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西方现代性想象中的中国形象 17
一跨文化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 19
1基本问题与知识立场 19
2形象、类型、原型:三个研究层面 22
3在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中 32
4两种东方主义 39
二“孔教乌托邦”:在社会期望与审美期望之间 44
1社会期望中的“孔教乌托邦” 44
2从社会现代性转向审美现代性 51
3审美期望中的“孔教乌托邦” 62
三“停滞的帝国”:从启蒙大叙事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 77
1“停滞的帝国”:西方进步大叙事中的他者 77
2东方专制帝国:西方自由大叙事的他者 84
3野蛮或半野蛮的帝国:西方文明大叙事中的他者 96
“在长城的那一边”:俄罗斯思想中的“中国” 105
一西方派:通过“中国”批判俄罗斯自身的东方性 109
二斯拉夫派:在“俄罗斯独特性”意识中发现“中国” 118
三欧洲与中国:俄罗斯自我意识中的双重他者 125
四中国:帝国欲望与恐惧的对象 139
五东西还是南北?难以安置的中国形象 148
“我们遥远的近邻”:印度的中国形象 155
一相邻却最遥远 159
二相亲未必相知 167
三“圣诞老人”的伤心之旅 176
四穿越世世代代的回忆 183
五相关可能相仇 190
六相仇未必是真意 197
七印度之两难:“西方之东方”或“东方之西方” 205
“巨大的他者”:日本现代性自我想象中的“中国” 217
一“脱亚入欧”:“告别亚细亚之恶友” 221
二“兴亚抗欧”:“代替支那人为支那着想” 230
三现代性自我想象:“原罪性亚洲身份” 240
四“东方”的东方主义陷阱 249
五西洋与东洋:在双重“他者”之间 256
六“污名化”中国的世纪 265
七通过“中国”超越自身危机 272
八西方现代性:“陷害”日本“诬陷”中国 279
跨文化形象学的中国问题:《世界的中国形象研究》总序 289
一中国形象研究的三组问题 291
二跨文化形象学的起点:西方现代性想象中的中国 301
三世界的中国形象:跨文化流动与西方霸权 315
四世界的中国形象:“自我东方化”问题 323
五世界的中国形象:“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 333
附录 341
东方主义:理论与论争 343
汉学或“汉学主义” 355
两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373
参考文献 391
后记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