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4
第二节 课题的理论基础、宗旨、新突破及其意义 10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 15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21
第一节 国内外生态美学基础性学术研究综述 21
第二节 国内外生态美学相关性学术研究综述 28
第三节 国内“人性”问题与生态文化思潮研究综述 37
第四节 国内外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45
第五节 老庄生态美学研究的特点与局限性 53
第三章 “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 58
第一节 “返朴归真”思想的基本内涵 60
第二节 “返朴归真”思想审美进路的基点 63
一、“虚极”——“天道”审美进路 64
二、“静笃”——人类之德审美进路 65
第三节 “返朴归真”思想的审美维度 66
一、“自然而然”天道说 67
二、“无为而为”人性论 75
第四节 “返朴归真”思想的审美境界 82
一、万物“和合共生”的审美境界 83
二、人类“诗意栖居”的审美境界 95
三、“朴真”与“本真”的审美存在境界 107
第四章 “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 111
第一节 “道性同构”的立论之维 112
一、老子顺道宇宙存在观 112
二、庄子齐物审美生存观 117
第二节 “道性同构”的审美之维 123
一、老庄审美思想的神妙境界 124
二、逸士审美生存的清玄旨趣 128
第三节 “道性同构”的存在之维 132
一、“有形”与“无象”的存在 133
二、“迷幻”与“本真”的存在 136
三、“功利”与“虚己”的存在 142
第四节 “道性同构”的理论框架 148
一、“道性同构”范式生成论基础 149
二、“道性同构”范式整体观视野 151
三、“道性同构”范式信仰说境界 152
第五节 “道性同构”范式的审美特点 155
一、自然:一体万化之道 156
二、无为:生生不息之德 157
三、平等:齐物和合之境 159
四、自由:游心太玄之域 161
第五章 “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 164
第一节 “天人合一”审美生存的本原与精神 165
一、审美生存的本原 167
二、人性化的自然精神 176
第二节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观照的存在境界 182
一、“天人合一”审美宇宙观 183
二、“天人合一”审美生态观 186
三、“天人合一”审美人生观 188
第三节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观照的自我范式 191
一、人性的异化与自我的迷失 192
二、人性的返归与自我范式的重塑 205
三、人性的升华与自我范式的确立 218
第四节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对人类生存的启示 226
一、在绿色生态文化中审美生存 227
二、在社会现实中实现生态自我 230
三、在本然生活中持守生态情怀 232
第六章 “浙中绿岛”——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实践范例 236
第一节 “浙中绿岛”生态禀赋生成说 237
一、“浙中绿岛”内涵与实质 238
二、“浙中绿岛”生成条件 240
第二节 “浙中绿岛”的基本模式 242
一、生态农业模式 242
二、生态旅游模式 244
三、生态工业模式 247
四、生态人居环境模式 249
第三节 “浙中绿岛”生态效应价值说 250
一、“绿岛效应”的形成 251
二、“浙中绿岛”价值分析 252
第四节 “浙中绿岛”的文化定位 255
一、生态文化定位 256
二、生态本位提出的历史背景 257
三、生态本位的立论依据 261
四、生态本位论的理论基石 266
五、生态本位论的基本框架 272
第五节 “浙中绿岛”给生态美学的启示 274
一、确立人与自然和合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存在整体观 275
二、确立“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存在价值观 277
三、确立完善自我精神与关切生态现实相结合的生态存在实践观 279
第七章 结论 282
第一节 本研究的优点、创新点和局限性 283
一、本研究的优点与创新点 283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288
第二节 本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构想与愿景 290
一、生态自我范式的确立 291
二、审美生存家园的寻找与构筑 295
三、皈依在诗与思的桑梓里 301
参考文献 311
后记 318