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部分 1
戏曲 1
中国戏曲的萌芽 1
中国戏曲的形成——唐代歌舞与参军戏 3
宋杂剧与金元院本 3
宋元南戏 5
元杂剧 5
明代传奇 5
京剧的兴起是清代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 6
新时期的戏曲发展 6
原始歌舞与祭祀 8
汉代至隋代的百戏散乐 10
唐代的“弄参军” 13
宋元南戏 16
战乱夹缝中发展 16
《琵琶记》 17
元杂剧 20
歌妓和路歧的闻名 20
王实甫与《西厢记》 22
关汉卿的《窦娥冤》 24
明清传奇 27
无奇不传 27
汤显祖和《牡丹亭》 29
洪昇和《长生殿》 30
国粹京剧 33
徽、汉、秦的合流 33
脸谱——京剧奇葩 35
梅兰芳和《贵妃醉酒》 38
昆曲 41
艺术百花园中的兰花 41
昆曲泰斗俞振飞 42
《牡丹亭》 43
《长生殿》 43
《桃花扇》 44
青春时尚新昆曲 44
评剧 46
平腔梆子戏 46
评剧艺术家 47
《刘巧儿》 48
秦腔 51
三秦父老的灵魂 51
“花雅之争” 52
魏长生誉满京师 53
《拾玉镯》 54
河北梆子 56
《秦香莲》 58
川剧 60
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声腔艺术 60
川剧特技变脸 60
《柳荫记》 61
粤剧 63
外江班与民俗的结合 63
万能泰斗——薛觉先 63
唐涤生与《帝女花》 65
豫剧 67
河南梆子 67
豫剧六大名旦 68
《七品芝麻官》 70
黄梅戏 72
载歌载舞的采茶调 72
黄梅戏的艺术特征 73
《徽州女人》 75
淮剧 77
与工人“攀亲戚” 77
“九莲”、“十三英” 79
越剧 83
小歌班 83
越剧流派 84
《陆游与唐琬》 85
皮簧腔 87
有板有眼的皮簧腔 87
各地不同高腔 89
样板戏 92
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物 92
特点鲜明的艺术理念 93
傩戏 95
由傩祭活动演变而来 95
傩文化 97
高甲戏 99
草根剧种 99
丑行名剧—《连升三级》 100
八岔戏 103
八岔来自于下河 103
一旦一丑歌舞对唱的演出形式 105
弦子戏 106
以弦子伴奏而得名 106
代表剧目 108
沪剧 110
大城市的生活戏 110
文派唱腔风靡申曲舞台 111
西藏藏戏 113
仙女的歌舞 113
《诺桑法王》 115
《文成公主》 116
傣剧 117
傣族的叙事长诗 117
傣剧艺术家刀安仁 119
《相勐》 121
彝剧 123
山歌小调与民间舞蹈的表演 123
《半夜羊叫》 125
《曼嫫与玛若》 126
评弹部分 127
评弹 127
京韵大鼓 129
北京风味的木板大鼓 129
骆立笙与《红梅阁》 130
《剑阁闻铃》 130
北京单弦 132
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 132
单弦流派 132
陕北说书 134
悠久的历史渊源 134
文艺史上的活化石 135
河南坠子 138
三弦书和道情的合流 138
女艺人献艺 139
苏州弹词 142
弹词和评语的合称 142
姚调唱腔人姚荫梅 143
《蝶恋花·答李淑一》 144
《新木兰辞》 144
《长相知》 145
扬州弹词 146
《玉蜻蜓》 147
扬州清曲 149
扬州清曲流向全国 150
曲目与艺人 151
天津时调 153
本地与外地时调小曲的融合 153
艺人与流派 155
南音 157
粤语说唱新声 157
钟德与《今梦曲》 159
温州鼓词 161
吟哦调的唱词 161
表演与流派 162
曲种赏析 163
木鱼歌 165
金华道情 168
说唱社会上流行的重大事件 168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169
广西文场 171
山东琴书 173
小曲子谱系 173
殷贺茹门 174
邓派琴书创始人 174
唱段赏析 175
四川清音 176
莲花落 179
佛教“唱导”的和声 179
曲种赏析 181
湖北渔鼓 182
历史与传承 182
表演与流派 183
十三款 183
独脚戏 185
从“小热昏”到王无能 185
《清和桥》 187
诸宫调 189
宋代说唱结合最紧密的曲艺 189
《刘知远诸宫调》 190
傣族的章哈 192
《格萨尔王传》说唱 194
口耳相传的民族英雄史诗 194
诗神附体的流派与艺人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