经验,研究现实的变化 251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57
四、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259
五、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64
六、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268
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3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74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277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82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