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陈满铭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研究动机、范围与方法 3
一、研究动机 3
二、研究范围 6
三、研究方法 12
第二节 文章义旨概说 17
一、义旨之定义及其重要性 17
二、义旨与纲领、内容的关系 22
第二章 古典诗词之创作背景与义旨教学 28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义旨教学 29
一、先秦时期 31
二、两汉时期 33
三、魏晋时期 37
四、唐代 39
五、五代时期 44
六、宋代 44
第二节 个人背景与义旨教学 47
一、魏晋时期 49
二、唐至五代 53
三、宋代 61
第三章 古典诗词之文旨显隐与义旨教学 78
第一节 文旨全显者 80
一、抒情类 80
二、遣怀类 94
三、说理劝勉类 99
第二节 文旨显中有隐者 102
一、抒情类 102
二、遣怀类 104
三、说理劝勉类 114
四、其他 115
第三节 文旨全隐者 118
一、抒情类 118
二、遣怀类 129
三、说理劝勉类 140
四、讽谕朝政类 144
五、其他 148
第四节 文旨显隐与义旨教学之综合分析 150
一、文旨显隐之辨别 150
二、文旨情意之分析 154
第四章 古典诗词之材料使用与义旨教学 183
第一节 事材的使用与义旨教学 185
一、历史材料的使用 186
二、现实材料的使用 198
三、虚构材料的使用 208
第二节 物材的使用与义旨教学 208
一、自然物的使用 211
二、人工物的使用 234
第五章 古典诗词之章法结构与义旨教学 250
第一节「虚实」结构与义旨教学 254
一、「情景」法 255
二、「论叙」法 272
三、「空间的虚实」法 287
四、「时间的虚实」法 298
五、「泛具」法 306
第二节 其他章法结构与义旨教学 312
一、「凡目」法 313
二、「今昔」法 330
三、「因果」法 339
四、「时空交错」法 349
五、「正反」法 352
六、「浅深」法 356
七、「宾主」法 358
八、「抑扬」法 360
九、「点染」法 361
十、「并列」法 364
第三节 章法与义旨教学之综合分析 365
一、秩序律 366
二、变化律 369
三、联络律 370
四、统一律 383
第六章 古典诗词义旨教学之活动 407
第一节 义旨教学之处理顺序 407
一、题文之解释 408
二、课文本事和背景之讲述 409
三、课文义旨之处理步骤一(文义到文旨) 411
四、课文义旨之处理步骤二(文旨到文义) 415
第二节 义旨教学之活动过程——以〈正气歌〉为例 419
一、解释题文 419
二、讲述课文本事和背景 420
三、处理课文义旨之步骤一(文义到文旨) 422
四、处理课文义旨之步骤二(文旨到文义) 425
【附】〈正气歌〉之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427
第七章 结论 469
【附录】 481
高中国文所选古典诗词之主要材料 481
主要参考书目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