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3
第一部分 商业银行贷款与贷款风险 3
第一章 商业银行贷款概述 3
第一节 贷款原则 3
一、贷款原则 3
二、制定贷款原则的依据 3
三、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 4
第二节 贷款政策 9
一、贷款规模政策 9
二、贷款结构政策 10
三、现行贷款政策 12
第三节 贷款对象与条件 13
一、贷款对象 13
二、贷款条件 14
第四节 贷款用途与种类 15
一、贷款用途 15
二、贷款种类 17
第五节 贷款方法与贷款利率 18
一、贷款方法 18
二、贷款利率的种类 19
三、贷款利率水平的决定 21
四、贷款利息的计算 22
第六节 贷款人与借款人 22
一、贷款人 23
二、借款人 24
第七节 贷款规程 25
一、贷款工作程序 25
二、贷款工作文件 27
第二章 商业银行贷款管理 29
第一节 贷款种类和贷款组合 29
一、工商贷款 29
二、消费贷款 30
三、不动产贷款 31
四、农业贷款 32
五、国际贷款 32
六、其他贷款 32
七、贷款组合 32
第二节 贷款定价 33
一、客户利润分析模型 34
二、工商客户的账户利润分析 37
三、贷款定价分析 39
四、消费贷款的价格分析 40
第三节 问题贷款和贷款损失的管理 41
一、问题贷款 41
二、呆账准备金 42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 44
四、问题贷款的回收 46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贷合同 48
第一节 信贷合同概述 48
一、信贷合同与借贷合同的关系 48
二、信贷合同的双方当事人 48
三、信贷合同的特征 49
四、信贷合同的种类 52
五、信贷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内容 55
第二节 信贷合同的订立 60
一、订立程序 60
二、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65
三、签订信贷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66
四、无效信贷合同的确认与处理 68
第三节 信贷合同的担保 73
一、信贷合同担保概述 73
二、信贷合同的保证 75
三、信贷合同的抵押 82
第四节 信贷合同的履行 88
一、信贷合同履行的概念和意义 88
二、履行信贷合同的原则 89
三、履行信贷合同的具体要求 91
四、履行信贷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93
第五节 信贷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96
一、信贷合同变更、解除的概念 96
二、变更、解除信贷合同的条件 97
三、变更、解除信贷合同的程序 100
四、变更、解除信贷合同的法律后果 101
第六节 信贷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违法处理 102
一、确认违约责任的原则 103
二、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 104
三、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 106
四、违约责任的免除 109
五、信贷合同的违法处理 110
第七节 信贷合同的纠纷及解决 113
一、信贷合同纠纷概述 113
二、信贷合同纠纷的协商解决 114
三、信贷合同纠纷的调解 116
四、信贷合同纠纷的仲裁解决 118
五、信贷合同纠纷的诉讼解决 122
第八节 案例分析 126
案例一:银行诉改制企业借款合同担保纠纷案 126
案例二:五洲药厂与交通银行江阴办事处、江阴华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八汇集团公司委托贷款合同纠纷案 130
案例三:中国工商银行鄂州市分行与中国银行鄂州市分行资金拆借合同纠纷案 133
案例四:福建华兴信托投资公司诉福州伊贝思健康饮品有限公司抵押借款合同纠纷案 137
案例五: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市北区第一支行诉青岛华悦物资发展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总公司、青岛海尔集团总公司借款合同担保纠纷案 139
第四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144
第一节 贷款风险的含义及种类 144
一、贷款风险的含义 144
二、贷款风险的类型 145
三、贷款风险的成因 146
四、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48
第二节 贷款风险的识别与测定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149
一、贷款风险的识别 149
二、贷款风险的测定 150
第三节 贷款风险度管理 151
一、银行资产综合风险度管理 151
二、风险度管理和资本充足比率管理的对接 154
第四节 贷款风险的处理及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156
一、贷款风险的处理 156
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158
第五节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形成环境 163
一、主要风险 163
二、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环境 164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66
第六节 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 166
一、定性预测分析法 167
二、定量预测分析法 168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评价 170
一、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 171
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172
第八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 174
一、负债业务风险管理 174
二、资产业务风险管理 177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目标与控制方法 181
第二部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原理 187
第五章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187
第一节 风险分类的方法及意义 187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 187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不同方法 188
三、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界定的分类方法 189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 192
五、贷款风险分类对银行税收的影响 194
六、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难点分析 195
第二节 风险分类与原“一逾两呆”的比较 197
第三节 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和重点 201
一、分类的主体 201
二、分类依据和重点 201
三、贷款风险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201
第四节 贷款分类与会计原理 201
第五节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与贷款回收概率、贷款价值 203
第六章 贷款风险分类程序 205
第一节 流程 205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流程 205
二、贷款风险分类流程的操作要点 205
第二节 信贷档案整理 207
一、信贷档案的内容 207
二、信贷档案的阅读 208
三、信贷档案的整理 208
附: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的管理方法 209
第三节 贷款基本情况审查 211
一、贷款用途 211
二、还款来源 212
三、资产转换周期 212
四、还款记录 214
附:信贷状况报告案例及填写说明 215
第四节 还款可能性分析 222
一、财务分析 223
二、现金流量分析 226
三、担保分析 227
四、综合分析 227
五、早期预警信号 227
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预警体系的设想 227
第五节 贷款风险分类的确定 231
一、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确定 231
二、贷款分类矩阵 234
三、贷款分类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35
四、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讨论 236
第六节 贷款风险分类的案例分析 237
案例一 237
案例二 241
案例三 241
案例四 242
案例五 243
案例六 244
案例七 244
第三部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析 249
第七章 贷款风险的基本分析 249
第一节 基本分析概述 249
第二节 行业风险分析 250
一、行业成本结构 250
二、行业的成熟期 251
三、行业的经济周期性 253
四、行业的依赖性 254
五、产品的替代性 254
第三节 经营风险分析 255
一、产品特征分析 255
二、采购环节分析 256
三、生产环节分析 257
四、销售环节分析 259
第四节 管理风险分析 260
第五节 贷款风险审查指标体系 262
一、贷款风险审查指标体系的构成 262
二、利用指标体系进行信贷风险综合分析 264
第八章 货款风险的财务分析 267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267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 267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267
三、财务分析的资料来源 268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 269
五、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269
第二节 损益表分析 270
一、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271
二、损益表的调整 272
三、损益表的结构分析 273
四、损益表的比较分析 275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 276
一、资产的组成 276
二、资产结构分析 279
三、负债的组成 280
四、所有者权益的组成 280
五、资金结构分析 281
六、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和比较分析 282
第四节 财务比率分析 286
一、盈利能力分析(盈利比率) 286
二、营运能力分析(效率比率) 288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杠杆比率) 291
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 292
第五节 现金流量分析 299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 299
二、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 301
三、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 302
四、如何计算现金流量 311
五、现金流量的预测 319
六、现金流量与贷款风险分类 323
第九章 贷款风险的担保分析 328
第一节 担保分析概述 328
一、担保的含义及担保原则 328
二、担保的种类 329
第二节 贷款抵押分析 330
一、贷款抵押的含义 330
二、抵押物的种类 330
三、抵押物的占有和控制的分析 331
四、抵押物价值的评估方法 333
五、抵押率的设定 336
六、影响抵押物变现的因素分析 336
七、贷款抵押风险与防范 338
八、抵押贷款案例分析 342
第三节 贷款的质押分析 344
一、质押贷款与抵押贷款的区别 345
二、质押分析的要点 345
第四节 贷款的保证分析 346
一、对保证的理解 346
二、保证的方式及法律责任 347
三、贷款保证有效性分析 347
第五节 贷款风险担保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349
一、法律制度 349
二、抵押物的评估 349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349
四、保证人的履约意愿 349
第六节 案例分析 350
案例一:安阳汽车运输总公司诉临淇信用合作社、临淇信用合作社南庄分社虚假质押存单兑付纠纷案 350
案例二:储户邬林坚因存单被他人用作质押贷款诉昆明市五华区城市信用社侵权赔偿纠纷案 354
案例三:中国农业银行长沙分行与交通银行长沙分行黄兴支行及湖南省经济实业发展公司存单质押贷款合同纠纷案 358
案例四:山东省高密县棉麻综合服务公司诉乌鲁木齐发展信用社扣贷侵权纠纷案 361
案例五:中国农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诉中国轻工业原材料总公司信托贷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366
第十章 贷款风险的信用分析 371
第一节 信用分析概述 371
一、信用分析的内容 371
二、信用分析的程序及资料来源 375
三、信贷员职责及素质要求 378
四、现场调查 380
第二节 信用风险的质量分析 381
第三节 信用风险的数量分析 384
第四节 短期工商贷款的信用分析 390
一、工商贷款的信用风险因素 390
二、财务报表分析 391
第五节 长期贷款的信用分析 394
一、损益表的预测 394
二、现金流转表和资产负债表预测 394
三、效益与风险分析 396
第六节 消费贷款的信用分析 397
一、消费贷款的风险要素 397
二、住房贷款的信用分析 398
三、几个重要的风险比率 398
第七节 杠杆收购贷款的信用分析 399
一、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的概念 399
二、企业估价方法 399
三、确定企业的真实成本 401
四、信用风险分析 401
五、贷款的融资结构 402
第八节 有问题贷款的信用分析 403
一、什么是有问题贷款 403
二、贷款观念 403
三、有问题贷款的早期财务预警信号 403
四、有问题贷款的非财务信号 405
五、贷款出现问题的内在原因 406
六、有问题贷款的调查 407
七、问题的处理 408
第九节 案例分析 409
第四部分 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管理 417
第十一章 贷款质量管理 417
第一节 贷款信用评级 417
第二节 贷款的发放、检查、回收及管理 422
一、贷款的发放与管理 422
二、贷款发放后的监督检查 425
三、贷款质量评估 429
四、贷后检查案例 430
第三节 贷款质量管理评价 431
一、贷款质量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431
二、贷款质量评价的内容 432
三、贷款质量评级 433
四、国际贷款质量评估的一般标准 434
第四节 贷款政策 435
一、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435
二、贷款政策的内容 436
三、贷款政策的作用及调整 439
四、贷款定价 440
五、贷款政策评价 446
六、贷款政策案例 455
第五节 贷款内部控制评价 457
一、信贷管理及监督职能的组织设置 458
二、信贷部门对贷款的监督管理 459
三、内审部门的监督 459
四、合规和合法情况 460
五、信息管理系统 460
六、信贷人员的素质 460
第六节 呆账准备金评价 461
一、概述 461
二、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原则和制度 463
三、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465
四、对呆账准备金水平及充足性的评价 466
第七节 贷款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及案例分析 468
案例一 469
案例二 470
案例三 471
案例四 474
第十二章 贷款质量的监测、稽核与贷款抽样检查 477
第一节 贷款质量监测 477
一、贷款质量监测 477
二、贷款集中风险的监测分析 478
三、贷款合法、合规性的监测分析 479
四、损失类(呆账)贷款的监测分析 480
第二节 贷款质量稽核 480
一、稽核检查的目标 481
二、稽核检查的程序 481
三、稽核方法 481
四、稽核技术 483
五、稽核前准备 486
六、现场稽核 488
七、稽核报告 490
第三节 贷款的抽样检查 495
一、贷款抽样中的判断抽样 495
二、贷款抽样的原则 495
三、样本的内容 496
四、应注意的问题 496
第十三章 贷款项目评估 498
第一节 贷款项目评估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498
一、对借款单位和项目概况的调查分析 498
二、评估的基本内容 499
三、评估的基本程序 500
第二节 贷款项目建设条件和技术分析 501
一、贷款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01
二、贷款项目技术分析 512
第三节 项目市场和生产规模评估 518
一、贷款项目市场评估 518
二、贷款项目生产规模分析 526
第四节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及其方法 528
一、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 528
二、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 528
第五节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 531
一、项目投入产出分析的内容 531
二、贷款项目投资成本的分析 532
三、贷款项目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分析 537
四、贷款项目产出效益分析 540
第六节 贷款企业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544
一、企业项目经济效益静态分析 545
二、企业项目经济效益现值分析 547
三、项目偿还能力分析 555
第七节 项目总评估与评估报告 556
一、项目总评估的内容 556
二、项目评估报告的格式 558
三、项目评估报告的内容 559
第八节 案例分析 560
一、新建项目财务评价案例 560
二、改扩建项目财务分析案例 571
下卷 609
第五部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609
第十四章 贷款风险管理概述 609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609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609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613
第二节 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615
一、企业风险等级的评定 615
二、贷款方式和贷款形态变化的风险测定 616
三、贷款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618
第三节 贷款风险的定量分析与管理策略 619
第四节 国际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 622
一、国际贷款种类 622
二、国际贷款的组织形式 623
三、国际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625
第十五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626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626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626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626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原理 628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模式 629
一、偿还对称管理模式 629
二、集中管理模式 630
三、不同中心分配管理模式 630
四、差额管理模式 631
五、比例管理模式 632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方法 632
一、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管理 632
二、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管理方法 634
三、资产负债的线性规划管理分析法 636
第四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637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涵义 637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639
第五节 开放经济中的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 644
一、全面开放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特点 644
二、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优化资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646
三、增量资产风险的防范: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 647
第六节 资产负债管理决策案例分析 650
第十六章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659
第一节 利率风险概述 659
第二节 利率风险分类 660
第三节 利率风险的衡量指标 663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 664
二、投资回收期缺口 667
第四节 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671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671
二、商业银行套期保值管理 672
第五节 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678
第六节 利率互换 685
一、金融互换的分类 685
二、利率互换简介 686
三、利率互换的方法 689
四、利率互换的会计处理 692
五、利率上下限与利率互换的比较选择 695
六、利率互换实例 699
七、货币互换实例——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 700
第七节 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十二原则 702
一、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作用 702
二、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及监控规程 702
三、风险测算与监控系统 703
四、独立控制机制 704
五、监管机构应掌握的信息 705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706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706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 708
一、存贷比率 708
二、流动资产比率 709
三、大面额负债率 709
四、存贷变动率 709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战略 710
一、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战略 710
二、负债的流动性管理战略 712
三、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管理战略 714
第四节 流动性管理案例分析 714
一、弥补流动性缺口 716
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717
第十八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管理 719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 719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719
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世界性大银行的比较 721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变迁风险:对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分析 722
第二节 不良资产的处理 724
一、处理不良贷款和资产的代价 724
二、处理和化解不良资产可供选择的主要方法 726
第三节 金融资产证券化 730
一、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理论认识 730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分析 735
三、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 739
四、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实施 743
第四节 企业资产重组与银行贷款资产保全 749
一、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模式 749
二、企业债务重组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752
三、保全银行资产的政策建议 755
第五节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政策及措施 759
一、产生和重组银行不良资产的经济金融基础 759
二、银行不良资产监控方法和对待、认识的态度 760
三、不良资产损失的分担观念及市场基础分担、政府政策分担方式 761
四、银行资产重组的组织机构 762
五、银行资产重组流量、存量与银行根本性改革措施 762
六、集中与分散重组及其效果 764
七、银行资产重组存量措施的不同模式 764
八、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操作方法 766
九、中国的银行资产重组政策与实践 767
第六部分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 773
第十九章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773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773
一、风险管理发展 773
二、新资本协议 774
三、风险价值法(VAR) 774
四、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 775
五、信贷矩阵(CreditMetrics) 775
六、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776
七、资产组合调整 776
八、美国金融风险管理 777
九、新加坡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策略 778
十、我国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与西方商业银行的比较 779
十一、借鉴 781
第二节 美国50家大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系统 782
一、美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结构 782
二、评级系统的操作设计 783
三、银行评级系统与专业机构评级系统的比较 786
四、银行内部评级的用处 787
第三节 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模式 787
一、美国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787
二、美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背景 788
三、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 789
第四节 欧洲商业银行的十四个风险管理理念 790
一、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 790
二、风险和回报必须对称 790
三、风险管理意识必须贯穿到全行全员,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 790
四、风险控制要同市场营销、市场拓展有机结合起来 791
五、按“四眼原则”办事 791
六、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 791
七、按不同的情况区分不同的风险种类 792
八、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 792
九、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垂直的风险控制体制 792
十、风险管理体制保持独立性 792
十一、董事会和总行领导集体对全行的风险控制负最终责任 793
十二、商业银行要建立自己独特的风险文化 793
十三、建立合适的风险控制奖惩制度 793
十四、商业银行要共同吸取过去失误的教训 793
第二十章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795
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795
一、风险的估计:特殊风险和市场风险 795
二、多样化与风险控制 796
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报酬 797
四、资本品定价模型 798
五、风险收益关系的管理 800
第二节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VAR体系 804
一、VAR的产生 804
二、VAR的概念 805
三、VAR的特点 806
四、VAR的计算方法 806
五、VAR的局限性 809
六、VAR模型缺陷的弥补和检验方法 810
七、VAR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812
八、VAR模型的其他用途 813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 814
一、操作风险的界定与基本特点 815
二、操作风险衡量的主要方法 817
三、操作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的引入和管理框架的建立 818
第四节 银行资本防卫系统的构建 820
一、实际资本率与风险资本率的内涵界定及相互关系 820
二、风险资本率中的风险权重的确定 822
三、风险资本率管理是银行风险约束系统的核心 823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率现状及改进 824
第五节 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 826
一、引言 826
二、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风险 827
三、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 828
四、结论 832
第二十一章 国外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经验和教训 833
第一节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835
一、美国处理不良资产的实践 835
二、瑞典“好银行/坏银行”模式的经验 840
三、法国里昂信贷银行(CDR)的经验教训 843
第二节 亚洲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846
一、日本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和教训 846
二、印度银行资产重组的政策与措施 849
三、韩国的“成业公司” 851
四、泰国的经验 853
第三节 中东欧转轨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855
一、波兰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经验 855
二、中东欧其他转轨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858
第二十二章 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864
第一节 流动性管理理论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864
一、商业贷款理论 864
二、资产变现或转移理论 865
三、预期收入理论 866
四、负债管理方法 867
第二节 现代流动性管理策略 868
一、资产流动性(资产变现)策略 870
二、负债流动性管理 882
三、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的两个典型案例 893
四、美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新动向 897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方法 901
一、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901
二、纽约地区联邦储备银行 901
三、货币总监署(OCC) 902
四、穆迪投资公司(Moody’s) 904
第四节 流动性计划 904
一、美国银行使用的流动性预测方法列示 904
二、小银行的流动计划 905
三、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储备金头寸计划管理 905
第五节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908
第七部分 巴塞尔协议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 913
第二十三章 巴塞尔协议及其影响 913
第一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913
一、什么是巴塞尔协议? 913
二、新资本协议草案的主要内容 915
三、新资本协议草案在内容上的更新 916
四、新协议的特点 919
五、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922
六、推行新协议存在的困难 924
七、新协议存在的局限性 925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新进展 925
一、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全球化是推动全球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现实原因和直接动力 925
二、1988年的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形成及其演变 926
三、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的形成及其特点 929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资本金管理 933
一、“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933
二、适应“巴塞尔协议”要求,加强我国银行资本金管理 934
第四节 巴塞尔协议与美国银行资本构成 935
一、银行资本构成 935
二、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限额 937
第五节 巴塞尔新协议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940
一、巴塞尔新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 940
二、从2001年新的资本协议框架看当前我国银行风险监管的发展 942
三、我国金融监管与《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944
第六节 国际评级机构对新资本协议的反应 946
一、标准普尔对新资本协议的反应 946
二、穆迪对新资本协议的反应 947
三、惠誉对新资本协议的反应 948
四、外界评论 949
第七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950
一、新协议对中小银行的适用性问题 950
二、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951
三、第三支柱:市场纪律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953
第八节 案例分析 953
案例一:威尔斯法戈银行资本管理案例 953
案例二:洛杉矶国民银行的资本管理 957
第二十四章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964
第一节 中央银行监管概述 964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964
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964
三、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965
四、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逐步强化 966
五、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关系 968
六、金融监管的目标 969
七、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971
八、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972
九、金融监管体制 974
第二节 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 975
一、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的比较 975
二、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与成因 977
三、中央银行的预防性监管和保护性监管 978
第三节 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 982
一、多层次的风险监管体系的形成 982
二、当前我国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986
三、我国中央银行风险监管制度选择 988
第四节 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 988
一、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特点 988
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结合的必然 989
第五节 英美银行业监管制度的比较 991
一、美国银行制度的变迁及其监管制度 991
二、英国银行业的监管体制 993
三、国际金融环境对传统监管方式的挑战 994
第六节 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 997
一、制定审慎监管政策 997
二、现场稽核与检查 1006
三、非现场稽核与检查 1008
第七节 对危机银行的处理与存款保险制度 1010
一、对危机银行的处理 1010
二、存款保险制度 1012
第二十五章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1014
第一节 WTO与中国金融业 1014
一、WTO关于金融服务业的定义及条款 1014
二、中国政府入世后对金融业的各项承诺 1018
三、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策略 1019
第二节 WTO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机制 1024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WTO的挑战 1025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1025
二、与外资银行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既有优势,又有不足 1027
三、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在四个方面展开 1027
四、“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028
五、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1029
第四节 中国加入WTO与外资银行的法律规制 1032
一、外资银行在发展状况和“待遇”问题 1032
二、中国入世后加强对外资银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1034
三、中国金融监管法律架构与国际准则和惯例冲突的解决 1035
四、与国际准则接轨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1037
第五节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体制下的国民待遇 1038
一、入世后金融业应遵循的规则 1038
二、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体制中有关国民待遇的立法构架 1039
三、GATS中的国民待遇的特点与我国外资银行立法 1040
四、“体制”对市场准入领域国民待遇义务的突破性规定 1041
五、“体制”下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 1042
六、从“体制”国民待遇原则看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1044
第八部分 附录 1049
附录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1049
附录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 1053
附录三: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说明 1055
附录四:中国人民银行法 1061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1066
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076
附录七: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1086
附录八: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091
附录九:巴塞尔核心原则评价方法 1114
附录十:部分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贷款分类方法及呆账准备金制度比较 1141
附录十一:贷款证管理办法 1152
附录十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1156
附录十三:贷款通则 1158
附录十四: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1168
附录十五: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1170
附录十六: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外汇转贷款业务指引 1173
附录十七: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人新增资本贷款管理办法 1175
附录十八: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1178
附录十九: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 1183
附录二十: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办法) 1187
附录二十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 1190
附录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198
附录二十三:抵押贷款合同 1231
附录二十四: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1234
附录二十五: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 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