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跃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6988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及实施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及实施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原因,提出解决中国现实就业难题的对策思路,并在揭示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及实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及实施的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及实施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其历史局限与不足,进而对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及实施发展作出科学评价。

前言 1

绪论 1

一、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1

(一)理论意义 2

(二)现实意义 5

(三)实践价值 6

二、研究现状述评 8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中国就业问题的研究 8

(二)关于西方就业理论对中国就业政策的影响的研究 10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的发展的研究 12

(四)关于当前中国就业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16

(五)关于中外就业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21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历史分期和方法 23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23

(二)本书研究的历史分期 24

(三)本书研究的方法 27

四、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27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内容 27

(二)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 28

第一章 就业与就业政策的相关概念 31

一、关于就业的相关概念 31

(一)就业的含义 31

(二)就业的结构 32

(三)充分就业 33

(四)就业的准入制度 33

(五)就业率 34

(六)就业歧视 34

二、关于失业的相关概念 35

(一)失业的含义 35

(二)失业的特征 36

(三)失业率 37

(四)自然失业率 38

(五)失业的类型 39

(六)下岗职工 42

三、关于就业政策的相关概念 43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 43

(二)再就业工程 44

(三)再就业优惠政策 45

(四)再就业援助 45

(五)灵活就业政策 46

(六)“三条保障线” 4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的理论来源 49

一、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 49

(一)马克思的就业理论 49

(二)列宁的就业理论 5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理论 59

(一)劳动者的全员就业 60

(二)普遍就业和充分就业 61

(三)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就业 62

(四)不允许私人雇工 63

三、西方学者的就业理论 64

(一)“萨伊定律” 64

(二)“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65

(三)“非自愿失业”与“有效需求” 66

(四)结构性失业 68

(五)“隐蔽失业”与“隐性失业” 69

(六)“自然失业率”与“技术失业论” 71

四、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 74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 74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 79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 84

(四)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 88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稳定就业政策 93

一、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提出 93

(一)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 93

(二)过渡时期党的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 95

二、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98

(一)对国民党政府的遗留人员实行全员安置、分别录用 98

(二)对失业工人实行救济政策 101

(三)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 104

(四)对农村劳动力采取限制其自由进入城市的政策 106

(五)统一安排就业与政府介绍和自行就业相结合的政策 108

(六)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劳动用工政策 111

三、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112

(一)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实施 112

(二)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影响 119

四、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 121

(一)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121

(二)就业形式应该多样化 122

(三)就业应形成城乡互动机制 123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 124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提出 124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 124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 127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129

(一)实行统包统配和劳动力向农村转移的就业政策 129

(二)扩大就业、消除失业的就业政策 131

(三)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农”“支边”的就业政策 133

(四)以“上山下乡”为主的就业政策 134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136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实施 136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就业政策的影响 142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 143

(一)就业政策与实践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143

(二)就业政策与实践必须注意城乡统筹 144

(三)就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合理的就业制度 145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保障就业政策 146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提出 147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 147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 150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152

(一)实行“三结合”的就业政策,实现就业政策的重大突破 153

(二)实施劳动合同制,实现就业政策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 156

(三)实施再就业工程,构建新型劳动就业政策和机制 162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167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实施 167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影响 173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 174

(一)就业问题是人口大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175

(二)就业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175

(三)就业实践必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176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积极就业政策 177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提出 177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 178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 182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187

(一)以经济发展推动就业扩大的政策 188

(二)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取向的扶持政策 189

(三)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取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192

(四)以减少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 195

(五)以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取向的社会保障政策 196

(六)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为核心的就业政策 199

三、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201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 201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影响 206

第七章 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209

一、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09

(一)失业人员呈增量增长,就业压力加大 209

(二)城乡劳动力竞争加剧,形成新的就业难题 212

(三)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影响就业和再就业 213

(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形成新的就业冲击 214

二、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6

(一)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216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217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218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就业规模的扩大 219

二、当前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220

(一)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导向,为扩大就业提供政策支撑 221

(二)加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解决就业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222

(三)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224

(四)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发展平台 226

(五)制定和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构建良好平台 227

(六)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 232

(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保障 234

(八)建立健全就业监测预警系统 235

第八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整体评价 237

一、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阶段性特征 238

(一)改革开放以前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特征 238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特征 241

二、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国际比较 251

(一)党的就业政策与欧美主要国家就业政策的共同点 252

(二)党的就业政策与欧美主要国家就业政策的不同点 258

三、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261

(一)建国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巨大成就 262

(二)建国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 266

四、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71

(一)改革开放以前,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72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74

五、做好今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78

(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278

(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280

(三)正确处理好高校办学模式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281

(四)正确处理好城乡统筹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283

(五)正确处理好国际合作与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关系 284

结束语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